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遍《理想国》可以说明什么?

读二十遍《理想国》可以说明什么?_第1张图片
文 | 高林

昨天晚上,在“刘铁芳人文教育团队”微信群里,被踢。

这是2017年,在微信群里第三次挨踢。年终岁尾,借此回顾总结一下。

上两次被踢与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有关,只是后来与此老兄和解,这位老兄年长我六岁,后来他一直喊本人高哥,让我很不好意思。那次“干仗”后我们虽然交流不多,但是彼此可以看到对方的朋友圈,也算是朋友了。

后来一位我弟的粉丝要拉我再入我弟的那个群––他不知道之前发生的故事,我想了想,进那个群其实我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即便我不发言,也会让我弟的一些粉丝们憎恶我,还是不进去了,各自安好,也就拒绝了。

刘铁芳教授的人文教育群是前几天俊杰崔兄拉我加入的。头几年我读过刘铁芳教授的几本书,书名忘了,书的内容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本与教育有关的图书里插了些刘铁芳教授与他母亲的合影照……

后来微信偶遇刘铁芳教授,加为好友,几乎没有交流。唯一的一次交流还是不愉快的。那次交流与我写的一段文字有关,刘铁芳教授似乎很不喜欢。我那段文字的标题是“老师,你一定要远离大师”,摘录如下:

教育者一旦不小心进入“教育江湖”的某一个“帮派”,加入某一个大师的“山头”后,基本上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维方式都将被烙上“帮派”的痕迹,稀里糊涂就成了“团伙”中的一员,再也不思考––有师父,再也不读书––大家一起读。教育者可以学习他人,但是迷信他人,然后成了粉丝就不好玩了,是煮还是炸由不得你的,更遗憾的是你还很乐意……

这段文字不知什么原因,就引起了铁芳教授的关注,他善意提醒我写文章不要“自以为是”,然后让我读他的新作……

我觉得当今教育界大师是有的,“大师”也是有的。

所谓的教育“帮派”,有些微信群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些冠以“某某人教育”的微信群常常成了“某大师”粉丝的聚集地––这样的群“大师”是不会亲自做群主的,群主由铁杆粉丝来做,这样的群“大师”可以布道,可以教诲,粉丝所能做的就是学习,无比虔诚的学习,点赞,争先恐后的点赞……如果如果有人质疑,特别是质疑群里的“教主”,下场一般会很惨,那就是:踢出去……

昨日一位群友在刘铁芳人文教育群里发言似乎偏离“人文教育”主题,刘铁芳教授似乎很不爽,于是发言批评之:

“不要以为多读了几句书就真的读懂了中国!”

“再说一句,你真的读书读的多?还是太少了!醒醒吧”

“我可以不客气的说,其实你既不懂西方,更不懂中国!”

“读几本粗浅的流行读物就可以指手画脚,太容易了吧!”

“什么叫理性?根本就不知理性为何物,自以为理性十足!可笑之极还不自知!”

刘铁芳教授的发言发出后,很快众群友争先恐后点赞。我倒是觉得刘教授的发言明显带着情绪,其实是不可取的,对方发言如果不在本群讨论范围之内,可以警告,可以踢群,没有必要如此强烈的表达个人的感受,来指责别人的发言不理性,更何况对方已经不在群里了(是踢出去的,还是自己退的,我不知道)。

在别人为刘铁芳教授点赞的间隙里,我与其有几句对话:

“@刘铁芳我觉得刘教授这几句发言明显带着情绪,不是很理性。”

“我是人!人是有血气的!有骨气的!”

“明白么?”

“@刘铁芳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对方读了多少书。”

“那我告诉你,理想国我至少读了20遍!”

“@刘铁芳这与您读理想国多少遍没有多大关系的。”

“完全的理性本身就不理性!”

“那就不能评判别人的发言是不是理性。”

“谢谢你!谢谢你参与!”

……

刘铁芳教授谢完我之后,我就被踢了出去来……

在众人纷纷为其点赞赞美之时,我却当众指出他对别人的评价“不理性”,显然是打算挨踢的节奏,不过在我发言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铁芳教授应该有容人的胸怀和雅量的,没想到还是让我有些失望了。

刘教授与我第一次交流时用到了“自以为是”这个词,后来在群里交流时再一次提到自以为是,我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自以为是的认为别人是自以为是的。铁芳教授也不例外。当然,铁芳教授不承认自己是自以为是的,他曾经在群里给我下赌注,听了他的课,我会触动的,如果不会,他可以当众亲吻猪的屁股……

正因此,铁芳教授说:

听听我的课吧……

读读我的文章……

你还年轻,我曾经也与你一样……

那就好好跟着我学吧……

读了二十遍《理想国》的铁芳教授评另一位校长写《理想国的可怕的教育理想》一文时道:

“他谈柏拉图,只能用两个字,呵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大学教授应该读过的,你读理想国读出了赞美,是不允许别人读出批判的,否则就要呵呵了……

刚刚看到刘铁芳教授读到胡牛一刀的文章《教育学莫谈成玄学——与刘铁芳教授商榷》回应说,至于是不是玄学,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那么我也想问问刘铁芳教授,别人能不能读柏拉图是不是你就可以呵呵了?

我自以为是的认为,学者是要有思想的,但是容得下不同的思想,您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争先恐后给你点赞的你的粉丝,从这个角度来讲,学者的胸怀远比读二十遍《理想国》更重要。

无意冒犯铁芳教授,我们常常取笑别人是无知的,自己似乎才是学术的权威,这也不太好,其实一个微信群,你都容不下他人的质疑,这权威是难让人信服的。靠踢别人出群,靠“亲吻猪屁股”的赌注让别人听自己的课、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然后树立权威,这其实不是学者的风度。

当然,群主踢人,或许不是铁芳教授的意思––这不影响我对此事的看法。

写完此文,2017年最后一个夜晚降临了,我暗自下决心,新的一年不再与人在微信上争论,也不再加入任何一个以“大师”名字命名的微信群,真正做一个内心平和的人,让那些讨厌质疑者的“大师”和“大师”的粉丝们迎着2018年新年的钟声一起欢呼吧!

2018,我也读一读《理想国》。

读二十遍《理想国》可以说明什么?_第2张图片
再见,2017……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二十遍《理想国》可以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