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从入门到精通

GDP

GDP是价格之和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我们仔细地看一下这个定义。
首先,GDP是一个价格概念,是市场价格的和。

市场价格就是计算当时的产品的价格。为什么用价格而不用实物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总产量呢?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的种类成千上万,从衣服、食品、住房到汽车,从黄油到大炮,从教育、医疗到心理咨询、保险单,无所不包。

这些东西的单位都不同,显然不能把它们直接加起来,这样做毫无意义。比如“100万件衬衣”,加上“100万吨苹果”,再加上“1000万平米住房”,再加上“10万元保险单”,这样加起来有什么意义呢,跟没加一样。

但不加起来就得不到总产量,必须想另外的办法。

要把不同的东西加起来,就得找到共同的单位。幸好,虽然东西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价格,这是个共同的单位,在这一点上,它们是可以相加的,而且加起来也有意义。这也是把不同单位的东西加起来的惟一办法,经济学家们就采用了这一手段。

GDP是价格的和,没有价格的东西不能算进GDP里。比如,你请一个小时工给你做家务,每小时要付给其10元钱,这个钱是可以计入GDP的,因为它有价格。但是,如果是你自己做家务,你不会给自己发工资,这时就没有价格。虽然自己做跟小时工做的结果是一样的,都可以让你的房子整洁、舒适,可是因为自己做没有价格,所以不能算作是GDP的一部分。

GDP本来是一个福利的概念,凡是增加了福利的东西,都应该包括在GDP里,不管有没有价格。这算是GDP的一个缺陷吧。

便于不同物质统一衡量。

GDP是最终产品的价格的和

其次,GDP是最终产品的价格的和。

“最终产品”就是用于最后消费,而不再投入到生产中去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的一个概念。生产出来后没有用于消费,而是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生产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GDP只统计最终产品,不统计中间产品,说到底,这是因为GDP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能享有的福利的可能性。能增加福利的产品,只能是那些用于消费的产品,即最终产品,而不可能是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只有当它们最后变为最终产品时,才能增进实际的福利。

如果把中间产品也加进去,就会发生重复计算,夸大一个国家的产量。

举个例子。假如面包是最终产品,它最后的价格是100元,应该被计入到GDP里。但是生产这个面包,经过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农民把小麦生产出来,卖给粮食加工厂,价格是30元;

第二个环节,粮食加工厂把小麦磨成面粉,卖给面粉加工厂,价格是50元;

第三个环节,面粉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坯,卖给面包厂,价格是80元;

第四个环节,面包厂把面包坯加工成面包,卖给消费者,价格是100元。

虽然经过四个环节,但经济中新增加的东西,只是价值100元的面包。人们的福利只增加了这个面包。因此只应该把这100元计入到GDP中,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价格就计入,把中间产品也算进去,那GDP增加的就不是100,而是260元了,即

小麦30元+面粉50元+面包坯80元+面包100元=260元。

这样,就多算了160元,这是重复计算导致的GDP的虚胖。

多算的160元,是怎么回事呢?

小麦的30元被计算了4次,多算了3次,即90元;面粉一共卖了50元,其中30元是原来小麦的价格,面粉这个环节增加的价格只有20元,这个20元被算了3次,多算了两次,即40元;面包坯这个环节增加的价格只有40元,被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即30元;面包这个环节增加的价格是20元,只计算了一次,没有重复计算。

于是重复计算的价格就是:90元+40元+30元=160元。

如果大家卖的东西都是最终产品,只要把卖的价格告诉统计局,统计局就可以把它们简单加起来,得到一个国家的GDP了。

但是问题是,卖东西的人,比如出售小麦的农民,出售面粉的人,出售面包坯的人,出售面包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卖出去的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而且他们也没有义务为统计局区分这些东西。

怎么办?

利用附加值计算GDP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采用了一个计算“附加值”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每个环节的附加值,就是出售的价格,减去购进的价格的差额。只要每个人都计算这个附加值,把这些附加值加起来,就是最终产品的价格。

前面例子中,面包这个最终产品的价格是100元,它正好就是以前四个环节附加值的和。

第一个环节的附加值是30,我们假定农民生产粮食没有投入;第二个环节的附加值是20元(50-30);第三个环节的附加值是30元(80-50);第四个环节的附加值是20元(100-80)。

把它们加起来正好就是100元。

GDP是个生产概念,不是消费概念。

只要是新生产的东西,都可以算进去,不管是否卖出去。比如生产了100元的产品,只卖出去80元,GDP是100元而不是80元。

如果生产了100元,卖出了120元,GDP还是100元,而不是120元。多出来的20元,是去年没有卖出去的东西,也就是库存,今年又拿出来卖的结果。

股票买卖等金融市场交易的金额,不能算进GDP。因为股票买卖、金融交易本身,跟生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有跟生产有关的才能算到GDP里。

GDP是个流量概念,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段时间内的量,因为GDP是“一年内”的产量,所以是流量。存量是一个时点上的量,比如财富就是个存量概念。

“一年内”的意思是,GDP统计的东西,必须是这一年新生产出来的。比如,2008年的某一天,你在街上买了一幅宋徽宗的画,这是国宝啊,要花很大价钱。可是这个价格不能算进2008年的GDP。因为这幅画不是2008年生产的,只有2008年生产的东西才能算进2008年的GDP,实际上,它应该算在宋徽宗做这幅画的那一年的GDP里。

不单是非本年度生产的东西不能算进去,即使是本年产的东西,如果不是第一次买卖,也不能算。比如一幢房子,是2008年建造的,你买了过来,花了100万元,但这幢房子是第二次交易,那这个100万元不能算进去。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房子只有一套,只生产了一次,不能算两次。

GDP是个地理概念。

中国的GDP是指在中国境内(暂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GDP),即大陆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只要是在大陆境内生产的产品,都算作中国的GDP,即使是外资企业生产的;而所有在大陆以外生产的产品,即使是中国人生产的都不是中国的GDP。

比如诺基亚公司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手机,就是中国的GDP,而不是芬兰的GDP。相反,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生产的产值,就不是中国的GDP,而是美国的GDP。

到目前为止,GDP是经济学家们找到的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好指标。比如我们说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指的主要是其GDP是世界上最大的。

人均GDP更重要

GDP是经济总量的指标。比这个总量更有意义的是“人均GDP”,也就是平均每个人的GDP,这个才表示一个国家人民的富裕程度。

2007年美国的GDP总量是世界第一,但是人均GDP最高的却是卢森堡,为102284美元,当然美国也不少,人均GDP为45594美元,位于世界第九。

中国的GDP总量虽然是世界第四(2008年为世界第五,可以期待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达到第一),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均GDP只排在第111位,只有1300美元,还不到美国的1/30。所以中国还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不富裕的国家。我们必须让GDP增加得更快一些,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注意,人均GDP是把GDP除以总人口得到的,但是它并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概念,而且相差很大。

人均GDP要减掉交给政府的税收,还要减掉其他项目,进行一系列调整,才能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新闻里常常把两者混淆,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人均GDP小得多。

GDP也有缺陷

GDP是能找到的最好的指标,但是,再好的指标也会有缺陷,GDP的缺陷我们前面说了一个,就是对于没有价格但是同样也增进了人民福利的东西它没有反映。

除此之外,它还有别的缺陷。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要有价格,就计入GDP。但是生产往往伴随着污染,比如造纸厂在生产的同时,排放污水,就会污染环境。环境污染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就下降了,需要付出代价才能恢复。

作为反映人们福利的指标,GDP不应该只是把产值计入,还要把降低福利的东西排除掉,例如把污染的价格从GDP里减去,这样调整后的GDP更科学,这样调整后的GDP叫“绿色GDP”

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计算这个绿色GDP,但GDP是价格,把这些污染和环境破坏折算成价格非常困难,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是GDP的又一个缺点,即GDP没有完全反映实际福利。

GDP只计算合法行为的价格,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不能计入,比如贩毒吸毒、行贿受贿,以及地下经济活动;或者行为本身不违法,但是有偷逃税发生的活动,它们的价格也不计入GDP。

GDP有毛病,但是没有能替代GDP的指标,它们的毛病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GDP--从入门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