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动是因为你格局不够

你的感动是因为你的格局不够

感动,为一种情绪表现,指因特定的人事物或场景,引发带有认同感甚至悲伤感的内心感触。因为对事物有了共同的认识和评价的感情触动,大部分带有悲伤的情绪,是为感动。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病态的感情也是感动,即在行动量和进步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为自己的行为感动,只是跨出了一小步,就对自己有深深地认同感,自我感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因为行动的过程中你所做的超出了预期,因为之前的行动量太少了,以至于现在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自我认同感就爆棚,你所认为的持续行动好像也就不过如此,好像自己已经步入正轨,后面的成功貌似水到渠成了,还没产出就开始感动了。说到底还是视野不过长远,只是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对整个过程有认知偏差,错误的判断持续行动并产出的流程,把自己所做的无限放大,且深陷于这种自我感动情绪。这是把感动的门槛放的太低,显示出你的格局小。

感动有什么副作用?

自我感动容易让我们迷失了双眼,感动是一种情绪,而且容易让我陷进去。因为在成长的路上走了几步然后就开始自我感动,开始狂欢庆祝,从而停止了继续前进的步伐,沉浸在这种空荡荡的成就感中,然而事实的真相确实你的行动量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级,现实中你并没有做出一定的成就,所以这种感动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情绪。

一条路黑到底的行动值得感动么?

连续失败但仍然在尝试该不该感动?这里的前提是此人不思变一条路黑到底,颇有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顾一切风雨兼程”,然后把自己感动地鼻涕泪流。不断的失败说明了行动量已经到达了客观的数量,但是这种感动还是无效的,因为进步在数量上面并没有跟上,并没有做出自己的作品,没有进步的持续行动是缺乏学习系统的行动,没有学习系统的支撑,相当于做了很多无用功,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你只是属于表现型的选手,你只是用行动上的优势来掩饰并没有成长的事实,说到底就是笨,不肯复盘思考总结,路越走越偏却仍固执地前进,只能越走越远。而期间的感动跟没行动没进步的感动大同小异,如果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反而更加有害。没有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坚持只会让人走向毁灭。

持续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把事情往前推,推到一个高度就是进步了。事情还没有做到位就开始感动了,忽视了最初的目的,只看到了行动上的累积而忽略了初心是格局不够的表现。

什么是正确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沉迷于这种情绪中,而是应该把它用到刀刃上。在行动量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有了一定的正反馈以后,我们对自己是有些感动的,毕竟自己做了事有了进步。但应该把它当作是一种小小的情绪触动罢了,而不是沉浸其中不自拔,把感动当作是以后行动的加速器,收拾心情继续上路方为正道。总之,当行动量和进步达不到一定的量级的时候,感动就是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

给老人让座,乐于助人等行为是建立在传统道德的基础表现出来的行动,社会却觉得是特例,所以大家感到感动,但是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情。类比到成长过程中的持续行动,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不觉得早起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么,因为有足够的激情去做一件事不起早贪黑是完不成的但在内心里自己却觉得和周围的人不一样了,颇有种把别人当作傻逼的优越感,内心油然而生出一股难名的感动之情,其他例子也类似,感情,事业都是如此,但这些不是你心甘情愿去做的吗,既然愿意花精力去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为什么还有理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值得感动的?等他日你真的前进了一大步,再用感动来满足一下自己的情绪还为时不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感动是因为你格局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