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2-三个反省

学程序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询问过很多人,也自己尝试过很多次,答案当然是从项目中学,遇到不会的再去学。

但是今天又犯了一个错误,为了去完善我的web开发知识体系,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去研究了一本书《HTML&CSS设计与构建网站》,看完之后,会的部分还是会,不会的嘛,当时看到记得,但是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为我的学习效率忧心,下面是我的几个反省。

1. 抛弃你的学生思维

知乎上关于学生思维有一个很好的帖子,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姑娘做销售实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既没有销售渠道,也不懂行业,所以举步维艰,这就是典型的「学生思维 」——要做够了习题,看够了书,才敢参加考试。

其实编程的道理也是一样,公司的项目实际上是给你自己一个最好的实践,你哪怕看再多的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时依然会一片茫然,倒不如直接上手去做来得痛快。也许你会觉得说,啥都没准备,直接上手做太痛苦了。没错,这就对了,学习永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在人的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有一个区,叫学习区,学习区也叫脱离舒适区,所以学习本身就是不舒服很痛苦的一个过程,有这样的感觉,恭喜你,你正在学习。

2. 做个有目标的人

在今天看书的过程中,我试图想把HTML&CSS的知识做一个整理,甚至还准备做出思维导图出来,一劳永逸,颇有种「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气势。可是我发现,一整天下来,我只是多了一些笔记而已,根本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

事实上,有时候目标过于宏大,反而难以完成。看似我心里面有目标,但是我要做出来的东西过于高尚,过于虚无缥缈,反而看不见摸不着,变得没有目标了。相反,我的实际编程项目中却有着清晰的概要设计,有明确要实现的功能,朝着那些功能去努力,一天下来也会有很多实际的收获的。

就像这周罗辑思维视频里罗胖说的话一样:

一个人为人处世,其实就是活个目标感,如果你有目标,全世界就是你的资源,你在走向你的目标当中,每一步都是获得滋养,哪怕你做错了;而你如果没有目标感,全世界都在对你构成戕害,因为你在做应激反应的过程中,永远是在积累毒素,那怕你做对了。

3.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朋友曾经给我封了一个「 白日梦想家」的称号,说我整天只知道做梦,想这想那的。确实我也发觉我似乎有着某种叫做「 妄想症」的病,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就是上帝选中的男人。

当然「 人不中二枉少年」,工作后我渐渐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但还是有不少后遗症,比如说复旦给我孕育四年的「 大师梦」,所以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尽善尽美的追求一直潜藏在我的内心深处,一有空子,这些难耐寂寞的精灵就会跳出来跃跃欲试,但结果往往是铩羽而归。

大学时候,张汝伦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师只为真理本身而研究,这个社会99%的人觉得不能成的事情,应该有一部分,有这个傻劲,去追求真理。

的确大师很崇高,但也只是1%的人才有这个可能去成为大师啊,而我双商一般,想走这条路又谈何容易,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做好当下的事,做时间的朋友,也许在冥冥中的某一天,时间会给我一个惊喜。

再次引用罗胖在《重新理解市场》中,讲的一句话:

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案:一种是难题当前一定要把它解决掉;第二种是难题当前不会做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时机成熟之后你再回头一看,难题本身不在了,它已经被解决掉了。问题不见得是解决的,也可能是等它自己消失的。

马克思也说过,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定是伴随着问题本身出现的。遇到问题,与其盲目放大,还不如脚踏实地,切实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鼠目寸光的人。

所以, 不要犯涽,不要做理想主义的假设,不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要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做一个鼠目寸光的人。

讲完了三个反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吧:

真理仿佛是一片森林,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所有人,仿佛是在森林散步,我们是看不见整片的森林的,但在森林里观察和寻找的过程是愉悦的,只要能走到光亮之处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体验了,人生也就值得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161022-三个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