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笔者被很多童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不懂区块链,但我想学习有什么推荐么?一般此时,笔者都会推荐去关注DRC社区,甚至鼓励参加DRC举办的尽调活动。
然而可惜的是,经过笔者推荐去关注DRC活动的朋友,没有一位真正的参与过任何一期尽调活动,这就像一个死循环,他们宁愿选择直接读取各大公众号的现成信息而不愿意自己去掌握“渔”的技巧,本质还是属于“言行不一”,或者说不愿意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此时又有童鞋反驳了,我什么都不会,尽调那个太难了吧,我肯定不行的。在还没有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全盘否决了自己。
笔者有时候也反思,是不是我只是给大家推荐了一个方向,却将自己的用意表达得不够直截了当,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DRC——一个分布式监管科技协同平台DRC(Distributed Regtech Collaboration Platform)。
【初识DRC】
初识DRC是个十分巧合的事情,在2017年11月份的时候,笔者同济大学的导师王海燕教授在微信群里转发了第三届金融科技暨同济论坛之监管科技的报告会,汇报的企业代表就有瑞泰格(Regtech Foundation Ltd)创始人&CEO林扬女士。
林扬(Selina Lin )女士,拥有20年金融行业领域经验,专注风险管控领域10年。曾任安永金融科技转型与创新合伙人,曾任IBM风险解决方案负责人。倡导“监管科技RegTech”理念,推动科技创新领域“主动监管、过程监管、功能监管”模式。
当时的社区还在组建阶段,也相对简单,DRC只是一种积分制度,由DRC产品经理Peter Bian(卞家荣)用excel手动整理。尽调项目是由官方来发起或者我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花费DRC积分来发起,发起的积分都作为参与尽调者的奖励,但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尽调项目的本身的评价。那时候就已经评测过诸如STEEM, IPFS, EOS, BTS, INK, CYBEX, RIPPLE, MAKER, LOOPRING, IOTA等项目,并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DRC 业务总监Joyce Zhang(张文博士)、技术开发与运维总监Jim Zhang(张治)的深厚功底。一路走来,道路非常艰辛,但是团队踏实、低调做事笔者是完全见证的!
【DRC运作模式】
DRC 目标打造一个“数字世界的华尔街”,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自治、共享、协同生态体系,开放底层区块链技术,提供代币激励机制,吸引众多的专业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社区成员加盟到 DRC 金融服务的生态体系,使更多专业服务机构在链上提供共享专业服务成为可能。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愿景,可以看出最核心的应用是区块链的项目尽调服务,而尽调服务中一项非常有特色的创意是采用人人尽调的模式,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的尽调完成不仅仅只有专业牛人、技术达人,还包括区块链的爱好者们,在这个模式上,DRC考虑的是信息搜集的一个完整度和多维度的思考和搜寻。
一份完整尽调报告的产出是覆盖5项评估大类、22项评估子类,提炼109项评估指标,如下表所示:
在DRC的白皮书中定义了如下几种角色:
共建者(Contributor): 特指某种专业服务领域的专业团队或专家,以品牌加盟商的方式加入 DRC 生态。
发起者(Requestor):作为专业服务需求发起方,通过消耗相应 DRCT币发起任务,并邀请社区执行者完成专业服务。
任务参与者 (Actor):任何自愿承担工作任务的社区成员或非社区成员均可成为任务参与者。
观众(Fans):任何社区成员根据个人爱好与兴趣参与到任务专题社群的活动中,收获知识,拓展社交;
领域专家(SME):DRC社区将引入各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专业人士,角色定位“导师”;
仲裁者(Arbitrator):DRC社区推举出来一些有威信、有公信力的权威人物,角色定位“仲裁委员”
回归到尽调中的场景,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整个尽调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一阶段:小白们早期可以作为观众(Fans)的身份来进行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加入到群聊中默默的听着,这个时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往往专业人士是很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解释一些基础的知识的,这个时候小白们的参与体现就是提问同时认领基础任务如项目概况、项目团队,用自己的搜索能力来搜集关于项目的基本信息,用自己的常识或者价值观来提问(当然,笔者建议还是基础知识要有一点,太夸张的问题也是很坍台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起码能让自己明白一个区块链项目哪些基本信息是必备的,同时查的过程能让自己积累不少好的网站、工具也会督促自己去学习一些疑惑——在过程中学习(on job training);
第二阶段:当学习到一定程度并学会了思考和提问之后,其实就可以慢慢的将自己提升到任务参与者 (Actor)的角色,你可以自如的提问题了和搜寻到基本信息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学习如何是评价项目方案,项目到底是用什么逻辑来玩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你就基本学会看一个项目了,能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阶段:开始自我挑战,接受项目技术和经济机制的评测任务并主动担任项目尽调小组长和项目经理的角色来提升自己整体能力,同时将角色定位成领域专家(SME)和仲裁者(Arbitrator),当然有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把自己变成共建者(Contributor)。
这就是笔者推荐朋友通过这个分布式的尽调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一个整体思路和规划,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一个免费提升自己的过程。
当然,DRC完整流程概括为“五步走”,分别为“发起任务、认领任务、执行任务、评价成果、解决争议”,如下图所示:
参与尽调的过程往往只涉及认领任务、执行任务;正如笔者第三阶段中提到的项目尽调小组长和项目经理的角色就有机会参与到评价成果、解决争议的过程。
【给DRC的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鼓励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去武装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切切实实参与尽调任务。而针对DRC基金会的运作笔者也有一些建议:
1.劣币驱除良币现象:DRC是一个踏实、务实的低调团队,虽然在当时提出要发代币的时候笔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应用型服务型项目发代币的价值不大,社会价值认可度也不会太高,或者说社会还未发展到一切资产服务代币化可以被广泛接受的经济生态,也能理解项目筹资和整个经济生态对代币激励的需求,但一旦发放并上交易所之后就容易被市场和投资者影响。事实证明,团队在1c0时和上币之后都应该感受到了这份压力和不顺:1c0只筹了一天就由于政策影响提前结束;官方群里几次投资者责怪团队不做市值管理。这块能给出的建议只能是:在务实做事的同时还是要考虑加大PR管理,不排除市值管理,但是不建议上大交易所,这样维护成本太大(这一块笔者也感受到了团队已经逐渐开始加强了);
2.加强共建者和领域专家的维护和建设:DRC有一块宝贵的资源将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这批共建者,他们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而且本质上并不是太在乎token的奖励,更吸引他们的一个相互提升的对项目进行良性探讨和提升的平台——这一点可以类比技术平台和社区吸引同类型人才一样,它会是DRC人人尽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虽然一直有考虑将建立专家资源,这会是一个很好的reputation激励模式(马斯洛高等激励),但并未有切实的进展,目前有感觉一部分老人的流失;
3.评价体系升级:笔者提过几次建议,即区分基础链和应用链的打分权重和评测标准,如一个应用链去评价技术指标如共识机制,技术创新等就会有点儿不恰当,如果是ETH上的应用项目,这些特性都是ETH的,所以目前基础和应用两大类区别笔者个人觉得是有必要的;也许再过不久,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又会有新的体系,这块得考虑做成一个大类覆盖同时能够升版和反馈的体系;
4.热门系列横向评测:这一块主要是针对同一类型对比尽调,效果和影响力会好于其他,团队目前已经如此操作了;
5.增加线下交流和系列总结:由于DRC的尽调基本采用线上语音尽调,互动性不是太强,以往每期做完后的线下论坛效果和整体能力提升帮助更大:1.同类型项目方可以项目交流痛点分享心得,促进行业发展;2.DRC组织方组织能力提升;3.参与尽调着会担任一部分职责,对个人素质提升;4.社区人员结识,有利于社区扩展和凝聚力。
6.精心设计宣传方案和力度:近期几次千聊的语音分享人数由以前的一两百人增加到一两千人,但仔细分析流量的增加往往依靠于尽调项目的热度,而不是DRC自身社区知名度,从侧面能反映出前面提到的社区建设有待提升,宣传方式和渠道有待思考,不排除与知名机构或者个人合作或者学习有名的社区如TCT直播等,这块相信团队也一直在尝试摸索,因为看见家荣每次绞尽脑汁来出活动方案。
最后,祝福DRC,一支踏实做事的团队,一个人人能够尽调、互利互惠的平台。如果你打算进一步提升区块链项目的认识,请踏踏实实的去参加一场项目尽调,老老实实的按照指标搜索、答题,于你是技能认知提升;于DRC,是分布式信息收集,全方位意见、观点、信息收集,共同建立区块链项目的监管!
应大家建议开通微信公众号方便交流,目前公众号已与同步更新。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以后仍会以为主,微信公众号同步的方式,可以搜索公众号名“Putin学习区块链”或者“PutinBlockchain”,二维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