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算是第二次参加QCon了,不过第一次是以媒体,这次是以主办方的身份参加。
说起来,来InfoQ之前我也一直在技术媒体,不过在之前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来到InfoQ之后,舞台更大更好了,思考的东西也更长远,想的是如何推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着这样的思考参加QCon,有四点小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面向中高端技术人的小型线下交流活动很有必要
最近参加组织和主持了两次这样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找10个左右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就这个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虽然这两次活动从流程上来看还有种种瑕疵,但最终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参与者的反馈也都还不错。在组织这样的活动之前,我担心大家聚在一起没什么可说的,可能出现冷场,或者讨论失去控制拉不回来了。结果发现是过虑了。大家都是有料可以分享的,也许够不上在一次大会上做分享,但拿来和人交流已足够;大家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平时只能网上找资料或者自己解决,能和一群水平差不多的人来集思广益,在平时是很难遇到的,即使在网上认识一两个好基友,但不一定总能覆盖你遇到的问题,在QQ群微信群的讨论效果更差,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你也不能期待别人一直在线帮你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非常看好EGO的发展,它的小组活动其实和这个差不多,但会更加正规,并且由技术人自己来组织和主持,也比我这样的不太懂的人来主持要好。不过,要想做好,极强的运营和执行是必不可少的。
二、技术人不一定会当老师
几天听下来,我的感触是国内的技术人技术很厉害,但在表达自己上还是不太给力,善于做不一定善于教。有些讲师在讲的时候语气平淡没有起伏,对于PPT翻页的节奏也掌握的不是太好,跟观众没有互动,甚至还由于紧张而口吃。
虽然说观众都是对演讲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对不好的细节都忍了,但这不意味着不追求演讲的效果,可能现场听的人还能理解,但后续的视频可能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把一个东西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是说只要前期准备做好了就行,国内做技术布道的有不少,但到现在比较有名的也只有阮一峰、陈皓老师等寥寥数人。这里面有很多技巧值得学习,InfoQ之前专门有给讲师传授演讲技巧的分享,我觉得是很好的东西,不但要做下去,而且要做好。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发掘有好老师潜力的技术人,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包装,更好的进行技术的普及。
三、技术大会应该有什么样的内容
作为主办方,总是会想会议质量怎样,参会者收获如何,有些患得患失。这些天看了一些反馈和吐槽,以及和参会者的交流,有一些想法。
一般而言,参加技术大会首先是希望学习点东西,所以,要有比较前沿和高端的技术分享供大家学习。另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希望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所以,要有成功经验和踩坑教训分享。
另外,要加强交流环节,本次的讲师见面会环节给讲师和参会者一个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流,受到参会者的欢迎,不过貌似利用率还不是很高,有些细节也没考虑完善(比如中午下午最后一场完后大家都去吃饭了就没交流),这是区别参会者和非参会者的重要环节,以后可以重点推广。
另外,和React专栏的作者王沛老师交流,他对技术大会的看法是一个团队在某个技术点上取得突破,并经受实践检验,因此来分享成功经验。这个可以看做是技术发布会的形式,本次其实郭虹宇老师的Samurai Native是首次对外分享,算是这种形式,但内容需要稍作修改来匹配。
四、移动开发最佳实践专场总结
我基本上完整的听了移动开发最佳实践这个专场。我觉得这场还有可以提升和改进的地方,但也基本代表了移动开发的前沿和热点内容。
前沿要数鬼道老师以及郭虹宇老师的slide,自从Facebook发布React Native以来,关于它的讨论就不绝于耳,鬼道的天猫前端是国内最早将React Native用于实践的团队,它们使用在天猫iPad版“猜你喜欢”项目上使用了RN,并且已经上线,这次分享也很有价值。郭虹宇老师在semi-hybrid方面耕耘多年,思考非常深入,这次他的分享梳理了Native向Web标准靠拢的过程,并且分析了React Native和Samurai Native背后的技术方案。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前面,我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关于Native与Web融合以及semi-hybrid方案将会是近几年的移动开发热点话题。
热点方面,轻应用,Hybrid质量保证、网络性能优化、用户端问题诊断,以及一直都很热的App架构都很符合热点。好的地方也就不多说了,说说我觉得不太到位的地方。
轻应用讲的是后端架构,但移动开发者可能对这部分不是很关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统一轻应用API,将微信公众号的轻应用作为一种标准,一种能力开放出来。百度的Clouda+ Runtime其实有这个意思,你只需要针对百度轻应用进行开发,即可在不同的App里面使用Clouda+所提供的能力。微信如果能将轻应用(包括公众号API)剥离出来做成Runtime,让别人集成到自己的App里,这样我们不用打开微信就能使用微信定义的轻应用,这对于轻应用的标准化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这貌似也是近来的一个趋势,将自己的能力开放出来,除了百度,触控的Cocos Play针对的是游戏,但也有这个意思。
Hybrid质量保证这个我没什么意见,Hybrid开发已经好几年了,凡是大公司开发的App里几乎都会有一部分内容是用Hybrid方式进行开发,因此如何保证其质量就成为痛点,这个演讲可以说非常应景,也的确是当前的热点。不过我觉得还可以讲讲
Hybrid开发的最佳实践,分享一下在大公司里是如何进行开发的,这个和专场主题也比较切合。
网络性能优化、用户端问题诊断,在各大公司组建移动开发团队已经有几年的情况下,这个也的确是热点。目前对于移动App性能管理、测试也是技术创业的热点。这里听的不是很仔细,也没什么可说的。
App架构则是出品人陈晓亮老师的分享,他不仅在组织、审核本场其它讲师slide方面尽心尽力,在自己的演讲方面也准备的很好,据我所看到的,这是本场唯一一个和观众有互动并调动观众情绪的演讲了。内容方面也很棒,就是导入部有点多,在架构的演变上介绍的不够,不过也不是什么大的缺点。
最后,在QCon已经成国内最好的综合性技术大会的现在,它的对手只有自己(当然还有国外的技术大会可以做标杆),如何超越自己,越做越好,这也将是我们今后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