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只有四个字的书,只有独生子女的你能看懂。

我有一个诺基亚C3,老,丑,用到现在快7年了。

中途为了导航和线上支付,不得不另外买了个苹果,又舍不得C3,于是两个都在用。

这台C3陪我渡过了很多时光:恋爱的时候,短信传情;第一次接到面试通知;第一次去到海边旅行。我从一个笨笨呆呆的我,变成现在的自己。它就像过去7年时光记忆里,存在的一抹鲜明符号,在我不断相遇和别离的人生中,长久伴我身旁,越旧,越舍不得。

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吸引我的是名字--《独生小孩》。

因为……我就是。

小时候住在筒子楼,一家吵架,上下左右的邻居都能听见。

中午做饭,谁家今天做了什么菜,隔着后厨的屋檐,都能嗅出个一二。

跟食物的气体分子无孔不入类似的,是声音,一家夜里吵架,整栋小楼都能听见,邻里的劝架声,小孩的嬉戏声,都在这里面了。

而我那时候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幸好院子里的小朋友可以作伴,但一个人长大的感觉好像还是昨天。独生一代的前提,是基于我们的父母都有好些兄弟姐妹,人多,孩子多,爷爷奶奶照顾不过来,所以我们大多数是被父母带大的小孩。

在那些父母忙碌的日子里,一个人孤单呆在房子里的孩子。

看着窗外发呆,把妈妈的丝巾、高跟鞋拿出来穿,把所有的毛绒玩具摆在椅子上,拿出小黑板假装老师给它们上课。除了看电视,好像也没有别的太多消遣。

借着铅笔插画,好像在经历过去的一整个童年。

这本只有四个字的书,只有独生子女的你能看懂。_第1张图片

关于这本书,通篇除了书名的四个字,再没有别的字。

一百多页插画,讲了一个独自被父母留在家的小女孩很孤单。她给父母留了一张纸条,走出家门,独自试图去姥姥家,却因坐过站而迷路。

在陌生的环境,小女孩无比惶恐,她边走边看走进一片陌生的森林。她很快认识了一只麋鹿,这只麋鹿带着她飞上云端,她见到了鲸鱼、海獭,并和它们欢乐的玩耍。最后,鹿带着她回到了姥姥家。


这本只有四个字的书,只有独生子女的你能看懂。_第2张图片

被扑面而来的记忆与共鸣击打,真是又酸又爽。

“独生子女”是一个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词汇,它代表了中国独特的“独生一代”。

往上走,有一个词汇叫:“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用一句当时的流行标语来解读,就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应运而生。

跟着政策走的,除了广大人民,还有一本小红本,每年还能持本领钱哟~


这本只有四个字的书,只有独生子女的你能看懂。_第3张图片

往下走,有一个句话叫做:只属于独生子女的“尴尬”。

我们赶上了房子不靠分,而靠买;生活供需不靠票换,而靠钱换;赶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船;也赶上了市场经济的浪潮。

现在,我们大多已为人父母。

那些年的“独一代”,而今组成了1.5亿大军,在4(老人)+2(大人)+1(小孩)的家庭结构中,充当着中流砥柱的位置。一句“上有老,下有小”再直白不过。

被这扑面而来的“尴尬”与现实击打,真是再一次又酸又爽。

然后,独生子女政策取消了……

我们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独一代”……

深刻烙印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的,除了“非同凡响”的回忆,还是“非同凡响”的回忆。

或许这也是《独身小孩》为什么直击我心的原因吧。

属于我们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就像我的那台C3,我依然在使用中的老C,说不清楚我为什么那么舍不得它,我只知道他陪我走过很多的路,做过很多的决定,进行过很多重要的通话。又老又土又怎样?

它陪伴着我长大,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

它不重要,我的记忆很重要。

献给作为过独生子女的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只有四个字的书,只有独生子女的你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