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从拍摄要后期,你要表达什么?

拿手机里最近的三张图片做例子,型号:iPhone SE,后期:VSCO

  • 案例1. 拍摄时,我们想表达什么?

图片,对于我们绝大数人来说,是发挥记录生活的功能的,记录我们遇到的喜欢的一切,但它并不是漫无目的去拍摄,而是去表达我们的想法。

案例1的心路历程如下。


图1
图2
图3
图4

大家看到,这个场景我拍了6张图。这是青岛大学路里一家咖啡店,我进去等咖啡的时候,看到一位女士在看书,画面很安静很温暖,她对面的孩子正在玩手机,两代人又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于是拍下了图1。拍完,觉得构图很难受,画面很拥挤,我尝试着站得远一些,把面前的盆栽放进去会不会好一些,如图2,然并卵。之后,我去店里看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图3的视角,近景是一位看书的中年妇女,远处的院子里两位女孩在忙着她们的,中间有一扇窗户相连,立马拓宽了画面的层次和空间,也形成了另外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有趣对比,构图上也让人舒服了很多。

  • 案例2. 后期,我们要表达什么?
原图
后期

在大学路,有一片的文艺的店铺、书店和工作室,每天都会迎来许多的新人在这里拍结婚照。常常,他们是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出各种僵硬的“精致”姿势,姿势结束,新娘们继续回到原来的疲惫、厌烦的状态。这张图,当时正好有一辆车经过挡住了摄影师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视线,可是,这对新人反倒继续接吻,眼里饱含爱意的看着对方。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刻。
从原图可以看到,画面很乱,我对这张片子本来没有什么信心。后期调色的时候,我的这张片子是要表达这对新人,那么,我的一切参数都是要为他们来服务的。

A1滤镜,
滤镜强度:+5.1;
曝光度:+1.6;
对比度:+0.9;
锐度:+4.3;
饱和度:+3.6;
高光:+2.3;
色温:-3.0

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是带着目的去的。首先,滤镜的选择最重要的要考虑两点,色调的冷暖和光线要突出的主体;另外,还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先选滤镜再调曝光以及其他,因为滤镜会自带一些曝光对比度的改变,二是大多数片子的滤镜强度不要超过8,不然,你的片子就会失去真实感。画面太暗,而且SE的成像不好,所以增加了曝光度;想要突出树荫打在路面和墙上的影子,所以增加了对比度,有了这些影子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锐度是必不可少的,任何片子的后期都要提高锐度,还会增加图片的通透性(注意,不是清晰度);提高饱和度是为了凸显男士手中的花,花是爱情的象征,花的鲜艳程度很重要;降低高光主要是为了中间的那一小块天空和地面,曝光太大之后天空的颜色发白,这样降低一些高光,会使画面的亮白部分呈现一点淡蓝色;对比原图,色温肯定是要降低的,最大的目的是保持画面的光鲜感和通透性。
另外,后期使用了剪裁功能。剪裁的依据是将右侧的行人剪掉,将右侧没有内容的部分缩小,将主体的这对新人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同时把这位“渺小”的摄影师留在了对侧,扮演一个滑稽的戏份,仿佛这对新人因为爱而变得庞大了一般。这样,这张图才变得舒服了许多。

  • 案例3. 拍摄+后期的结合表达

心路历程又来。

图5
图6
图7
图8

那天青岛下雨,加上有雾,整个天都是灰色的。走到海边,远处的渔船都回了港,排成一道线,我想拍下来。无奈距离太远,加上雾茫茫的天,拍出的画面很无聊。再往前走,看到一片海滩,这样一来,海滩和远处的景象有了层次,显得舒服了很多。在当时,我用手机拍了12张,直到第五张才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因为有了主体——人,一个穿绿色雨衣的男孩站在海滩中间,近景很完美;可是无奈远景的个体太小,显得单薄,最终还是选择了图8。

滤镜08,
滤镜强度:+7.1;
曝光度:+1.3;(天气太暗,提高曝光;但是会让远处本身雾茫茫的天空更加发白,也只好就重避轻)
对比度:+1.3(增加岩石的立体感)
锐度:+3.7;
饱和度:+0.7;(提高岩石的鲜艳度;但太高又显得画面很假)

剪裁也是这张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剪裁前,远景是栈桥和几座高楼,近景是两组人物,没有要表达的特定主题;所以考虑,将右侧的这对人物去掉,构图上,也从原来的4:3调整为3:4。剪裁后,亭子放在画面中间位置,人物主体在画面一侧接近三分之一处,呈现一种孤独深思的感觉;再仔细看,亭子后面有一艘朦胧的舰船,近处海滩上,还坐着另外一位撑着伞的女孩,那一定是他的女朋友了,却因这样的天气冻得缩在了一旁,这样,又给人更多的故事联想。

总之,现在手机功能的强大,可以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摄影师。但是,审美要培养,思想也要培养,愿一同进步,拍出有主题表达的片子。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摄影 | 从拍摄要后期,你要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