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买二手货?】
买卖物件的朋友都知道:一手新货,感觉自己是第一个拥有者,心情好因为感觉物件品相好、质量好。二手货,品相、质量多少会有折旧了,二手货拥有者心中的感觉,自然打折扣了!不是吗?
一般我们在三种情况下,会购买二手产品:1.省钱;2.省时间;3.绝版。
对于1.二手货便宜、省钱是共识,除了二手古董或者某些绝版纪念品,概莫能外!对于2.有大量二手货来源:咸鱼、淘宝、亚马逊、孔夫子旧书网等等。尤其是咸鱼,卖家可能就在同一小区。之前我买个一个衣架,在同一小区;后来搬家离开,又在闲鱼出售,新的买家也在同一小区。节省大量时间。对于3.不必说,绝版好货,就不得不选二手了。
【2.二手货问题】
1.品相降低。
收集过邮票的朋友都很清楚,邮品决定了价格。孔夫子旧书网上的旧书,也会直接标明品相,优选十品是首选。
2.质量下降。
如果说品相是外观,那么质量就是内在。一手机,折旧期三年。人家已经用了一年,按折旧还能用两年。买这二手,自然要差一些了。至于一手那边由于使用过程,有没有损害、破坏,就不得而知了。
【3.二手知识 vs 二手货】
既然都是二手,优点共性都是:1.省钱;2.省时间。
二手知识,在各种网络平台会传统媒体、甚至街头巷尾口口相传,得来几乎免费,自然也节省时间。
举例说明:《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大家耳熟能详!网络、线下大家都在说这个。几乎可以没有时间成本免费获得这个概念:投入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
可是缺点也是一样存在,二手知识:1.品相降低;2.质量下降。下面举例说明。
【4.二手知识溯源及比较】
关于“一万小时天才定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我也买了这类书看了。在古典老师的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第三章“联机学习”告诉我们如何“识别知识的源头”,并举例说明了。我按照大家接触的信息来源列举,大家容易理解。
1.四手知识: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定义:根据畅销书喝理论,派生的鸡汤,融入了很多个人故事与经历。
例如:无数公众号、人生导师、培训师和励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经历与经验,解读了“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你可以成为大师,然后推销自己的方法。”
内容:这些作者的成长经历,一万小时定律,工具和方法,还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反应:对于这类知识,大家往往热血沸腾,鸡血满满。
2.三手知识:为了传播的简化与极端化的信息。
定义:主要是畅销书。已被理解和传播。适合认知水平较低的大众人群。其中加入了大量案例、故事与不清准的概念。——就是兑水了的二手知识。
例如:在这一类知识中,诞生了“一万小时天定律”。
内容: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的论文,从“刻意练习”,简化为了一个简单易记的方法:“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并非天资超人。只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反应:好啊,仅仅只要花时间练习,一切成功必然如期而至。于是忽略其他一切,好像只要投入时间即可。岂料低水平勤奋,投入再多时间,也与目标遥不可及——但是感觉很有效,心理暗示很有效。所以这类知识热卖大卖。尤其被追捧成第四类。
详见:第一章的“不断积累的优势”,第二章的“一万小时有多久”
备注出处,只是表明我真看了书。写这篇帖子,我翻出了三本书。——很多人仅仅只是看四手和三手知识,从来不找原文来确认作者的原意。这样得到的知识,往往比四手和三手更加走样得离谱。
3.二手知识:忠实的转述一手。
例如: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
内容:他发现自己的理念被人误解,写了本书《刻意练习》,强调并没有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或天才。并且,成才除了刻意练习,还与天赋、练习方法等有关。
反应:显然:低水平的勤奋并不能保证成才。——但这话,没人喜欢听。不过还好,最近网络和读书群,大家都在疯传《刻意练习》这本书。为啥呢?因为大家没有一万小时可以投入?或者大家急功近利不想投入一万小时?又或者大家终于发现了一万小时的真谛仅仅知识刻意练习即可。
4.一手知识:知识的源头。
定义:一手研究论文,行业技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例如:1973年,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与威廉.蔡司,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十年定律”。1993年,
内容:这两位作者,对比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首次提出:习得专业技能的“十年定律”。他们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长期记忆中有5~10万个棋局,并推测这需要十年的积累。
递进:1976年,埃里克森基于西蒙的研究成果,拓展了研究,与西蒙合作并发表论文。
升级:1993年埃里克森与同事克朗培、泰施罗默,研究后发表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反应:直接看论文的人,一般是从事研究的。普通读者,很少直接看论文。这里的论文,我至今都没有看过。因为感觉有门槛或者不习惯。所以,我手头的四本书上,都只是简单提及。
【5.如何选择】
尽量把握一手知识,才能更高效率、更有主动权!看一篇论文的时间,肯定比看一本书的时间要短,而且能接近作者本意。如果英文足够好,能摆脱中文译本、直接看英文版,就更好了。
我从2016年开始计划看百本英文书,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我兄弟和贝儿,都劝我直接看行业学术论文,这样掌握行业技术动向和前沿技术。我的好友安博士,前五六年时间,都在从事图像识别领域的研究,他说:“主要的工作,都是在看论文。”所以,他能在去年完成博士论文。
不过呢,关于四手甚至更多手的知识,我们不必用绝对的态度处理。例如,除非可以去找论文,我们平时最容易接触到的是三四甚至五手知识了,我们也不需要排斥它们。我们知道以后,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源头来了解真相,了解原作者意思。这样,1.高效率;2.少偏差。仅仅这两点,就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人生苦短,有几个一万小时呢?而且,多少人因为一万小时的门槛,把自己的希望磨灭了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诚然,找到源头很重要;但如果实在读不懂源头,暂时喝一下下游的水,总比干渴着要好——虽然下游的水,杂物多一点点。哈哈!
【6.如何识别不同层级的知识】
对于一手知识,有很多专业论文网站、学术期刊;也可以找行业专家朋友了解。
对于二手知识,一般都会有关于一手知识的论据和理论出处。名校经典教材,MOOC推荐的,维基百科,专业的行业调查报告,行业领头人、行业牛人的推荐。
————————————————
注意:本文关于知识层级分类,来源于古典老师《跃迁》第三章“联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