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关于死亡,我不止一次地想象过,虽然不曾经历,准确地说,从前的濒死体验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想到的因素,那时候是妈妈的一根手指把我从鬼门关抢夺回来的,也许妈妈再晚上一秒钟,就不会有今天这些文字。

关于鬼门关长的什么样子,关于窒息尽头的深渊我都没有印象,但这不代表我不会恐惧死亡。

从小缺乏安全感的我经常害怕至亲的人会离我而去,时光总会带来许多无法预知的客观事实,让人被迫去承受,好像只有经历了这些,人们就成熟了。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和爷爷住在一起一段时光,那时,奶奶早已离开人世多年。我和爷爷一起睡在不大的火炕,我经常在漆黑的夜晚醒来,侧头去看爷爷安静漆黑的轮廓,我会去专注他起伏的胸口,会去聆听他的呼吸,每当有时候醒来我觉得身旁异常安静,我就会心跳加速,我能感觉到我的目光有多惊愕多恐惧,然后我会侧过头,更加专注地去捕捉爷爷起伏的胸口和他平稳的呼吸,我甚至会将手放在他的腹部去感受生命在起伏才能安心,或者握着他的手,去感受生命的温度。这并不是我在期盼噩耗来临,而是害怕噩耗降至。死亡是冰冷的,我那时候想,死亡也是黑暗的。

小时候我曾在明亮的房间里把自己埋在漆黑的被子里,被子里的空气被生命的气息烤的炙热无比,我想到了我身外的空间,想到了我们那座房子以外的空间,想到了我们这片土地以外的空间,想到了我们这个星球以外的空间,我想象着浩瀚的宇宙里行走的行星,它们甚至和我生活着的这个地球会有些相似,有硬硬的土地,即便有或者没有生命。我想着它们缓缓地移动着,并制造着时光。

然而我短暂的生命比起那些浩瀚的存在真是短的可怜。如果幸运的话,我可能会活到八十多岁,可即便那时候,我也看不到整个物质的泯灭,我的终结只是一粒沙子的消逝,并没有更非凡的意义。浩瀚的时光不会有丝毫悸动,虚无也还是虚无,我会在将行之际祝福着周围还在延续着的生命,或者也会怀念早我而去的亲人,然后呢?所有我的意识将归于虚无,我会归于那片飘渺而不自知,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再次苏醒,去重新探索一场新生,但我只想到这里就感到非常无助,也感到无比悲伤,我感到自己热泪盈眶直到泪流不止,我抽泣不已,直到耗尽被子里的空气。

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过那般无助和悲伤,再也没那样流过眼泪,当我想到我是一粒沙子的时候,我就是一粒沙子。


2.

我读了一本叫做《追逐日光》的书,在读它以前,我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也不知道尤金·奥凯利是谁以及他的妻子科琳,我甚至不知道美国最大的会计事务所叫什么名字,当然更不知道尤金就是这家事务所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在2005年春天,他成为50位获邀在白宫和布什总统进行圆桌会谈的首席执行官之一。同年,一纸诊断书,他和他的世界陷入无尽深渊,他的余生被缩短为三个月或者更短。春天他还在世界之巅,秋天他便要坠下深渊,人生还真是变换无常。所以这本书是他在人生弥留之时的最真诚感悟,也是他送给世人最好的礼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写了一些字,这些字和死亡有关。

他用剩下的日子去诠释死亡的真正含义,去慰藉可以继续前行的生命,他用每一秒去感受时间,感受风,感受流水还有爱,他用他养成一生的职业素养去规划所剩无几的时光。他把他的离开策划的非常完美,他信仰上帝并感谢上帝给了他可以主宰自己死亡的机会,为了没有遗憾,他安排了许多会面,和亲友们聊上几个小时或几分钟,由衷地理解他的深意的人们在结束交谈的时候说的是再见而不是祝你康复,他说他感到无比欣慰。

他真正做到了坦然面对死亡,他理解的死亡当然我并不能共鸣,我只是很钦佩。

他也有许多关于对死亡的困惑,比如他在文中说道:

那么在我人生长河的下游又是什么风景呢?有谁会等待我呢?有人会在那里吗,他(她)会是什么模样?我会遇到从前历史书上读到过的名人吗?会遇到已逝的先人吗?我相信世间有天堂,也有地狱。但是,它们的边界在何方,我不得而知,也不敢妄加猜测。

他一生都在马不停蹄地陪伴他的辉煌,行将就木,他尽力陪伴家人,朋友,亲人还有自己:

“我们两人形影相随,这些年来共同追寻着阳光的脚步。现在,我们两人将并肩最后追寻一次。这次夕阳西沉时,余晖终将隐去,不过所带走的并非只是归于恬静的一天,也将带走我们美好的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绝美的景致将投下最后一次修长的斜影,夜幕也将最后一次降临。某一天,科琳将孤单地走完她生命里的最后一天,而那时,我已无法守护在她身边。”

他有着非凡的控制力和毅力,在他肌肉痉挛的时候,他总是用尽全力去克制,甚至想用意念避免下一次痉挛的发生。医生说尤金是他见过罕见的可以平静接受死亡的人,因为他见过太多在被命运宣判后焦躁不安大吼大叫最后惊恐万分的死去的人。

这本书总是苦口婆心地在诉说着尤金的心理活动,就像是“我说不完我怎么也表达不清”一样的心情。他一遍遍地强调着面对死亡的心情,这心情应与恐惧相隔,与重生相连并鼓励自己开启另一次成长。这一点他的妻子科琳更深有感触,她自认为自己没有丈夫那般洞察力和坚贞,但他认可丈夫的决策并与之前行,灵魂相伴,直到丈夫辞世,她将这本书剩下的部分完成,就像这也是他们爱的结晶。

科琳在最后说:

你可以坚持自我,而同时也可以修正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在原地岿立不动,但是你也可以继续成长。你可以一条腿牢牢地踩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而另一条腿却碰触到崭新、未知的土地。如果我要在一个新的世界求得新生,我就需要重新塑造自己。

也许有一天,死亡不是一场虚无的开始,那么无助绵长;也许有一天死亡也关乎成长,关乎一种意味深长的觉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