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一条辉GPLP
截止目前,同创伟业管理资产规模近200亿人民币,累计投资280余家企业,成功退出130余家,IRR超过30%,成为本土创投机构中的佼佼者。
进入2017年,随着IPO审核加速,同创伟业迎来了丰收期,下面是同创伟业2017年上市退出情况统计表
合伙人接连离职的背后
GPLP君从这张同创伟业的团队照中,突然发现少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一位是合伙人马卫国,另一位是医疗合伙人陆潇波。按中国的政治伦理,企业官网去掉简历和照片实际就意味着人员离职。
果不其然,GPLP君查看了同创伟业近期公告,2017年6月23日董事会收到马卫国递交的董事辞职报告。
马卫国
公告显示,该辞职董事持有公司股份825万股,占总股本1.9594%。本次辞职原因为个人原因,马卫国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其他职位。
同创伟业表示,马卫国的辞职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因此, 马卫国董事职务的辞职要求应于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任董事后生效,在改选的董事任职前, 马卫国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的规定履行董事职务。
几乎与此同时,同创伟业医疗合伙人陆潇波也提交辞职报告,并加盟红杉资本。
陆潇波
中海康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7年6月23日收到董事陆潇波递交的辞职报告。公告显示,该辞职董事未持有公司股份。本次辞职原因为个人原因,陆潇波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其他职位。
中海康正是同创伟业所投的项目,陆潇波从同创伟业离职后,一并也把这个董事职位让出。
而在更早,合伙人王维离职创立光量资本。据自媒体“创投智汇”报道,这次同创伟业北京办公室“基本上走光了”。
先说马卫国,郑伟鹤曾这样描述老马加盟的原因:彼此之间熟悉,认可,没有过多的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第一有股份,第二有薪酬,第三做出项目有好的提成。”“此外还有一个平台,有了一定的资金、人才、项目贮备、案例积累,比白手起家要好很多。”
1995年,马卫国跻身投行圈,出任招商证券投资银行高级经理。1997年,马卫国加盟联合证券,2006年,马卫国正式出任联合证券副总裁,全面负责联合证券的投行业务。而说到马卫国的成名之战,则是2010年华泰联合的投行团队在国内IPO市场的异军突起。
华泰联合的投行业绩成绩由2009年的第11名猛然跃至当年的第3名,仅次于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若依照承销项目的数量排名,其以21个IPO项目的成绩也同样位居三甲。可以不夸张地说,华泰联合的投行部门几乎都是由马卫国一手创立出来的。
马卫国加盟同创伟业之后,主要负责全国的投资项目,及北京办公区的业务,此外,还有一部分并购业务。
说完了马卫国,现在来说陆潇波。
同创伟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搭建专业化的医疗投资团队,医疗合伙人陆潇波具有10年医药行业营销和研发经验,历任三九医药销售部经理、产品经理、大区经理,对医疗行业运作模式、销售渠道、产品生命周期等非常熟悉,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该行业企业的潜力和成长性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力。
拥有超过6年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经验,已成功投资贝达药业(300558)、景峰医药 ( 000908 )、众安康 ( 宜华健康000150并购)、天智航(834360)、华大基因(已报会)、康辰药业 ( 拟报会 )、生泰尔(拟报会)、微芯生物、信达生物等近20家优秀企业。
其中,陆潇波参与主导的贝达药业(300558)是同创伟业近期斩获的又一明星企业。
陆潇波离开后,在同创伟业的行业合伙人中负责医疗的在哪里?
同创伟业股权结构的玄机
两位合伙人离职的原因,GPLP君试着从同创伟业的股权结构里面去探寻答案。
(点击看大图)
前十名股东当中,郑伟鹤、黄荔为夫妻关系;黄荔持有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55%的股权;郑伟鹤持有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5%的股权;深圳市同创伟业南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郑伟鹤、黄荔、丁宝玉、马卫国、唐忠诚、张一巍、陆潇波为深圳同创创赢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伙人,持有同创创赢出资情况如下:
(点击看大图)
根据同创伟业2016年年报,郑伟鹤、黄荔夫妇直接持有,加上通过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市同创伟业南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同创伟业股权接近75%。
同创伟业2016年报显示,马卫国直接持有同创伟业2.61%的股份,而通过深圳同创创赢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间接持有同创伟业2.61%的股份,合计5.22%。
最新公告显示,马卫国临走时还直接持有同创伟业股份8250000股,占公司股本的1.9594%。离职前已有减持套现或其他安排?
按道理,马卫国持有这个股份数感觉也不少了,他为什么还要走?有业内人士告诉自媒体“创投智汇”,自己曾帮陆潇波算过,如果股份和Carry能够兑现,也能有几千万的收入,但为何不等套现后再离职?
马云就曾经曰过,员工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 一是,钱,没给到位; 二是,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反思:给LP的提醒 看清PE团队
对于LP来说,选择私募股权基金,科学而合理的尽职调查是LP选择PE基金的唯一方法,也是LP控制和减小PE投资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
由于PE基金的核心在于人,为此,对于PE基金团队的考察,则成为PE基金尽职调查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实践操作中,GP内部合伙人的流动频繁程度令人乍舌。一个合伙人在一支PE基金中可以持续工作五年以上的,纯属凤毛麟角。PE基金内部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GP没有很好解决的难题。而这一痼疾产生的根源就在于PE基金的决策机制与分配机制存在问题。为此,LP在选择PE基金时,为了防止该基金今后出现内讧,还应该认真考察和分析该基金GP的决策机制与分配机制,分析其中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与问题。
GPLP建议LP将项目落实到人。所谓“将项目落实到人”是指,将PE基金告知你的成功案例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然后分析这些负责人是否还在该基金中工作,以及这些负责人目前在该基金中是否仍从事原来岗位的工作。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PE基金在向LP展示过往业绩时都会存在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比如,原先负责这些成功项目的团队成员已经离开了该基金,即目前正在募集中的团队成员并没有实际操作过该基金当前正在展示中的这些成功项目。
句句都是大实话,各位LP还望多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