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社会心理学理论帮助我更好地解读人性

通过一部自传《绝非偶然》,我了解了埃利奥特·阿伦森这位“美国健在的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同时对社会心理学这门独立精深的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探索社会心理学的奥秘,我阅读了阿伦森的代表作《社会性动物》。不得不说,这部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的巨著真的打开了我对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认知的大门。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我看了大约百分之七十,光是读书笔记写了有几千字,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些理论真的改变了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这其中的两个我尤其印象深刻。

“认知不协调”这一理论初看不以为然,但当我试着用它去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情景时,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惊为天人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费斯汀格认为,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平静与和谐,常于认识中去寻求一致性,但是不协调作为认知关系中的一种,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和谐。而心理上的不和谐对于个人构造自己内心世界是有影响和效力的,所以常常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去根除一切搅扰。

改变认知不协调的办法主要有:(1)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比如,“知道吸烟有危害”而“每天还在吸烟”的人,把烟戒掉。这样,两个认知元素便协调起来。(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如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而期终考试时“两门功课不及格”的人,改变对自己原先的评价,认知到自己不过是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这样认知达到协调。(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如为了缓解吸烟问题上出现的认知不协调和心理紧张,可以寻找有关吸烟不会致癌,甚至反而对身体有些益处的事例知识。

几年前,当我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时,对于阿米尔和哈桑的决裂我十分不理解。阿米尔目睹了哈桑被强暴却不敢挺身而出反而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将哈桑驱逐出自己的生活。如果说是阿米尔的等级观念,对父爱的渴求以及性格的怯懦导致了他没有在关键时刻帮助哈桑,那为什么事后他却不能像从前那样对待哈桑,或者我认为更可能的做法是加倍地对哈桑好来弥补对他的愧疚?对于这个困惑,现在我尝试着用认知不协调理论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好像忽然感悟到了一些之前从未想过的可能性。面对恶势力阿米尔的不作为(或者说他伤害了哈桑)与父亲对他行善事,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教导不协调,为了减少这种不协调,他试图让自己认为受害者是罪有应得。于是他想办法陷害哈桑,最终赶走了他。哈桑的存在似乎在提醒阿米尔的错误,使他不断地感受这种不协调。因此,让哈桑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是阿米尔认为他唯一能做的。

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伤害另一个人时,在动机上会产生一种为残酷行为辩解的认知过程,即通过谴责受害者来降低不协调。然而,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其实有更好的做法去减少这种不协调,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遇到困难时学会勇敢和担当,而不是退缩,使自己的行为真正符合“我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的认知。在小说里我们看到,背负着愧疚成年后的阿米尔终于明白自己该怎样去面对当年的错误,走上了心灵救赎的道路。

使我深受启发的第二个理论是偏见的替罪羊理论。社会心理学认为偏见的四个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转移攻击目标,即选择替罪羊。“替罪羊”通常发生在这样的情景中:个体倾向于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不喜欢的,看不见的,相对软弱的群体。我想起了韩剧《继承者》中的一个情景,两个原本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亲眼目睹了其中一个人的父亲出轨的事实,这个父亲的儿子深受打击并且与好朋友决裂。当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故事会这样发展,现在根据替罪羊这一理论,我想很可能这就是因为父亲的出轨让他受挫,但他不敢对强大的父亲实施报复,只好将攻击的矛头转向一个相对弱势的旁观者――与他地位同等的好朋友。

在我前二十几年的人生里,我从未想过自己与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当我长大后我也不觉得心理学对我将来的职业有多大的影响。这或许对要求严谨的逻辑思维的科研工作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但至少工作之外,作为一个社会人读点社会心理学却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我真的开始对人生,对人性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社会心理学理论帮助我更好地解读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