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春秋解读(3):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经】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隐公元年)”

鲁隐公即位第三个月,鲁国和邾国在蔑这个地方结盟,这是当月最大的一个外交事件。

那么,邾仪父何许人也?左氏在后面有解释:

“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  ”

邾仪父就是邾子克,也就是邾国的国君,名叫克。邾国的国姓为“曹”,所以邾子克也就是曹克。

按照当时国史的写法,正式的写法应该是邾子,因为邾国的封爵是子爵,这也就是左氏所说的“书爵”,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郑伯便是郑国国君的官方称呼。

之所以没有写“邾子”,是因为曹克虽然继承了爵位,但是当时尚没有接到周王的赐封。因此,如果写‘邾子’的话,便不符合礼法。

但是,因为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不能直接书他的名字,便用了他的尊称(字)——仪父。

邾仪父是邾国的第十代国君,庙号为邾安公,也有文献记载为邾惠公。


邾国在哪里?

邾国的疆域,大概包括今天济宁邹城县中部、南部,济宁东部和枣庄滕州县北部(王献堂《邾分三国考》),东、西、北三面于鲁国交界。

左氏春秋解读(3):公及邾仪父盟于蔑_第1张图片
图一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济宁全境和滕州北部的地图也放在下面,大家可以自己试着对比一下。

左氏春秋解读(3):公及邾仪父盟于蔑_第2张图片
图二

我上面只是大概的标记了一下,并不准确,大家仅仅是心里面有个大概就可以了。

在春秋那个行“霸道”的时代,邾国的位置是很危险的,所以他经常被鲁国欺负,大量的土地被鲁国吞并,甚至曾经多次迁都。

左氏春秋解读(3):公及邾仪父盟于蔑_第3张图片
图三

早先的时候,邾国国都是在訾娄,也就是今天曲阜市息陬乡一带,这个地方紧邻鲁国的国都曲阜。因为这个地方太危险,后来便南迁到绎。

再后来,邾国的故都訾娄就被鲁国吞并,成为了鲁国的陬邑,也就是战国后期孔子出生的地方,这个地方本来是人家邾国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会说到。

左氏的“传”中提到“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我们可以在图三中找到蔑这个地方,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蔑大概就是在邾国东北部,邾鲁两国交界的地方。

鲁隐公刚刚即位三个月,国内尚不稳定,便和邾国在此达成了联盟,以后两个国家会发生很多故事。


作者:王翎(一字门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转载请提前联系作者授权。


上一期:左氏春秋解读(2):最特殊的一段“传”——史前之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氏春秋解读(3):公及邾仪父盟于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