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作用?——读《王崧舟讲语文》有感

这本书里有一篇题目叫《走向对话视域的融合》,里面有王老师关于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王老师讲完邱少云,请学生说一说,面对邱少云这个英雄,他们有什么话想要对邱少云说。前面几位学生发言都很好,都表示钦佩,赞扬,后来有位学生说了一句: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王老师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本能做出反应:傻瓜?胡说!坐下!这节在混乱中草草收场。

片段二:王老师讲完邱少云,依然让学生对邱少云说说话,前面几位学生说的依然是对邱少云的敬佩、尊重,这时,又一位小子冒出来说:邱少云,换了我,早就挪地方了。王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

故作思考状,低头,五秒钟,然后,抬起头,清清嗓门儿,郑重其事地说:“孩子,你是不愿意看到邱少云死,是吗?”那孩子不住地点头,我继续说道:“将心比心,谁不想活下去,我理解你,而且我相信,邱少云当时肯定也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同学们,你们再仔细听,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他一定会听到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你听,谁听到了?”

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情感也随之升华。

生1:“邱少云,你可不能动啊!你一动,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不对都将被敌人发现,战友们将会遭受重大伤亡,如果我一个人的牺牲能够换来战友们的平安,我死也是值得的。”

生2:“邱少云,战友们在望着你,朝鲜人民在望着你,祖国人民在望着你,你是好样的,你一定能够坚持住的。”

生3:“邱少云啊邱少云,你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吗?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体但烈火永远烧不毁你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你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面对学生同样的课堂生成,教师不同的回应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回应,就像面对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在第一种处理方式中,王老师匆忙处理,课堂草草收尾;第二种处理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艺术,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洗礼。

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是在抱怨学生不理会自己的问题,总是抱怨课堂太安静,总是抱怨学生知识积淀不够……反过来想,是不是我自己在课堂上做的不够呢?听名师的课,学生的表现会引来台下老师的羡慕,羡慕学生的基础水平好、高;然而同样的学生,同样的一节课,甚至给出同样的教案,我会让课堂出彩吗?肯定不会。因为我的“智慧”不够啊。

王老师对智慧的定义是这样的:

智慧是事件不断积累的升华,是经验不断提炼的顿悟,智慧是需要大量技术、大量策略的支撑的,倘若没有事件、没有经验、没有这种技术和策略的支撑,那就没有什么智慧可言。

也就是说,课堂上那些精彩的应对,引导学生精神升华的本领都是教师后天获得的,而非天生。于是这也给了自己希望:

1、智慧来源于事件,课堂是事件发生的集中地,反思是升华智慧的有利手段。以自己一星期十几节课来算,事件的数量是很充足的,要做的是反思,面对事件的积极反思。

2、从王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学生的精彩生成、妙语连珠都来源于教师的对话引领。于是教师的作用应当是激发学生的潜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智慧、精神,让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阵地。这些同时又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个人涵养为基础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的作用?——读《王崧舟讲语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