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小记——巴黎行(一)


北欧小记——巴黎行(一)_第1张图片
巴黎的感觉

一直是对巴黎有些情怀的。或许就像无数文艺青年对巴黎的向往那样,巴黎在无数人心中像是一种不羁和自由的象征,不同于纽约等现代化大都市,巴黎这种象征里多了些轻佻而随性的气息。而一直以来对法国作家和法国电影的热爱,逐渐地为这个国家在我心中增添了几分砝码,显得独特而诱人,这也是当时选择第二年来巴黎生活的一大原因。恰逢今年EIT的开学典礼在法国雷恩,在结束了一个磨人的考试周以及长达四小时一刻不停奋笔疾书的考试之后,终于要踏上这篇曾经畅想过无数次的土地。


飞行

凌晨四点多从黑暗中爬起,静悄悄收拾好自己东西,出去和大家集合。斯京的秋雨在昏黄的路灯光下略显凄清,街道上只有默默前行的我们和隆隆的箱子滚轮声。坐在飞机上,看着舷窗上水滴斑驳,就在担心会不会飞机一路都要在阴云中度过。随着高度逐渐爬升,阴翳丝毫不减,飞上云端之后,发现更高的高空还有更加阴沉的云层笼罩。渐渐地失去了耐心,飞机也关闭了内部的灯光,于是斜倚着舷窗在一片昏暗中沉沉睡去。可没过多久,一丝亮色将我唤醒,窗外是一片苍茫云海,云海的尽头,初阳正在绽放着难以置信的光芒。飞机底下云海不像是海,更像是一片丘陵,云顶突出之处薄雾被初阳染红,云谷依然在黑暗中沉睡。在斯京近二十天的阴云笼罩之后,第一次看到如此酣畅的日出,妙极,妙极。飞行员小哥一定也是一个十分有情怀的人,降落之前把飞机降到云层顶端的高度,翼尖划过云铸成的丘陵,飞机像汽车一样在云上行驶,在云峰云谷之间钻来钻去,迟迟不愿下去。数十分钟后,飞机在一片浓雾中猛地顿在跑道上。看到这恰如北京雾霾似的浓雾,竟然莫名的有点亲切感。

返程的飞机是在夜晚,满心期待希望能看到星汉满天的景象,然而却稍稍让人失望。然而低头向下,城市的夜景却丝毫不逊与漫天星斗。看着一个个街区变成小小的方形和三角形的小片,车辆成了一个个闪动的小光点,一片片的城市群之间以一条条像是血管的亮线相连,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副神奇的景象,地球表面底下是真正的城市和人类生活的地方,一直向下延伸直至地心,而表面的光亮仅仅是掩藏不住的活动气息,就像是熔岩表面冷却的火山灰,斑斑驳驳遮住了下面炽热的岩浆一样,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大片黑暗之下亮若白昼,那才是真正人类生活的地方。不知再过个几百年地球会不会是这样呢?


北欧小记——巴黎行(一)_第2张图片
夜斯京

街头

从机场乘地铁到市区,一出地铁站,一种熟悉的凌乱感涌了上来。站前广场颇为嘈杂,车流纵横滴滴作响,广场上斜矗着一栋二层小楼,大概算是雕塑艺术?假若有艺术家生活在里面,观察来往人群,也让所有人观察他的生活,那才是颇为有趣吧。相比斯德哥尔摩,巴黎人更加行迹匆匆,瘦削的粽发男子裹在厚厚的羊呢风衣里,一边重复“Pardon”一边从人群中开出一条通道。来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巴黎的摩托车,巴黎的街头摩托党十分抢眼,轰鸣声伴随着一道黑影在身边略过,待到回过神来它已经在车流中左冲右突渐行渐远了。

街头艺术在巴黎随处可见,且不说无处不在的涂鸦,街头画家都不是罕见的存在。一块大纸板上挂着画家以前的作品,画家本人戴着标志性的画家帽站在那里,一脸茫然地看着塞纳河,把玩着手上的铅笔,等待前来搭讪的游客。想起Cherry说过要在塞纳河边画幅肖像画,我想这个场景一定要发生在傍晚,刚刚摆出的咖啡摊的蜡烛在微风里摇曳,游轮上游客的闪光灯在昏暗的河流上斑驳,靠在岸边的矮墙上,后边是静静流淌的塞纳河,对面是霓虹闪烁的广告牌,残阳伴着昏黄的路灯光在脸上打出柔和的轮廓,微风吹动低垂的发丝,或许还有哼鸣般若有若无的香颂萦绕,这种体验也是十分巴黎的吧。

街头艺人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可是巴黎的街头艺人有些不一样的情怀。初到巴黎时,居然在地铁站里看到一个十来个人的弦乐团在通道里演出!这样的街头艺术除了惊艳,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音乐在地下迷宫一般的巴黎地铁地下通道中左右逶迤,延伸回响,远远地听着乐音,就像是闻到面包香气的饥饿的人,顺着声音循着味道就到了这里。或许现代的巴黎已经褪去了那些固有的什么浪漫之都的标签,但是就从这一点,我依旧相信心中的巴黎还是从骨子里透着浪漫的。


北欧小记——巴黎行(一)_第3张图片
街头弦乐团

神迹

一直都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很多人讨论过这一点。但是一直对于宗教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每到一个城市,都回去参观一下这座城市的教堂或是寺院,一方面是欣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建筑特点,另一方面坐在寺庙或者教堂里静静地感受宗教的魅力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毕竟宗教作为上千年来支撑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支柱,其内涵必定不会像某些流行文化那样浅显,而且它的表现形式显得更加含蓄而深刻。这次来巴黎也不例外,参观了圣心堂以及巴黎圣母院。今日的巴黎圣母院,早已不是雨果笔下那个日渐坍圮的建筑,其内修缮一新灯火通明,就连两欧一个的香烛都比别的教堂旺盛很多,大概和国内名寺香火更旺是一个道理?当年的幽冷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操着各国语言的游客在此穹顶之下驻足喧嚷,以至于广播不得不间或用各国语言提醒大家注意保持安静。不同于之前在克拉科夫看到的圣母圣殿的金碧辉煌,巴黎圣母院显得更加庄重而宏大,蕴含一种自然的震慑力,足以让那些即便不相信神明的人依然保持对于它的敬重。


北欧小记——巴黎行(一)_第4张图片
圣水池

虽然圣母院已经足够恢弘,但此行中圣心堂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神迹。由于在奥赛博物馆花了太久时间,抵达圣心堂时已是傍晚,不过斜阳下的圣心堂映衬在阴云散去的蓝天下,倒是显得更加圣洁了几分。进入殿堂大门,就被其圆顶上巨大的耶稣画像所震惊。球形的穹顶之上,耶稣张开双臂俯瞰着整个教堂,其下就是雪白的圣坛。夕阳透射进大片大片的玫瑰窗,将教堂的墙壁染得多彩而斑驳。而更加震撼的是,在光照并不是那么亮堂的教堂里,阳光透过墙壁的窗孔,投射出一道一道宛若圣光的光柱,真的给人一种圣灵降临的感觉。更加幸运的是,就在打算离开之时,看到修女逐渐从庭后信步而出,落座祈祷,便跟着一起坐下来,不一会,圣坛上方大灯打开,台上被柔和的白光笼罩,两排黑衣白头巾的修女列队上前,双手合十行屈膝礼,然后分别落座圣坛两旁。随着整点钟声的响彻殿堂,台上传来类似羽管键琴音色的琴声,修女们望着圣坛开始齐声唱诗,底下的信徒也伴着琴声一同歌唱,时不时集体起立对着耶稣像高唱“阿门”。其实这个景象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整整齐齐的唱诗班站在巨大的管风琴前,宏大的歌声像是这建筑一般起伏高扬。然而真实的场景较之于想象,反而多了一分的静谧和圣洁,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声音里透出饱满的张力却让我感动至鼻酸。想起以前在飞天学的那些圣歌,也许那些旋律只有飘荡在这里,才会有其神秘的力量。意外中,也算是实现了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在欧洲古老的教堂里听唱诗。这一切,让我不禁感叹,若非现代科学如此深入人心,再加上已经被各种,再往前回个几百年,对于整日操劳的农民来说,亲眼目睹如此震撼人心的景象,再加上响彻教堂的唱诗圣吟和管风琴的振聋发聩的鸣响,谁能不相信世间真的存在神迹呢?

北欧小记——巴黎行(一)_第5张图片
圣心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欧小记——巴黎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