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婚礼见闻

        结婚庆典不仅是小两口更是一个家族的重大节日,在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的乡村则更是如此。浪漫典雅的婚纱摄影自是不能少,甚至会远赴千里之外的风景圣地进行拍摄。豪华热闹的庆典仪式更不亚于一部微电影,鲜花,追光,红毯,香槟,帅气风趣的主持人,青春洋溢的伴郎伴娘,身着白色曳地婚纱的美丽新娘,西装革履满脸幸福的潇洒新郎,歌声,呐喊声,投身其中,恍若置身演唱会的现场……

乡村婚礼见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传中,请稍候... 上传中,请稍候...
乡村婚礼见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要说有趣的话,婚礼前的一些小习俗比现代摩登的典礼仪式更有看头,更有嚼头。

乡村婚礼见闻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首先有味道的是婚礼当天早晨的开锁仪式。所谓“开锁”,是要在结婚当天打开自孩子满月以来为保孩子平安健康茁壮成长而戴上的“长命锁”。“开锁”仪式要由两个家庭圆满的老妇和新娘(郎)的父亲来完成。因为孩子长大以后已不再随身佩戴“长命锁”,“锁”便由一条缠满红布条的铁链和老式的铜质插锁代表,每个开锁的人拿着铜的长条钥匙在袅袅燃烧的檀香上正绕三圈反绕三圈,分别在新娘(郎)的脖子、腰间、脚踝处各开一次,表明“锁”已打开,孩子要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

乡村婚礼见闻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次有意思的是“开锁”之后的“扫地出门”。所谓“扫地出门”是在新娘(郎)的父亲完成“开锁”仪式后,用专门准备的扫把把新娘子或新郎“打”出家门(若是新郎家就“打”回家门)。事先准备的扫把上绑着红枣、铜钱,寓意“早生贵子”“财运亨通”,盖着的红布,寓意婚后生活红红火火。新娘(郎)手抓两个馒头,父亲手执扫把,一边打一边吃一边往门外跑。当然,父亲是舍不得真打的,拍一下而已,馒头也是象征性地咬一口之后又扔回了家里。姑娘是留不住了,要嫁到别人家去了,但馒头还是要留下的。如果是儿子娶亲,那就人财两得,皆大欢喜了。

乡村婚礼见闻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乡村婚礼见闻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除了婚礼当天的各种仪式之外,还有前一天的订婚仪式和后一天的回门。

        订婚由女方家派出的浩浩荡荡的“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队伍代表父母跟新郎家的父母进一步商定诸如磕头礼、认亲礼等婚礼细节,为讨好新娘的家人,订婚宴往往吃的非常讲究细致,来客都会受到最高级别的款待。

        至于回门,多地都有这个习俗,是一对新人的双方父母在婚礼仪式后的正式见面,一来是谢礼,更主要的是再进一步考察女儿婚后在婆家的生活起居如何,以告慰父母的担忧。事实上,回门礼之后的不几天,新娘父母就会派新娘的兄弟姐妹将二位新人接回娘家小住一段,真是可怜父母心啊,就怕宝贝女儿在“别人”家“吃亏”。

        当然,随着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彩礼等婚礼细节不再像过去那样斤斤计较,经历诸多回合,大多都只是一个形式。但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不仅增添了婚礼的“仪式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巩固和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婚礼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