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逻辑》- Day3

第一编 解读市场经济


4 反垄断法的隐忧


企业的三种定义

反垄断法就是反对大企业及其成长的法案。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标志经济发展的很多现象,如新产品的出现、劳动收入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长等,很大程度上是靠大企业来实现的。

寡头竞争对社会有利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是一种创新的工具,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在这个他称为“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中,新产品替代旧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替代旧的生产方式,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准入自由:垄断与竞争的真正界限

市场会通过竞争,消灭那些不创新的企业,消灭那些仅靠压榨消费者而赚钱的企业。

5 让商业活动更自由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创办和经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更自由的商业环境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投资创业,为更多的人提供工作机会,也激励企业家不断创新,推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以作者的判断,过去计划经济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许多措施都在规制的名义下被保留了下来。审批制是政府部门用行政手段控制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企业做任何一件事,都得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浪费了大量本来不该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比如说,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繁琐的市场准入法规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劳动者更安全、减少污染,而只会抑制私人投资,将更多的人推向非正规经济,提高了消费价格,助长了腐败。

在不同国家,繁琐的市场准入程序总是与腐败相关联,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一个手续都是一个“接触点”— 一个行贿受贿的机会。

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用工制度是衡量商业环境的十大指标之一。该报告对各国用工制度方面的指标进行的分析表明,对雇佣劳工限制最多的国家,也是失业率最高的国家。对劳工市场严格的干预导致许多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包括创造的工作机会的减少、失业时间更长、员工的技能退化、研发投入减少、公司规模缩小等。

6 好政策与坏政策


经济学家如何评价政策的好坏

经济学家怎么评价政策?首先,我们承认对政策目标的社会价值本身,经济学家并没有更多的发言权,他惟一的发言权跟普通人一样,就是作为一个单个的公民的喜好。

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一个标准是,政策的结果是与政策的目标相一致还是相反。

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二个标准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是不是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替代方案。

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三个标准是,政府的政策是否与“消费者主权”相一致。

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不是好政策

为什么政策的目标非常善良,但是政策的结果却很不理想,而且常常与其目标不一致?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政策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社会当中每个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私人信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在主动而理性地“利用”政策,而不是被动地“执行”政策。而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假定,受政策影响的人是被动的,只要有了政策他们就会按照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去做。

作者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自由放任的、没有政府强制干预的政策应该是最好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限制了企业家精神、阻碍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

任何诱导企业家寻租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

任何增加政府控制能力,包括财政的能力、资源的能力、土地的能力等的政策,其实都不是好的政策。政府用行政的手段控制价格,包括房价,也不是好政策。

任何变化无常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

为什么不好的政策会泛滥

基于无知或者错误知识的政策比比皆是。

坏政策泛滥的第二个原因是既得利益。

改革呼唤领导力

市场与道德伦理


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人类犯错误或干坏事有两种原因:一是无知,二是无耻。

关于市场经济,学者,包括经济学者都要保有这样一种认识:市场本身没有改变人的本性,市场从不试图改变人的本性,拥护市场的人没有想过用市场改变人的本性;反过来,正因人的本性没法改变,所以才有了市场经济,也才需要市场经济,市场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

亚当·斯密说同情心普遍存在,即使最坏的人也有同情心,但所有的同情心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同情心的大小,一是与物理上的距离有关,二是与生理上的距离有关。

并且,即使利他主义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市场的逻辑和强盗的逻辑

宗教的逻辑是通过改变人的心来达到善的行为,市场的逻辑不想改变人的心,而是想规范人的行(行为),即以利人之行实现利己之心!

市场制度是最符合伦理道德的。

微观层面上,每个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每个人都有一双看得见的手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宏观层面上,市场是双看不见的手,这双看不见的手监督看得见的手一定不能偷偷干坏事。

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

亚当·斯密原话的意思是,在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不是什么坏事,并不是恶的行为,相反,他这样做的时候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直接去追求社会利益时还要大,还要好。

市场经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竞争中只有着眼于长远利益的人,才能够真正赚钱,所以市场经济里的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名声。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但这一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和找到。也可以反过来说,道德需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

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说假话不脸红

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但又需要别人的合作,怎么能够使这两方面统一起来,是所有的哲学、道德学、市场理论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我深信,市场经济本身是解决这个矛盾和挑战的最有效方式。

普世价值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价值是我们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目的是解决我们的冲突和约束我们的行为。

普世价值并不是简单地把某一方的规则强加给另一方,规则的形成可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市场的逻辑》- Da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