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相处,如何保持那点边界感?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多云

从说“不”开始造自我之城。请平等往来,别以“为你好”的名义攻城略地。在独立自主里,做个有边界感的人吧。

与父母相处,如何保持那点边界感?_第1张图片
边界,图片来自网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多是一种道德上“推己及人”的好品德。只是,突然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没有边界的事儿。还不如“各扫门前雪”,尽到自己的责任,事情也许就解决了。

1

暑假带孩子去父母家小住,是早前就决定的行程。儿子想去外婆家,跟我弟弟家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也权当“回家看看”。一年,总有一两次这样的机会。

父母到高铁站接站,一眼就看到母亲。絮絮叨叨,急急忙忙,又抱怨父亲走错了线路,把车停在了不方便的地方,差点误了时间。绕了一些路,才找到父亲的车,上面还有弟弟家的儿子。然后,两人的注意力都在俩孩子身上。

第一天,一般都还“亲切深情”,询问一番,大餐一顿,像迎接客人一般。然后,大概有一周的平和期。孩子的事情基本全面被老人“接管”。我也想给他们祖孙相处多一些时间,觉得太过宠溺的行为也就这么几天,不必计较。

可是看着,还是不太顺心。父亲只想着难得见上一次,于是各种“代劳”。平时自己吃饭的孩子,都开始“不喂不吃”了。动画片看着,甚至半躺着,水果喂着,左一块又一块。正餐时间,自己不吃,先去喂俩孩子,同样电视伺候着。出去运动下,就担心累着了。那些平时建立的规则,全都成了泡影。还说,回家被我“整顿整顿”就好了。

有一天我和弟喝茶,就听到给孩子洗澡的父亲说“姥爷给你洗澡,要听话!”结果熊孩子说,“我才不听呢!我就听妈妈的话!”谁知父亲说“你妈都要听我的!”我当时就嘀咕了一句“我才不听呢!”

甚是好笑,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叛逆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真的秒变“孩子”。在父母眼里,无论我们多大了,都还是孩子。孩子就得听话,受管制。所以,每当他们完全不顾及我的想法时,就会想着该离开了。不然,互动就不太好看了。

这么多年自己的事情倒也没怎么被“管制”,大抵是因为我的“任性”。如今,在孩子的事情,更是会以“过来人”自居,对我的方式指指点点,或者根本就“无视”了。想来觉得,你们在我这都是孩子,孙子辈的事情上自己更是做得了主。

隔得远的时候,眼不见为净。近了,就开始各种“干涉”,而且毫无原则。只是,类似“再不听话,姥爷/爷爷就不喜欢你了!”“再不……妈妈就要生气了”,还是不能接受。不是威胁,就是让我“背锅”。深感,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在育儿的事情上,没什么边界可言,甚至自己都可以“出局”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他们期望的就是个“顺”字。顺从而已。

2

更有深刻感觉的一次是,因为父母这边唯一的空调有问题,制冷效果差。于是提议,让我们去弟弟房间睡觉。而弟弟他们就只能在客他们客厅睡。他们的孩子一向是跟父母一方睡的。想来这就是住隔壁的“惨剧”。

我是不愿意的。即便我与弟弟的家庭之间,也还是有边界的。毕竟,自己是来父母家的,怎的就占了弟弟家的“主卧”。在父母家的空间里,怎样都行。但这么由父母主导的“鸠占鹊巢”让弟弟的老婆情何以堪。将心比心,都是不能接受的。

可根本就没人在乎你的想法,还说“你们谁跟谁”。我是你们的女儿,但也不能如此不考虑儿媳妇的感受。如果有人那么对我,就算在挑战我的底线了。

无奈父母不管,说是为了孩子睡觉舒服。让弟弟过来劝,让弟媳妇过来劝,最后让儿子过来拉,说是“舅舅那边凉快”。所有的人都用上了,好像我是多么地“不领情”。说实在的,我是真怕了这样的人情,没有原则没有边界,为所欲为!

我开始同情弟弟了,如此住在父母的隔壁。应该是,父母为了照顾孙子,才住在了他们隔壁。孩子的话没人听得进去,爷爷宠溺孙子,都不怎么亲近自己的父母。老人还说是因为他们不会带孩子,不专业也不上心。实在不知他们俩要如何管教孩子了。

这次令我气结的是,我连选择在哪里睡的权利都没有了。这么大的人了,连做个这么简单的决定都不行。还得让他们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劝降”。就好像在说,我们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他们都听我们的,没有人有异议。

我难过的是,我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正常的孩子,两岁开始,都开始说“不”了。突然觉得,那些敢于“说不”的孩子真心可爱。

我的边界呀,边界!她的边界呀,边界!混淆不清的关系,归属不清的关系。感觉自己像个木偶一样,受人摆布。

想来,那么多人逃离父母的原因,应该就跟这个边界有关吧。不够尊重,是控制;为你好,是越线。你要跑快跑远点,就被喊停。还能好好长大吗?

与父母相处,如何保持那点边界感?_第2张图片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

3

心理的边界感,就好像一座城堡外的护城河。城与城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可以通融往来,却不能主权不清,或随时被“攻城略地”。

尊重是什么?更是平等主权之间的认可,是平等相待,是独立人格之间的合理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如若总是强调听话和顺从,那必然就不平等了,也就没有尊重可言。“永远是孩子”,都是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独立成人的愿望。

一个人的叛逆,也许就源于不曾受到过尊重。甚至于“老好人”,也是不敢“说不”而已。一个人的成长,从“说不”开始建立自主意识,慢慢有了边界感,开始建立自我的城。可就在这些过于没有边界的控制里,慢慢被摧毁。

人与人,家与家之间,都应该独立,才完整。

那日,我也只抗争了一晚。儿子哭哭啼啼的,被我按在自己这边。想了一圈的方法降温处理,还得解释为什么舅舅那边凉快舒服,我们却不要去。

因着我还是个边界感要求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在儿子面前也不说“要听话”之类的话,也希望他能在“说不”的路上走得更长久。

平等,独立,是多么不容易争取的。请尊重每个人“说不”的权利。叛逆,也是一种美德。难怪有人说,亲人要生,熟人要亲,生人要熟。最频繁越界的就是那些“亲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父母相处,如何保持那点边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