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改变02

今天,做了盖洛普优势测试,发现自己的五大优势是思维、竞争、理念、搜集、分析,阅读报告无限惊喜感。不仅在于这些分析与自我的状况符合,更在于这些分析与我自己花时间所做出的的分析相契合。是的,测试结果证明了我对自己的判断。

上一次这样给我惊喜,还是MBTI测试的结果,不过只是感觉特别契合,而没有证明自我结论的感觉,因为当初并没有尝试对自我全面分析。

想起这半年以来,参加生涯培训和咨询,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检验自我费大量功夫所做的自我分析框架是否合理,结果虽然之前并不知道生涯相关的大量专业名词,但半学期的自我思考与框架拟定,其中的逻辑大抵相同,惊喜之外,瞬间有无聊之感。于是,在培训中所有人惊叹生涯之作用时,自己更多看到其缺点,说到底,生涯设计是一种局限,只适合普通大众,永远无法成就天才。

想起最初遇见古典《打破思维里的墙》,往往惊喜竟还有人与我想法一样,却并未感受到很多人所说的冲击感。如今“得到”里的文章,每每视为一种提醒重现,却屡屡见烧脑之叹,亦知此前很多人并未思考过。

于我,更大的惊喜多因被证明,亦是思维的一大特点。


从小对吃饭不感兴趣,别人所谓的美食诱惑,自己完全无感。往往过节时瘦得可怜,因为自己太挑,基本不吃那些所谓节日的肉食之物(包括饺子之类,所以过年从来都是一场灾难),亦基本不吃任何调料(油盐可有可无),往往无物可吃,若幸有米饭亦只吃白饭。想起那些年,既因为贫穷,也因为挑食,稀饭、米饭往往不需要任何菜(因为可有的菜就是咸菜,而自己也从不吃)。高中时,一大苦恼就是人为何要吃饭(另一个是为何要睡觉),感觉纯粹浪费生命的时间。大学四年,吃饭的标准就是最近的食堂、最短的队伍,亦无其它所念。

数月来,晚餐往往就是一个馒头的饭量,每每见食堂几盘菜、几碗米饭、几个馒头的人,都感觉可以被我吃几天。甚至于习惯只吃蔬菜,不再吃主食。

从小到大,也无吃零食的习惯。而所谓的垃圾食品,在初一 junk food 知道其所指后,亦遂无缘。这些年来,总是在某个时候,宣称某类食物不健康,而我,几乎一直都有我自觉不吃的东西后来往往被证明不健康之感(如从小对腌炸烧烤等各类不沾,绝少吃糖冰淇淋之类,初中之后尤其如此,而所谓快餐更是无感)如此一来,遂若庆幸,而摄入的能量太过有限。

改变,就从吃饭开始,每天多吃一点点。搜索相关话题,大部分内容关于如何增肌,其暴饮暴食更是灾难,而我要的是健康,却不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去满足外在的评价,更不愿为此以健康为代价。多吃一点点,多学习一点点,健康才是关键,只以自我,而非外在的胖瘦为评判。

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找饿,发现饿的感觉。一直依据惯性一日三餐,却不知饥饿之感。发现饿的感觉,才能吃进更多。今晚,吃完馅饼之后,幸觉未满,再吃一拌面,虽撑而尚可忍,可为开始。


昨天,继续了一直的散步;今晚,半年来(也许一年来,或更久)第一次去跑步,习惯了久坐,一直以病后虚弱为理由不大运动,改变身体,就从一点开始。

因此想起大学时体育不好,而现在再想,才发现,当时自己肺活量近乎五千、握力亦甚高,皆让同学惊讶,亦是有所长。想到这几年有限的徒步等户外活动,自己总是最先登顶,看完风景许久众人才慢慢出现,下山时几乎可以一路飞奔,而众人往往慢慢试探脚步、屡以伤膝盖为言(古道石阶尤甚,自己觉得最舒适飞奔处恰是众人认为最难处,遂被称为风一样的人)。这类活动中,自己的等待队伍的时间,甚至可以占一小半,感觉群体的低效且较忙之后,遂不再参加。这也许与自己从小走过太多太远夜路有关,而这些都是被自我忽视的优势。

呆坐准备论文几个月之后,两条腿最大的欲望就是走路,好想一直走,很远很远。如果爱走路也是一个特点的话,那么,我在这一特点上很突出,一路快走,不知疲倦。而却一直以各种理由,未给自己留出时间。当然,走路的背后联想是很小时茫茫田野中独行之感,是鲁迅的过客之感,更是一种自己注定流浪尽全世界的宿命感。无论为身体,还是为思想,都值得为之单独留出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改变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