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

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

唐国明对他完成72万多字的《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一书,用他自己写的一联“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道尽了其过程的艰辛。下面是一位见过他的文友对他的事在2013年所发的感想。

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_第1张图片

原题:敢于吞下“酸枣”的唐国明(2013-08-28 11:26:21)

原作者:梁仲才

近来,有关唐国明考古复原《红楼梦》后20回的报道在媒体上盛传,网络上百度一下,有关“唐国明”的词条琳琅满目。

我“认识”唐国明自然也源于媒体,首先觉得有趣,才“加”了进去,而对于红学,我其实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也非意趣盎然。某日,唐国明给我递了个链条,约我关注有关他的一条报道,和他聊了几句,觉得还投缘,于是,不知是出于礼貌还是其他心理,当时冒昧地给他发了我自己的一张近照,对方却“哈哈大笑”,也捉摸不出那“笑”里藏着何物,也许和我一样,是觉得对方有趣吧,反正绝非讥笑一类,因为他马上递过来了他的手机电话(我自然也递过去了我的电话)。我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唐看来也是,一拍即合,相约晚餐一起去河西湘江边吃鱼,唐还打岔说要带上一个叫史某某的男性知己,他说曾承诺过要请他吃一顿鱼,十年来因囊中羞涩没有兑现,殊为惭愧。我不但欣然同意,更欣赏他为人的实在。而此时我忽然也想起一个重要朋友,我心目中敬重的老师彭国梁先生,大概一年多没法联系上了(手机回复是空号),悲从中来,若此次能够相约一起聚聚,他一定很乐意,且很有意义。想来想去,又翻出那个“空号”,拨了过去,焦急等待中惊喜却出现了,电话已接通,彩铃悠扬地唱着一首歌,又重复地唱那首歌,几番往复,终于出现一个斯斯文文的熟悉的男低音,我在这边大叫我是梁某某,对方却半天才辨别出我是谁,可见时间对于我们的掠夺有多凶!为了确保彭老师的与会,电话中我没多说当晚邀约的细节,我对彭老师的这种“欺骗”,当然担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彭老师毕竟是文化名人,关系再友好、思念再心切也当事先交底,万一出现个不愉快或什么小插曲,大家尴尬。我这么做,对彭老师是心存歉意的,这么做的主要原因还是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来关心、帮助唐国明。

且不说那晚的细枝末叶(当然大家都是很开心的),但说他,唐国明,身材瘦筋筋的,牛仔裤,黑色圆领T恤;尖瘦的脸上,明显有着营养不良后的“荒芜”;头上一顶黑色的鸭舌帽。他的精神状态比我想象的还是好得多,虽然人很瘦,但还是显得健康。他的谈吐很干练,思维很敏锐,思路有条理。对于他的文学梦想,有头有尾,侃侃而谈;对于文学领域市场的嗅觉,也不乏灵敏度;所以总的来说,他给我留下的映像绝不是苦不堪言的一介腐儒。

第一次见面,大家自然都把握着一个度,就算一见如故,于是,仅隔了一日,我、彭国梁老师还有一位叫丁红波的文友又驱车赶往了河西,相约在一处“七家咖啡屋”的小馆子和唐国明见面,一直神聊到子夜。至此,我对唐国明算是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唐国明从农村一个山沟沟里的苦孩子走到今天,先高考失利,后通过自学考试完成大学梦,再后又怀揣“红楼”,去追逐他人生的另一个大梦:文学梦,一追就是十多年。此间基本上无生活来源,蜗居在一间不到十个平方的租赁房里潜心写作,节衣缩食,矢志不渝。身边除了书稿,心中除了梦想,除了文学还是文学,刁然一人,那份孤苦可想而知。这十多年里,他亢奋的时候写诗歌,用他的话说,亢奋时非得把那些郁积于心的东西吐在纸上,才觉得爽快。沉静的时候他就写小说,最早构思的小说《零乡》,构思的主题大概是“我”在时代的变革中,在市场的大潮中,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爱情、工作、生活之间,如何没有归宿感,如何失去了心灵中的“故乡”。《零乡》预计80万字完稿,不料一发不可收拾,初稿完成时,竟然达到120万字!可见,他的创作思维就像一匹不训的野马,有时想拉也拉不住。至于他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唐国明说,最初仅仅是构思在《零乡》的故事情节中的一个部分——主人翁“我”沉醉于红学,从脂批里看到“全部百回大文”一批语,确定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本来是一百回,当然,如今《红楼梦》后20回率先单行出炉,那绝不是唐国明无心栽柳的意外收获,而恰恰是他多年来痴迷于红学,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的一份成果。这十多年里,唐国明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的作品约一百多万字,可谓渐露头角,远景可期。

唐国明在文学领域十多年苦行生似的修炼,是造就了一身实打实的真功夫?还是招摇过市的花架子?我不敢妄言,自有广大读者去甄别,自有时间来定论,那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媒体的关注,网络的盛传,好好丑丑,是是非非,即如大浪淘沙,最后是不是呈现出金灿灿的东西来,看他的造化。我个人非要发表的,仅是一份感慨,我感慨的是作为一个时代青年,或男或女,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是有一点抱负的,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人生梦,或明或暗,像一声召唤,曾经揪扯过我们的灵魂 ,但是,光阴如矢,人生如梦,绝大多数人到头来留下的只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似的无奈的喟叹!小时候背诵过一首《明日歌》,我想绝大部分人都记得,也是理解的,但说到一生的成就,我相信这世上绝大多数人对自己都会摇头叹息,而回头望望自己的过去,道理其实都在那首歌谣里。归根结底,舍今日,待明日,其实是人性的通病,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被这种慢性病徐徐拖入了坟墓。(当然,谈到人生,话题就大了,层面就多了,还是就此打住,再来说说唐国明。)

我敢肯定的是,唐国明身上有着不同凡响的三样东西——胆识、毅力与定力,这三样东西就像他身上的三根筋,使他坚韧地走到了今天。其一,毅力与定力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但他的就是比别人的更优质,就像每个人都有一双腿,有的人的腿长,有的人的腿短,有的人的腿能够“斩金夺银”,有的人的腿小儿麻痹,唐国明身上的这两根“筋”是他过人的本领。其二,胆识是他又一样过人的本领,我看过新浪博客上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湖北人黄成的一篇《批判唐国明》的博文,此君第一句话就劈头盖脸地问:“唐国明何许人也?”然后便是什么“贾宝玉出生豪门,集宠爱于一身,衣食无忧,乐于虚化,有时一日只吃一餐的唐国明如何比得?抱着这种心态考古复原《红楼梦》80回后,能得其要领吗?”此君接下来似乎有些失态,把唐国明里里外外、且不避人身攻击地数落了一番。此君人、文浅薄,且不去论他,而他对于今人谁敢觊觎《红楼梦》这类文学金字塔的观点和态度则很有代表性,那就是,任何人都不够格!谁敢造次,轻则贻笑大方,重则什么可能的后果都有!此君一席话,我还真的为唐国明捏一把汗,万一有失,这十多年的付出,你唐国明不是走投无路了?!不是"死"路一条了?!当然,那肯定是吓不倒人的。唐国明何许人也?我见他也没有三头六臂,用他自己的话:我仅仅是比其他文化人多了一点“霸气”,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死,此生非得在文学领域里“霸”一方地,打造出自己的乐园。唐国明的这份“霸气”,我理解为一份过人的胆识,所谓胆识主要应该包括见地、自信、勇气这三样东西,他的自信和勇气自不用说,唯有见地不能不让人质疑,原因是:唐国明不像曹雪芹、贾宝玉那样“出生豪门,集宠爱于一身,衣食无忧,乐于虚化”,他曾经是个乡下娃,身世卑微;唐国明第一次高考不第,也非“清华北大”高材生;唐国明40岁仍刁然一身,生活阅历简单,十多年闭门造书,不问朝中国事,社会阅历苍白;一缕缕目光聚焦成一只世俗的大眼,像广目天王的照妖镜,加在你唐国明身上,让你在劫难逃!而唐国明何许人也?我不敢把他比作美猴王,我也不担心他将来会“大闹天宫”,我更不担心他会被压在五行山下,我只说他既能自我约束10多年,证明他至少能够战胜自我,能够制服自身的孽障。世人皆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个战胜自己而图它的人,胜算如何?如此劲“敌”,我觉得殊为可“怕”!

小时候在乡下吃山果,一种山果叫酸枣,结在百尺杆头的树上,只有勇敢的孩子才上得去,上不去的孩子只能望枣兴叹!橙黄的酸枣味甜而酸,核大皮厚肉稀,所以“外行人”吃它,只能舔舐一层皮肉,而“内行人”吃它,连皮带肉,还有核,一并吞下,方感过瘾,是为囫囵吞枣的来由。特别是,此物内核坚硬,难于发芽生长,唯有通过肉体的温床,一番催化后,悉数输送出来,方可茁壮成长。我想起唐国明,便想起此物,唐国明有那份“劲”,就像敢于吞下酸枣的人,他的那个梦,就像是先把“枣儿”吞下并催化出来,他要的是孕育出一片生机,一片充满生机的天地。

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_第2张图片
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_第3张图片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具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喊出“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的鹅毛诗人、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鹅毛诗摇滚歌手,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并从这个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以工匠的精神从2001年始窝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红楼梦》与其钻研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家唐国明: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