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制探究启示(明)

古代兵制探究启示(明)_第1张图片

(文章已做原创维权声明,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布衣都督,欢迎加入本人新开专题“读与思”)

卫所承平,忘战而亡

明朝的兵役采用卫所制,战时兵士从全国兵区卫所平均分调,由朝廷派总兵官统领,战事结束,总兵官交回兵权,军队回归卫所。军备武器由国家统一提供,藏于武库,战时启用。

兵制衰败的原因

刀枪入库,精神懈怠。明朝武功赫赫,后国势隆盛,四海太平,兵卒一生不见打仗,戈鍪不常舞、舟马不素操,精神自然松懈。明末重启武库时,刀剑锈钝,连祭旗的牛都杀不了,甲胄霉烂,连缝合的线都开裂。

全国征调,舟车不适。明朝战争动员采用全国平均分调的形式,不是就近单从一个区域调拨兵员,几十万人集中到中央,早已就全国骚动了。军士间风俗习惯语言面貌都是陌生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而且很多人水土不服,所以非战争减员很严重。

备不为战,安即忘危。军装制式大小,兵器轻重无度,临战时官兵拿不到自己合身的甲胄,趁手的兵器。军事预算长期亏空,甚至在明末内忧外患之际,户部都拿不出银子整备军事。物质条件配不上,精神上也羸弱无比。

启    示

卫所制度中军队的建用是分离的,平时建设归卫所,战时使用归总兵官。在这种体制下,必须要“建用有道”,才能发挥好制度的活力。

定制规划好军需需求。明朝甲胄和武器配备都只采用几个固定的型号规格定量供给,并且由于政治腐败、官吏懈怠,常常是十件物品十个型号,在使用时又不能做到器物和人相匹配,严重折损战力。我们现在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轻重武器、常规武器零件的通用配套的标准问题,人员军服军装、伤员血型、医疗病史等信息的流通问题。

制定出明确的用兵任务目标。明朝军队练兵时分在全国卫所,练兵环境、科目等都不相同,但用兵之际则面对“清一色”的战场,无数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南兵北打、陆兵水战输多赢少。我们的方针是积极防御,在C型包围中,必定是群狼一同发难,各方必然要先守好自己的区域,同时组建专门快反机动力量,匹配各类地域环境,轮训定向培养使用。

通过荣誉渠道激发军人的热情和血性。明朝承平二百年,也养得军队没了狼性。现在相对和平的时期,爱国教育、军魂培塑必不可少,但要更注重用各种荣誉机制来体现军人的价值。当兵到底图些什么,当前绝大部分都已不愁吃穿,军人期盼最多的不再是金钱物质,更多的是配套的福利保障、合理的安置出路、较高的价值满足感。而价值满足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通过公平的用人环境,事业的被多数人认可以及军人的社会声望来实现。

结   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兵制探究启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