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后春晚”,迎接“后电视”

聊聊“后春晚”,迎接“后电视”_第1张图片

狗年春晚前后,我在公众号“谭天论道”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换一个视角看春晚、“后春晚”来了,该怎么办?收到不少留言和评论。“后春晚”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怎么理解?怎么办好?我觉得有必要展开讨论,于是我在群里跟学界和业界的朋友讨论起来,下面摘录主要内容:

抱歉,春晚早就不是我的菜了,连吐槽的心都淡了。有啥可说的呢?失去针贬时弊讽刺意味的小品,提不起看的兴趣了。段子包袱啥的,也成了去年流行语的拾人牙慧版,不比从前,年度流行语都是春晚小品首先发布的。[得意]

春晚越来越成为一种背景音乐,小孩在春晚下玩抖音,大人在春晚背景涮微信打麻将。现在大家还喜欢在过年团聚,等过了些年,当人可能更喜欢独处,甚至于这种没有特点春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哈哈

不管怎样说,迄今为止春晚还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  

用一句话评论春晚,就例如一个50岁编剧很努力写着25岁年轻人的故事,但是段子都过了两年。

今年春晚没怎么看,因既不需要它的娱乐,也不需要它的信息量,还不需要它的喜庆(实际的人际交往和环境所形成的喜庆,远比荧屏传递出来的喜庆氛围更实在)  

社会团结是人类的本性需求,人们的媒介使用越分散,在某种时候越需要一种“仪式”横空出世,对多样的价值观进行整合和再次确认。古代是祭天天祭祖先等仪式,今天nationally televised的春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没有春晚也会有其他形式出现。关键在于春晚以何种方式整合和再确认的是何种价值观,有多少受众认同这一价值观。中国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和意识形态观念差别很大,不看春晚的一族不能认为别人也不看春晚。一直看春晚的多半会继续看春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其他的可看;不看春晚的会继续不看春晚,因为他们选择本身就多。春晚会继续存在,但最多只能留住那些一直看春晚的,但这些人终究会老去;所以春晚只对特定的人灌输了特定的价值观,而有影响力的人群并不属于这一群体。春晚若要夺回观众,必须基于更大范围的价值观认同。应该说,“后春晚”时代早就开始了,它是伴随着媒介生态的重大变化以及“后电视时代“、”后大众传播时代“以及“后灌输宣传时代”的到来而到来的,这种变化是逐渐发生的,并非一蹴而就。我并没有看春晚,也不懂电视,所以评论是泛泛而谈,以上浅见应谭老师的要求草就而成,供诸位拍砖。

聊聊“后春晚”,迎接“后电视”_第2张图片

据说北京春晚办得还不错,电视收视率、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传统电视是家庭媒体,网络视频是个人媒体,但在大年三十晚上,电视会成为二者的结合体,为什么?

“后春晚“的提法好,同时也需要对其内涵进一步解析,即我们说后春晚是指:不再需要这样的仪式了?宣传方式了?收看方式了?传播方式了?内容编排方式了? 这体现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的三者间的融合。

后春晚恐怕是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去仪式化和再仪式化并存。

从后春晚看后电视,大致可以看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一、电视的伴随性出现了;二、名牌节目只是一个流量入口;三、改变需要更大的价值认同;四、家庭媒体与个人媒体……但家庭媒体正在弱化,春晚的存在价值在于“家庭+仪式”。

今年没看春晚,全家一起出游了。在我身边,这种过年方式越来越多,春晚作为过年团圆仪式的功能日益弱化,人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小了。后春晚,若在内容上依然被诸多框框所限,单靠技术或传播方式的改革,恐怕是无法挽救的。

电视春晚规定动作多,但后春晚不只是电视,网络传播可以有许多自选动作。

聊聊“后春晚”,迎接“后电视”_第3张图片

北京春晚的新媒体互动不断,处处凸显高人气

今年的春晚,我是几度走神。一边看春晚直播,一边看朋友圈评论。

走神就是看电视的状态,不在春晚是否精彩。

走神是新常态。

春晚的主体还是依靠家庭媒体,个人媒体的内容也要努力将家庭成员联系起来才好,不然就失去春晚的意义了~比如,红包,就是依靠个人媒体联系起一家人~

连接家庭连接朋友连接网络连接新媒体,即使不看春晚的人,在社交圈也会卷入春晚话题中,这也是一种间接的连接

另外一个因素是,从前的媒介受众变成了使用者,早已被互联网、手机宠坏了。现在他们的注意力极为短浅,很难有耐心对着屏幕看上哪怕是5分钟。我现在即使是在电视上看电影的耐心都没有。电影之所以能逆势而上,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能将自己物理上移动到电影院,排除其他媒介的干扰专心看一部片子。而电视机所处的收看环境干扰因素是在太多。电视机的提供的媒介使用体验远远不够浸润、参入和体验。

好长的群史啊。我每年都看春晚,我觉得今年的春晚很好,满满的正能量,和家人一起哈哈大笑,很舒服。而且在处理的技术手段上也跟时代接轨,很有时代感。现在的生活一秒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完全把工作和生活捆绑在一起,仅工作群就有N个,应接不暇,眼睛累,身心更累。而面对春晚大餐,放下手机,全身心放松地去享受,我觉得很好。而且随着人们慢慢对手机的疲惫,电视还是会回归的。毕竟每个人都不想自己活得那么累,那么没有自由。

放松有许多方式,因人而异,老人家看春晚,搓麻将,年轻人追美剧,还可以有更多玩法。

后春晚的讨论结束了,后电视的讨论才开始,你也来说说?

聊聊“后春晚”,迎接“后电视”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后春晚”,迎接“后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