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上,一个经常考年级第一的学生跟我说,这个暑假都没有出去旅游,可我时间还是不够用。我有点吃惊,就问她你到底在忙些啥呢。她回答说,“管乐课,绘画课,10多节电脑编程,英语,还有20多节游泳课。”
呀那很辛苦吧。
挺辛苦的,不过我想学。
聊完我特地去刷了一下班级QQ动态。看到很多同龄人要么在大喊无聊,或者就是刷屏式的转发歌星影星绯闻。
所以这个学生经常考第一我一点也不意外。
有个好朋友高考失利,去了上海一个普通的大学读英语。
每次给她打电话,她都在忙着英语辩论赛。
不断的看视频修改辩论材料做ppt,她说她的目标是和全国顶尖的学子一起站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辩论决赛。
持续了大概有整整一年时间吧,没有寒暑假,经常加班加点到半夜准备素材到想吐,外加没脸没皮不怕嘲笑的请教前辈,后来她成功了。
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她周身一定都散发着女神的光芒。
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挺大的,毕竟你看着以前好像跟你差不多的人,用一年时间就甩了你几条街心里还是很难过的。
于是我痛改前非天天背着书包去上自习,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结果自己也很顺利的收获了很多奖状。但是我知道与朋友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原因同样是我付出的不够多。
每一种差距都有其不同的面貌,但都有相同的原因,那就是你努力的还不够。
99%的人都动过努力的念头,可是难的是持之以恒,很多人坚持一天,两天,第三天就有点走不动了,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惰性,但是生而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可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要求自己达到目标。
如果你一直在原地徘徊,就看看别人坚持成功的心得分享吧,最怕半桶水晃荡又老顽固,觉得全世界就你最好。
听不进别人话的人也自己挖断了前行的道路。
(一)目标——比如你是不是真的想有钱
目标的设立最好与你现阶段的需求密切相关,这个目标对你越重要,那么你越能够坚持。
比如二战时期美国要选100个士兵去德国当卧底,给他们100天培训德语,之后不管有没有学会都派到德国去。
所以这些士兵的目标就是学会德语。结果这些士兵都学会了,因为万一你不会,一落地就会穿帮,你要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所以换句话来说,你是不是足够想要做一件事情,走路想吃饭想睡觉也在想,先找出这件事,一定要找到这件事,然后尽你最大的努力去靠近这个目标。
比如我想要有钱,从自身出发我发现这是个知识变现的时代,有的人ppt做的好,有的人演讲做的好,还有在行、分答和各种软文,只要你的知识技能足够精湛文章写得够好,你确实可以很有钱。
在这个目标的支持下,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加以积累和研修,为你的目标实现做准备。
(二)学习方法和有效时间——观察你周边的大咖
俞敏洪曾经举过这样两个例子。
你背100个单词如果需要40分钟,背完以后10天不看,10天以后重新看,这100个单词就基本上不认识了,如果再背还得花40分钟,那这40分钟就是无效时间。
但是如果你第一天背完后,每隔一天看一下,只要5分钟就能重新背完100个单词,10天后这些单词一定会在你心底滚瓜烂熟,就算你一个月后再看也忘不了。
第二个例子是说,学习外语发音并不需要太多材料,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你买一本有磁带的小说,反复跟着磁带读,一页一页跟读五六十遍,直到发音相似为止。
然后你再把自己读的录下来听,不好听就继续练直到跟磁带一样为止,这样练习不用超过10页,发音就特别棒。
很多人不明白学习语言的规律,就一直背不好单词说不好英语,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而且效果差。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脾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已经研究透这个事物的大咖,多模仿多学习多请教,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你看到的狠都是真的,你要有所取舍
前两天看了一直特地独行的猫的直播,对,就是《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这本书的作者.
七年出了五本书,并且创立了品牌“下班后”。
猫姐说,在她大学毕业后写作的这七年里,她经常不知道窗外的春夏秋冬日升月落,因为她没有时间,饭局、KTV、逛公园这些都与她无缘.
每天下班后她必须做大量的阅读写大量的文字,经常都是晚上2点睡早上7点起。
她说,吃喝玩乐和埋头写作你只能选一个。她坚持了七年。
你还得忍受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言语攻击,成名如她,直播期间依然有不少人弹幕在骂这入场券花的不值。
人生的那些个七年里,你在干什么呢。
我原来以为吃喝玩乐可以与埋头写作齐头并进两不误,但是你下班后发现,你的精力或许只刚好够你好好做完一件事.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狠,都是真的,你必须有所取舍。我们在羡慕他人成就的同时,还是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能够付出与旁人同等的努力。
关注我,谢谢你 :-D,公众号:桐花与猫(flowercatime)
关注我吧,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