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会不会带来客流高峰?农民工返岗、学生返校是否会出现客流叠加?新冠肺炎药物临床试验效果如何?疫苗研发进展怎样?2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分别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回应了上述社会关心的问题。
图片来源:国新网
记者了解到,交通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客流主要是农民工返岗和学生返校客流,预计到2月底农民工返程客运量约1.2亿人次,3月以后返程约1亿多人次,待返校的学生客运量约为1亿人次,学生返程时间将根据开学时间确定。而在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方面,目前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等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到动物实验的阶段。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在加快推进。
来看发布会要点: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介绍,今年是近六年最早的春运,学生流与探亲流相互叠加,节前客流基本和往年规律一致。节前(1月10日至24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1.4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节后随着疫情的变化,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节后返程客流大幅下降,没有出现明显的返程高峰。据统计,截至2月14日,节后(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日均1348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2.3%,仅为春运客流的六分之一。
刘小明表示,结合当前情况综合研判,预计今年春运40天客流将同比下降45%。今年的春运返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峰,不会出现往年多重客流叠加的客流高峰现象,峰值大概在1500万人次,为日常客运量的2成,即五分之一。
刘小明强调,虽然今年春运返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峰,但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安全则是新的大考。
疫情发生以来,铁路、民航部门发布了免费退票的政策。
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表示,受疫情的影响,民航客流量大幅下降,从1月25日至2月14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4。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超过2000万张,票面金额超过200亿元。
李健表示,下一段主要面临的是开学、复工客流,目前学校开学时间仍然未确定,如果开学时间进一步推迟,相关的政策还将顺延。
国铁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介绍,从2月11日起,铁路发送旅客已经连续4天低于100万人次,累计退票达到1.15亿张。
李文新补充说,铁路部门精准安排错峰返程运力,实行分散售票策略,不卖无座票,实施隔座售票,将客座率控制在50%左右,至少能够满足日均400万人次出行。目前旅客出行的需求在100万以内,对于输入和输出地比较集中的务工团体客流,铁路部门还可以组织专列或者包车形式,确保有序错峰返程。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贺青华强调,在这个时候,严格禁止发烧、咳嗽、有疾病的人员乘坐交通工具去旅行、去工作。
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成立以来,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100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报道。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张新民说。
张新民介绍,具体来看,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物,体外实验显示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近期,湖南省也将启动磷酸氯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伦地西韦,也就是瑞德西韦,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目前在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期待早日得到临床试验的结果。
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关键途径。
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截至目前,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相关部门在血浆采集、干细胞治疗技术备案、检测技术审批、统筹病毒毒株共享利用这些方面积极推进、加快进度,确保应急攻关任务得到快速实施。
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社会公众也是翘首以盼。
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成立伊始,就将疫苗的研发作为重中之重的主攻方向,组织了全国优势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加速推进疫苗研发。
张新民说,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切实保障成功率。同时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给予疫苗研发团队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发工作进度更加紧凑、更加高效。
张新民介绍,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他也强调,必须认识到,疫苗作为一种应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各研究团队的研发进度与国际进展基本保持同步。”张新民说。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员严景华表示,该单位承担了重组的蛋白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把一个病原体最有效的抗原成份基因拿出来,进行体外重组,表达蛋白,然后制成疫苗。目前这个疫苗进展非常顺利,已经设计完成了这个疫苗,现在已经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下一步要进行安全性评价。现在正在做的工作还有生产工艺研发的过程。
她也强调,冠状病毒疫苗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上市的疫苗,缺乏疫苗的风险评估,所以新冠疫苗对科研人员是一个挑战,安全是重中之重,希望在各方面支持下尽快上市,但是要保证安全。
病毒溯源对我们揭示病毒来源及其进化规律,对于消除疫情源头,防止疫情扩散都非常重要。前段时间,华南农业大学有研究说现在确定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该消息备受关注。
对此,吴远彬表示,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团队检测结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家禽家畜。这之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通过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比对,也显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吴远彬说,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进行论证,对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也在进一步加紧相关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中方相关部门同世界卫生组织先遣组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一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总体上共同商定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的重点领域和活动日程。
米锋表示,经中方与世界卫生组织协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将于本周末陆续抵京。
联合专家考察组将与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进行深入交流,之后将对三个省市进行考察,了解城乡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访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科学研究等相关机构,并对中国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