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其实就是束缚

小林是被他的父母领进咨询室的。

大学时因为频繁逃学,拒绝参加学校的考试,而退学回家。女友也离他而去。现在呆在家里拒绝出门社交,拒绝找工作,在家里情绪也不稳定,经常和父母怄气。

小林认为,大学根本教不了他任何有用的东西,老师们都太差劲了,所以他才逃学,才不去考试。

去面试时,都要求大学文凭,他认为这些用人单位都太功利,太小市民意识,根本不看他到底有什么真本事。所以他不屑于去找工作。

父母倒是托人给他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很快他就不干了。因为他不知怎么那段时间身体总觉得乏力头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任何治疗都不见效。

他的女友也是一个名利之徒,离他而去。

于是最后他只能回家,脱离了生活中的一切关系。

通过长时间和小林一起工作,我发现小林面对焦虑总是采用回避的策略,正是这种回避策略,带领着小林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这种情况。

在学校时,每当临近考试时,小林很焦虑,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害怕上课时老师给出不好的评价,于是他就干脆旷课,这就已经是一个回避的开端了。他自己当然已经准备好了借口,也就是说,他启动了防御机制。

他开始贬低学校:他逃课是因为学校和老师都太差劲,教不了他真本事,反正也学不到什么以后用得着的东西。他说服自己相信了这个理由。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胆怯,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回避,从外面看来,他的表现确实不是胆怯,而是攻击性。

贬损策略让他相信自己找到了学校问题的本质,他甚至感觉在这样一个情境之中他是唯一一个成熟而清醒的人,其他的人都是糊涂虫,都是胆小鬼,都是势利眼。他意识不到他其实是因为焦虑害怕而逃避课堂,逃避考试的。他觉得为了谋求大学文凭而去考试是小人功利的表现。

退学后,他去公司应聘,在学历这一项要求上,屡屡受挫,他非常愤慨,觉得这些公司都是势利眼。后来,去父母托人帮他找的公司上班,他又莫名其妙的感到乏力头晕,完全不能胜任工作,只好离职。

最让他愤怒的是,他的女友也离他而去,他攻击女朋友是个名利之徒,和别人一样势利。

他害怕周围的人问他学校的事,问他工作的事,他想象着各种谈话,别人如何说他逃避压力。最后他杜绝了一切社交活动。成天窝在家里。

小林的事例清楚的表明,在这样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回避策略对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小林在学习工作和友情方面都采用了回避策略。

当焦虑出现,暂时的回避的确让人会感到舒服一些,但是旷日持久的回避则意味着一种束缚。回避策略其实会让人深受限制。小林,这样一个成年男子竟然每天窝在家里和父母怄气其实就象征这这种限制。可以说,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原生家庭的怀抱。

如果我们回避了可能引起我们焦虑的情景,就会产生这种倒退的倾向。

而面对焦虑情景,是否选择回避策略往往和一个人是否缺乏独立性密切相关的。就如同小林最终又退回到原生家庭,回到了母亲身边。母亲情节会决定一个人如何应对生活。这里我们只讨论回避策略应对焦虑所带来的问题,至于形成回避策略更深的动力原因,我们以后找机会讨论。

如今,小林已经明白自己的问题,虽然不能完全抛弃回避策略,但他已经能够更加觉察的面对生活中的焦虑了,面对生活,他有更多的挑战,同时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Forget safety, Live where you fear to live. Destroy your reputation, Be Notorious.

——Rumi


回避其实就是束缚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避其实就是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