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思考

一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使得电力、钢铁、汽车等重工业兴起,并促使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开创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这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为代表的全新技术革命,而人工智能则是当今“工业4.0”时代的主要驱动力。


二人工智能将冲击低技能行业

人工智能(简称AI),一种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和代替人类思维的科学技术,因其高强度和高效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人工智能的代表AlphaGo以4:1击败围棋大师李世石,更是引发了“人工智能是否会代替人类工作者”的广泛讨论。世界经济论坛最近一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机器人自动化将导致15个发达国家减少500万个工作岗位。国际劳工组织牵头开展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有多达1.37亿工人(大约占这些国家劳动力总数的56%)可能会被机器人抢走饭碗,尤其是在低技术含量的服装制造业。

在今年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许多来自科技企业的CEO围绕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会谈,预言未来将有50%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虽然同时也会创造一些诸如程序员之类的高技能岗位,但是以机器自动化对低技能的手工制造业的冲击势不可免。前不久,特斯拉的全自动生产工厂内部情况被曝光,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在这个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几乎清一色都是机器人,鲜见人影。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整个生产过程都已经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同工序之间,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无缝连接,不再需要人的介入。

在滚滚而来的科技革新大潮面前,那些低技能工人寄希望于政府的就业保护,恐怕也是不现实的。以美国为例,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时信誓旦旦地说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为低技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但事实上,如果企业在美国本地制造产品,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为了不减少利润,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对低技能工作实现自动化了。因此,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呈现的,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而牺牲生产效率,保护底层民众从事垃圾回收岗位的政策,不过是漂浮在乌托邦的幻想罢了。

三人工智能将促使新一轮就业转型

实际上,回顾历史,每当世界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时,人们都非常担心有大量工作岗位流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当纺织业和手工业的作坊制度被机器生产取代时,这些传统行业就会因为引进新技术导致大量人员被解雇。但是,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安稳地渡过那段就业转型期的呢?以当时的英国社会为例,17、18世纪以来英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增长率普遍要高于欧洲国家。这让英国的雇主们绞尽脑汁希望减低人力成本,而能够代替人力的新生产技术的诞生恰恰与他们的这一经济愿望契合,这使得资产阶级们有了使用新技术、进行工业革命的意愿和动力。另一方面,英国劳动力的高工资使得相对更为富有的普通英国劳动者有机会把金钱投入到了教育和技能培训,掌握新技术。据统计,英国1800年的人均识字率为53%,大大超过同时期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在接受教育和培训之后,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幅提高,这显然有助于他们发明创造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长此以往,英国便逐渐产生出了数量庞大的熟练机械工和技师,他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也就能更容易地转化为新的生产技术。

从以上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型所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在于对那些被排挤出就业市场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在根本性变革后总是会出现短期的失业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是否能迅速完成知识结构的再调整和新技能的匹配,始终是顺利完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

四警惕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运用

依照常理,任何科学技术都应当为人所运用,然而,在资本占领话语权高地的今天,科技只不过是资本运用的工具。诚然,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在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价值就会得到必然的提升。虽然未来的人会从事更多需要创造力、同情心等“人类特质”的“更有趣的工作”,但这些创新工作者显然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然而,在贫富差距触目惊心的今天,优质的教育资源早已被资本垄断,所谓的“培养创新思维”的素质教育只是富人的游戏,绝大多数寒门子弟依然挣扎在“死记硬背”的分数线上,甚至早早辍学落入面临失业风险的低技能劳动群体中。

在知识和技术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反感血缘所带来的特权,殊不知出身好的人其实更容易获得知识与技术。在资本称道的时代,人工智能作为高新技术,很容易与资本结合在一起,造就一个与普通人隔绝的精英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富人享受着自动化的一切好处,而穷人则或是被迫与机器比拼体力,或是被可怜的福利喂养,沦落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弃民。

因此,仅仅把目光聚焦于技术创新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应该警惕操纵技术的无形之手,以及这只手所加剧的不平等沟壑。人工智能本身不会带来失业危机,垄断人工智能的技术寡头才是“幕后黑手”。也许,人类真正优越于人工智能的,不是更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或创造力,而是神圣的道德感和同情心。技术只能改变少数人的生活,但是富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决策者会让技术引领所有人步入人类新纪元。

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思考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