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子湾公园
1.太子湾公园入口用了什么处理手法?有什么好处?
①花境处理
如图所示,太子湾公园的入口为名称招牌与花境相结合,花境五彩缤纷,色彩丰富。与对面的公园相呼应,又独具特色。
②低调处理
走进大门,看到的是一个树枝拱门,与仿生混凝土铺砖,整个营造了陈旧古香的味道,低调又不失古朴静谧。铺砖的特点是越久越旧,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③引导处理
面向大门的是组团植物,背景树高大,起到屏障作用,前面的彩色花境则丰富了植物层次和景观效果,富有美感,吸引人走进来。
2、太子湾公园水系在全园中有何特点?有哪些水景类?精选4张以上水景分叉和聚合处的照片上传,图文并茂分析。
①太子湾公园的精到之处在于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状多样化的水体,园之生动灵活赖以全出。
如图,园中水体大的折弯有数十处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余处。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
②以水之形与路之态相结合,形成了诸如琵琵洲、翡翠园、逍遥坡、玉鹭池、颐乐苑、太极坪等空间开合收放相宜,清新可人的景点。
③园中水系的聚合与分叉富有特色,开合有致,水的驳岸线弯曲,打破了规则型的单调呆板,增添了灵动的感觉。加上与园路的形态相呼应,和高低起伏的微地形,使整个园区更加丰富。
如下图的水系分叉图
又如下图所呈现的水系聚合图
园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清新可人的景点。使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和现代的园林美学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3、观察太子湾公园的地形处理,并观察地形向水体过渡处(驳岸)的处理方式,精选4张以上不同类型驳岸照片,图文并茂分析。
①自然型驳岸(草皮接水体)
用植物与水体直接相连,过渡自然,增加水体的立体感,丰富水体景观,有一个缺点就是这种施工方式后期养护难度大,成本较高。
②衫木桩驳岸
富有特色,与岸边植物树干相呼应,又能围合水岸,富有野趣。
③置石驳岸
水岸边用石头做驳岸,散乱布置成景,增添了园里的古典气息,打破了驳岸的单薄性。驳岸与水边植物相结合,虽是无意之举却能营造一个有特色的水体景观。
④木平台驳岸
木平台接驳岸,给人亲近水的平台,既成一处景观,也更好的衔接了草坪与水体,自然实用。平台的直线结构与驳岸的曲线相结合,直曲结合,更具趣味性。
4、概述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的类型。拍10张以上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照片,从“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水体(临水坡岸)、植物与地形、植物与园路、植物与山石”等方面,图文并茂分析。
①从植物与建筑的景观配置来看,都是有大乔木在后面做背景,圆形乔木与尖塔型植物相结合,给人视线上不同的体验。根据植物的高度不同,形成了不一样的天际线。有开阔明亮的,也有较亲近人类,疏密结合,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从植物与水体的配置来看,园里有仿英国自然山水的水体景观,以丹桂,四季桂等做点缀,配上芦苇等水生植物,静谧自然。除了这种处理手法,还有以水生植物与杨柳搭配的水体造景手法,结合置石或者弯曲的驳岸,打造一种具有江南特色的水体景观。
③植物与园路
路是园的筋骨,太子湾公园的园路在空间布置上,以大弯大曲、大起大伏、空阔疏远、简洁明快的独特空间设计自成面目,在美学上追求一种浪漫气息造一方自由空间。路与植物的自然搭配,或低矮的灌木,或点缀一两棵大乔木,都显得生动自然。有一些用植物做屏障,半遮半掩,吸引人前去探索。
④植物与地形
园里地形多以微草坡为主,微地形较多。在地形改造上,用挖池掘溪、堆丘开路的办法,改造过于低平的地形和不够活泼自然的西湖引水明渠,组织和创造池、湾、溪、坡、坪、林、山麓平台、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大大小小、虚虚实实的园林空间。
⑤植物与置石
用植物柔化石头的棱角,与置石形成景观,富有韵味。
二、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1.实测大草坪区的空间关系和植物配置。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平方米,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
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
①樱花区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雪松与樱花,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②中部秋景区
该组植物为雪松大草坪的中心和主景,植物种类包括雪松、香樟、无患子、枫香、乐昌含笑、北美红杉、桂花等,是雪松大草坪中物种最为丰富的一组。
这个组团植物划分了草坪空间,增加了长轴上的层次,延长了景深。无患子、枫香的秋色叶为整个草坪空间增加了绚烂的秋色,桂花的香味则拓展了植物景观的知觉层次。
③雪松林
该组植物为雪松纯林,植株较其他两组高大,主要是为了体现雪松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其中最大的一株雪松胸径达72cm,冠幅达16m;最高的一株雪松高达17m。
总体而言,大草坪以大量的常绿针叶树种围合空间,又在局部穿插具有本地特色的代表树种和观花树种,这种设计手法值得借鉴。
2.选取园内较好的植物配置成景的实例进行实测,分别选取疏林草地、水边、桥头、建筑、道路交叉口等不同位置进行,并从植物配置方法、景观特点、成景方式、空间尺度关系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疏林草地植物配置
疏林草地区中,大乔木,小乔木以及灌木地被相结合,大乔木构成的疏林区,以及香樟桂花组成的密林区互为对称。开花植物如樱花则集中分布在场地狭窄的区域,彩色系与绿色系相结合,使景观效果丰富多彩。草地植物疏密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开阔与封闭空间,各具特色。
②桥头植物配置
红鱼池桥头的植物,运用了传统的造景手法,以柳树石头为主景。进门处的桥头,搭配了四棵柳树,树下散放石头,让人进门看向水塘的时候有一种隐约感。桥的另一头则用了地被灌木乔木构成三层植物景观,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叶相衬托。一边既对桥入口进行引导,也组成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③水边植物配置
与水池相隔的湖,驳岸景观用了置石和植物配置,植物搭配上有层次感。杨柳的孤植,雪松与对岸的相呼应,置石配置与湖中小岛一致。植物空间左密右疏,疏密结合,垂条型与云型和原型搭配,使视觉感受较丰富。
④建筑植物配置
建筑与植物的搭配方面,在这里选取了亭子,观察了亭子入口处的植物,以围合为主,植物种类较丰富,数量多。面向亭子右边以竹子为主,左边以鸡爪槭为主,地被植物为麦冬。乔灌木几层搭配,具有层次感。
⑤道路交叉路口植物配置
交叉路口的植物结合行道树,以桂花和齿叶冬青为主,加上一些水杉和鸡爪槭等。绿色调为主,有引导作用,也达到了生态保护的效果,以人为本的目的。
三、曲院风荷
1.分析曲院风荷植物造景的分区、特点。
全园划分为五个景区:
岳湖景区为开朗空间是序幕;竹素园景区为内向的庭院空间是起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风荷景区和曲院景区是高潮,表现“曲院风荷”的主题; 密林区则是尾声,使人陶醉于自然之中有余味不尽之感。
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 环境的凉。
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 的意境。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成为“芙渠万斛香”的游览胜地。
2.选择三处有典型特色的植物组团,分析配置方式、景观层次、季相特征。
如图所示,为园路边的组团植物,地被植物以麦冬为镶边,彩叶草点缀其中,水生植物做背景,使整个画面后退。小叶紫薇做高层植物,配上杨柳隐约的柳条,整个画面富有灵动感。在季相方面,小叶紫薇叶越来越疏,可以用来观枝。观花观叶观枝相结合,丰富多彩。
水体景观,这里的组团植物以大片荷花为基础,加上麦冬和其他水生植物。木芙蓉做中层植物,点缀画面。水杉和杨柳这些较高大的乔木则在上层,丰富植物层次。荷花的观叶与木芙蓉的观花相结合,和谐自然。整个组团以绿色为主,和水互为衬托。
这个组团植物包含了乔灌草,地被以麦冬为主,中层灌木为美人蕉,黄杨,红继木,较高的有木芙蓉,最上层是杨柳。整个景观效果色彩丰富,暖色调较多,红色红色与绿色进行搭配,绿色做基础,彩色来点缀,提亮整个画面。富有活力,生动活泼。
3.实测园内桥梁6处,分析其造景特点,桥头植物配置方法。
①桥一
如图所示,桥头植物以地被植物和大乔木为上下层,中间层为开花植物木芙蓉,山茶花等。
②桥二
这个桥近水边,所以种植了较亲水性的植物,木芙蓉的花与黄杨的叶为整个画面增添了色彩。
③桥三
该桥植物配置较简单,以大乔木樟树为主,配以了桂花,南天竹等。
④桥四
这个桥的植物层次相对没有那么高,种植的都是小乔木和灌木地被。
⑤桥五
如图,桥的长度较大,植物配置比较丰富,有层次感。
⑥桥六
这个桥的观赏性较高,有开花植物也有观叶植物,色彩丰富,层次感较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