重看《我不是潘金莲》

          圆形画幅、画面唯美中国风、冰冰封后,冯小刚炮轰万达,话题一轮接一轮。纷纷扰扰的争议尘埃落定后,抛开所有的外界关于电影的评价。让我们静下心,试着从ACT咨询师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故事确实是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


重看《我不是潘金莲》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李雪莲想打官司告前夫假离婚。理由是为了分到一套房子,夫妻俩商量假离婚。没想到,丈夫却娶了别人,与新欢住进新房子。愤恨不已的李雪莲,于是去找了法院的王公道。无奈证据属实,法官宣判离婚是真的。于是,李雪莲从此走上了这一条漫漫的告状路,这一告便是十年,直到前夫出车祸意外死亡。一开始,从地方法官,地方县长到市长,不把这位农村妇女的诉求当成一回事,为了不影响市容市貌,还把她拘留在监狱里。一气之下,李雪莲跑到北京向首长告状,这些人因此纷纷落马。这个农村妇女的诉求究竟是什么?她要解决的问题,内心真正的痛苦和无奈又是什么呢?

        导演通过前任县长和李雪莲再北京餐馆的重逢,观众才知道了李雪莲打官司的真实原因。原来,之所以告了十年的状,只是为了十年前肚子里还未出生的孩子。表面上是为了分得茶厂的一套新房,实际却是为了能再生一个孩子,所以已有身孕的她就想出了这样的法子,结果事出意外,丈夫另有新欢。李雪莲愤恨之下,找前夫理论,前夫却当众羞辱“她不是处女,是潘金莲”,后来孩子流产,她咽不下这口气。


重看《我不是潘金莲》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前夫当年的欺骗也是因为他觉得李雪莲骗他在前,所以离婚后又娶。在她痛苦的“背叛和欺骗”上,可以看到她内心深处其实“渴望被关爱、被呵护”。电影中出现的赵大头,似乎可以给予雪莲所要的“关爱”,这使她几乎放弃了原来的困苦,但没想到赵大头也是有目的(希望通过阻止上访来交换解决儿子工作问题)。就在雪莲又一次到了北京准备告状,却被赶来的家乡领导告知前夫秦玉河出车祸身亡。这使得雪莲彻底绝望了(此时,这种无望被这个偶然事件创造出来,电影中秦玉河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抛出了让李雪莲崩溃的“潘金莲”论调。)。她开始意识到自己这十几年都搭在了这件事上,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李雪莲钻了牛角尖,沉浸在自己的不健康的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于是她选择自杀,恰巧碰到了一位果农(范伟饰演),他说“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换棵树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有心没心的一句话,李雪莲最后没有死,也没有回到家乡,而是留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范伟饰演果农(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看《我不是潘金莲》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先暂停一下。带着ACT来重看一下, 在祝卓宏老师的ACT环形咨询模式中,有个重要概念叫“创造性无望”,大概意思是在经过建立关系、发现资源、丰厚故事后,咨询师通过语言把来访者自动化、习惯性的思维模式逼到墙角,无路可退时,再对来访者的症状积极的赋意,把注意力放在故事的功能性上,发现来访者故事背后的积极意义,帮助来访者觉察到她卡在哪里,通过语境功能的转换,帮助来访者自发澄清自己的价值就有机会选择有价值的行动。

        遇到果农后的李雪莲也许开始意识到与自己的痛苦纠结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还是想一想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以及该做点什么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电影中的李雪莲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不代表她能忘却了过去。如果不是前夫的突然死亡,她或许不知道还要纠缠多久。过去她的头脑中,总有个声音在叙述着她自己不幸的故事和理由,把故事、感受、评价甚至想象都当成了自我。而经历了自杀后,李雪莲开始找寻新的生活。这个伤痛也许是跟随终身的,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她勇敢的走了出去。甚至慢慢站在观察者的视角来回看过去的自己。从ACT的视角的来看,就是接纳了痛苦,摆脱困境,活在当下


重看《我不是潘金莲》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看《我不是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