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副副有余”,我已尴尬不起

别再“副副有余”,我已尴尬不起_第1张图片
各自为证

当今的社会,人们的钱包是越来越圆,人们的嘴巴也越来越甜;人们的智商是越来越高,人们的情商也越来越飘。待客上的是最好的饭,说话捡的是最好的听,这不,单位的领导有正有副,下属的口中已不分正副,刘副局长,简称刘局,陈副局长,简称陈局,而一把手的王局长,也称王局,这样和谐的相处,愉悦的氛围,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但这种和谐的气氛却被一纸红头文件给打碎了:所有五年以上的副职,统一按照正科级的待遇对待,行政职务不再考虑。——某某县的一纸公文这么规定。

刘副局长正好在副局长的职务干了五年,工作出色,口碑上好,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如同一首美妙的曲子,却在弹到出神入化的地方,忽然戛然而止了,如此窘迫的状况,怎能不让刘副局长深感沮丧呢?

而陈副局长是去年刚刚提拔上来的,各方面都能算得上是人中翘楚,但比起刘副局长总觉得差那么一丢丢,而按照红头文件的精神,同一岗位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副职,以新提拔的优先。

这就使得刘副局长很为尴尬,我们也从刘副局长的尴尬之中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

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单位为了安排各类关系户,动辄设立职务让这些人先“副”’起来,比如某个小小的县局,竟有五个副职;更有甚者,某个县级重点中学,竟然有六位副校长、副书记。面对这么多的副职,人们不禁概叹:我们的领导真的是“副副有余”啊!

因工作需要设些副职这很正常,但必须适量,否则就会是“龙多不下雨”,官太多了反而难办事:庙小菩萨多,群众办事,难于个个拜到,此其一;画圈圈,圈来圈去延误时机,办事效率低,此其二;更成问题的是议而难决,决而难行,相互牵挚,相互抵消。

人人都知官多有弊,可为什么这“副”官又有增无减呢?

一是有官就要有位子坐,能上不能下已经成为一种积习,正职无法成双,退不下去的只好“副”起来。针对这一现象,陕西省的“三项机制”政策,是解决此类问题最合适的钥匙;二是一旦提了正职,怕将来不称职又不能免去,只好先到副职上试一试。

两种现象,一个根源,都在于干部体制。如果真正能上能下,把那些曾经为官现在因人设职的都免去,要任命正职,就放到正位上一试,不行则撤换。这样,“副”官虚肿症大概可望消除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再“副副有余”,我已尴尬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