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在左,实践在右

方法在左,实践在右

——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解读三上五、六单元

安徽安庆十里中心学校 汪琼

特级教师李竹平《设计感,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一文中说:老师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进行课程设计。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等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综观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五、六单元语文要素的指向和课程内容的安排,可以以“观察”为主线,从阅读中习得语感和各种观察方法,再设计让学生可以体验和实践的各类观察活动,顺势进行片段或篇章说写练习,整合成指向“观察力和表达力”读、写、做结合的项目课程。

既然以“观察”为主线,我们至少要追问三个问题: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怎么观察?百度这样定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从中我们知道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培养,因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普遍存在。

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观察力对科学家如此重要,对学生更是如此,观察力是获得表象、展开想象、深入思考、推理分析的基本途径。

要培养观察力,必须习得各种观察方法,进行各种观察训练,并将观察结果通过表达加以定型化,逐渐成为一种能力,直至养成观察习惯。但这一切的起始是观察兴趣,而有趣的文章和多样的活动是培养观察兴趣、了解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和表达练习非常合适的切入点。

下面先呈现“慢镜头分解”的教学过程,举例说明如何逐步渗透观察方法,训练观察能力。所引用文本包括但并不限于《搭船的鸟》《带刺的朋友》《司马光》等。

一、阅读《搭船的鸟》,聚焦翠鸟捕鱼的过程: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①翠鸟怎样捕鱼呢?读一读,按顺序圈出所有的动词。(捕捉关键信息)

②板书动词,让学生依据动词复述翠鸟捕鱼的过程。(读进去,讲出来,培养语感,渗透记忆方法,强化过程感)

③想一想,整个过程大概多长时间?从哪儿知道的?这么短暂的过程作者是怎么记下来的?(从“一会儿”推断时间很短暂,借用电影里的慢镜头分解,一分钟变成60秒,每几秒一个动作,感悟作者观察的过程和观察方法)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比较阅读,逐步感知“慢镜头分解”

[if !supportLists][endif]出示《带刺的朋友》第10段,用读、圈、复述、反思的方法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进行“慢镜头分解”,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在他的背上了。立刻,他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他拖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②继续阅读文言文《司马光》,重复以上步骤,从文言文的角度感悟作者如何“慢镜头分解”,让过程栩栩如生。

(群儿于庭,一儿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光之,水,儿得活。)

[if !supportLists]三、[endif]玩一玩“慢镜头分解”

 ①从学生的日常游戏中选择一个,比如跳绳、蒙眼画鼻子等,一起玩一玩。

②选一生演示,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进行慢镜头分解,板书游戏过程中关键动作。

③请一生利用动作复述过程,记不清处让同学再次演示提醒。

④同桌互相练习,利用动词说出游戏的具体过程。

⑤片段练写,同桌互改,集体展示。

⑥回顾整个过程,深化什么是“慢动作分解”的观察方法。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将“慢动作分解”延展到日常生活

①课后继续寻找有关“慢动作分解”的文章或片段,推荐给大家欣赏。

②用“慢动作分解”的方法继续观察课间游戏,或者家中宠物吃饭、游戏、睡觉的过程,或者父母干家务活的过程,讲述给身边人听,请他们补充自己没有发现的细节。

③加上开头结尾,想个吸引眼球的题目,完成一篇观察习作。

从以上流程设计可以看出,从有趣而合适的文本阅读中,通过品读内容触摸观察方法,再通过深入比较阅读进一步感知观察方法,再设计或利用现成的场景,落实观察方法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实现课程内容和生活现场无缝对接,再在反复运用中摸着门道,并迁移到日常生活,逐渐提升观察和表达能力,并养成观察习惯。

当然,“慢动作分解”只是其中一种观察方法,只是举例说明如何培养观察力。下面以五、六单元为例子,借用系统化思维,以“阅读、观察力、表达”为主线,对两个单元进行整合课程设计,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

 

阅读、观察、表达小项目课程计划表

(以三年级上册五、六单元统整为例)

观察

对象

如何观察

 

引用文本实践活动说写练习

 

 

 

 

事  物

 

 

 

慢镜头分解

 

 

搭船的鸟

带刺的朋友

司马光

……

 

 

课堂:跳绳或其他游戏

课后:观察课间游戏、宠物活动、父母干家务活等

片段或文章(先说后写,也可只说不写,用讯飞等语音软件转化为文字并修改)

 

 

六感观察

(听、看、嗅、尝、触、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

秋天的雨

夜莺的巧舌头

……

课堂:细致品尝某一种或几种水果

课后:制作美食并品尝

 

 

同上

 

 

 

 

 

观察与思考、想象结合

金色的草地

花的学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望天门山

望洞庭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课堂:①熟读文本,学会区分每一个文本中观察和思考或想象的部分,讨论作者如何结合②观察一盆菊花,将观察与想象结合

③科学游戏,比如“硬币浮在纸面上”,将观察与思考结合

课后:观察熟悉的事物或场景,将二者结合

 

 

 

 

同上

 

 

景物

 

 

 

 

 

从不同角度观察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滨小城……

课堂:①熟读文本,找出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

②引导从不同观察“课间十分钟”

课后:选择熟悉的场景,比如教室、公园、小区等不同角度观察

 

 

 

 

同上

 

 

 

从不同时间观察

金色的草地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世界的边缘在哪里(有关描写太阳变化的片段)

……

课堂:①熟读文本,圈出时间变化的词,感知作者如何持续观察

②观察早晨、中午、傍晚校园天空、校园环境、同学老师的变化,统整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课后:选择熟悉的场景,从不同时间和不同角度持续观察变化

 

 

 

 

同上

     “观察与思考、想象结合”这种观察方法,常用也实用,但如果不单独提出来并针对性训练,学生独自摸索需要花很长时间。《金色的草地》第三段,蒲公英早上绿色、中午金色、晚上绿色,这是作者的观察,而草地颜色的变化则是作者将观察和思考结合。《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的观察,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则来源于诗人的独特联想,成就千古名篇。讲观察和想象结合而成段成篇的比比皆是,只是这种观看和观察需要点拨,更需要创造情景训练。后来课堂上观察“八哥”外形时,因为之前阅读课文时清晰提练出“观察和思考、想象结合”的方法,观察时也这样训练,结果学生这样说写——八哥全身漆黑的,就像夜晚的天空。嘴巴又短又粗,像箭头。眼珠子也是漆黑的,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像两粒种子埋在土地里。身子像气球,胖嘟嘟的,尾巴像剪刀。小爪子很锋利,如果你惹它,它飞过来抓你的脸,准会破皮的。这样的阅读、写作指导,因为清晰地指向方法与能力,效果会比较明显,因为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独自摸索却未必得到的过程。

关于“阅读、观察、表达整合”项目式学习,还有几点要补充说明: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观察对象中没有放入“人物”,这是考虑五、六单元内容里没有相关的文章,但关于写人的习作训练时,一样可以迁移运用其中的观察方法。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观察方法有很多种,并不限于课程计划中所涉及的。各种观察方法到最后可以综合运用,但起步阶段建议逐项落实。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样可以在阅读和习作中渗透进去,因为项目的主线是“观察”,所以没有明确写出来。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怎么感知第六单元人文主题“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呢?其实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具体感知祖国的壮美和辽阔:布置学生预习时,将第六单元文章中涉及的地方在地图上找出来,还可以画出来,顺带了解这些地方的风景名胜、特产,用图表的方式呈现,再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科学游戏对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途径,并且能实现语文和科学的跨界整合,让学生在动手做中激发科学的兴趣,积累习作素材,培养观察、探究和表达的能力。我现在正在尝试,所借用的读本是《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寓教于乐,学生非常喜欢,且看一段学生汪吉琳《硬币浮在纸面上》片段:

前几天,老师又带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叫“硬币浮现在纸面上”。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遍,我们再自己动手:首先将一元硬币的正面放在白纸下面,再用铅笔在白纸上均匀涂抹。渐渐地,神奇的事出现了:纸上显出“1”字,旁边还有“元”字。眼尖的同学还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围成半圆,汪老师说这是人民币的监制和发行单位。“1”字下面还显出“2011”字样,汪老师说这是硬币出生的年份,硬币上面的年份并不都一样,我的纸上印出的是“2008”。全班都在窃窃私语:“哇!好神奇呀!好好玩!”

老师让我们换边再玩,纸上出现的是菊花,仔细看的话,还有两片叶子。陈之翰大叫:“老师,我印出来的是荷花!”老师不相信,走过去一看,果然是,原来陈之翰用的是五角硬币涂抹的。要不是玩这个游戏,我还真没有仔细观察过硬币,原来上面还有这么多信息呢!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这种小项目课程的设计只是教材整合的一种途径,李玉贵老师所设计的街头写手活动也非常吸引小孩,老师也好操作,简介一下过程: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活动结束,学生自己回想,用铅笔简要记下可书写的写作材料;同伴分享交流,看看是否有什么重要的细节,可用蓝色圆珠笔加到自己的书写架构表中;最后,老师回放活的照片,学生边回味边用红色圆珠笔,继续检视是否有可以放进写作架构的事件或细节。每次习作1个小时内完成,15——20分钟左右讨论,35——40分钟当场写,每年可以写到50篇左右。李老师说,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游泳和骑自行车的能力,必须经历非常具体的实践才能养成能力。

  而这,就像加拿大丹尼斯李下面这首诗所言——

                  进城怎么走法

            

                  进城怎么走法?

                  左脚提起,

                  右脚放下。

                  右脚提起,

                  左脚放下。

                  进城就是这么走法。

    能力养成也是这样,设计小项目课程,通过阅读习得方法,选用活动体验方法,借助说写内化过程。进城就是这么走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法在左,实践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