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才是大boss

图片发自App


讲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下面传来微小的的质疑:秦王那么傻吗,让蔺相如就这么回去?

这样的疑问,其实我自己也有过。

于是,我顺势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既然有同学这样质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完璧归赵”的故事里有哪些疑点呢?来说说,你认为这个故事有什么漏洞?

秦王怎么那么笨呢,蔺相如既然要求斋戒五日,这期间把他监视起来不就可以了。那样他不可能那么轻易地把和氏璧送出去的。

最后秦王按照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行九宾之礼;蔺相如却说,我看大王您没有诚意换璧,所以提前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您如果真有诚意,请先交割城池,秦强而赵弱,遣一介之使璧即来秦。这不是把秦王当猴耍吗?还不拖出去砍喽!

听到这样的质疑,我表示放心了。我们的学生终是还有些自己的思考的,不至于呆呆地听凭书中所写。读书,要进得去,也要能够出得来,带着自己的大脑、有辨别太重要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继续讨论。

第一处,才学过不就的《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就遭到了这样的待遇,“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被软禁。当然,这个蔺相如,名不见经传,秦王许是忽略了他的“狡诈”,没有留这个“恶毒”的心眼吧(我们学生戏言:秦王不傻,但把蔺相如当傻子了)。

可不是吗?作为今日的读者,我也事后诸葛亮一下,来斗胆做一回秦王——

若我是那会儿的秦王,看到蔺相如耍鬼把戏把我到手的美玉骗了回去,并回头要求我以顶级礼遇接待他和这块和氏璧,一定另外留个心眼。很简单,暗中派人时刻监视蔺相如的住所,但偏偏不阻止他送和氏璧回赵国。放那个随从离开,并盯上他,在半路中直接截下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主动权完全在秦王手里了。若只想要和氏璧,直接灭了随从,夺回美玉即可;若想要向赵国讨公道,“人赃并获”一并带回,外交场上自然占尽先机。和氏璧,则注定要落入秦王手里了。

但是,秦王若真想要监视蔺相如,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文天祥的情况,那是有“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元方直接撕破了和平谈判的局面,摆明了扣押文天祥的。而这里,秦赵两国是单纯的和平外交,秦王本就是不想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与赵国撕破脸皮;而以蔺相如的胆色和智商,其只身深入虎穴也不可能不毫无防备。秦王要做得不动声色,估计有些难度。而只要他真的实施监控,被蔺相如们使计策拆穿的话,那就显得难堪了。

暂且妄自推测,精明如秦王者,不愿意付出这样的授人以柄的风险吧。于是,蔺相如能够比较从容地送回和氏璧,也便说得通了。


图片发自App


第二处,秦王朝上下不就有一波臣子要砍了相如么?还是秦王亲自拦下的呢。却是为何?

还是回到原文,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尾处,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秦王被蔺相如暗骂,吃了一记闷棍,只好默默地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既然杀了蔺相如也拿不到这块和氏璧,咱们作为战国七雄第一大国,有点风度嘛,何必因为一块和氏璧,而断了秦赵的交情呢!

这完全是一副无可奈何的和稀泥态度。在行九宾之礼的盛大外交场面上,秦王愣是吃了这个暗亏。却还是带着左右的不解礼遇相如,并放回。而从后面的一些事件来看,这一放,几乎是纵虎归山呀!问题来了,作为强国之君,秦王是否有必要如此隐忍?

让我们设想一下:

正如蔺相如自己所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秦王成全他直接就把他给杀了,然后挥师邯郸,指责赵国、赵王欺瞒于秦。以秦师之强,赵国不亡估计也只能行割地赔款之事了。赵国消停战火最好的礼品,就是和氏璧和蔺相如的项上人头啊!从下文渑池之会之前的背景交代可以看出,秦师对付赵国还是有实力的。

秦王不干,就是放了相如。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秦王不想这么干而已!和稀泥也好,吃暗亏也罢,秦王就是在相如指责其不守信没诚意的背景下,假意认怂,顺手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若真与赵国交锋,秦国自然不怕。但是,就当是而言,实在没有必要因为一块和氏璧跟赵国打起来。因为,当时秦国的主要目标是南边的楚国。

即使是之后几年内,秦国对赵国的进攻,也不过是小规模的进犯、施压,起到震慑作用,并稍微讨点好处而已。这,其实也是后来“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简言之,秦国虽强,但还没有腾出手来收拾赵国;和氏璧虽好,但秦王从来就不愿意为之付出十五座城池或者一场战争的代价。

那么和氏璧还要吗?当然要的,但并不是当下就为了它向赵国宣战。至于这块价值连城的宝贝,既然暂时无法诓到手,也不打算抢夺,那就且让你赵王替咱先保存些时日嘛!


图片发自App


于是,蔺相如被风光放回,从此平步青云;得以恩宠厚禄不绝,身份与声名齐飞。

但是,蔺相如因为和氏璧欺瞒了秦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是硬生生地捋了一把老虎的胡子。后来,楚国还没有摆平,秦就动起了赵国。是不是因为他蔺相如过于强势的外交政策,在秦王那里拉下了仇恨呢?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看到的,是蔺相如似乎有点沾沾自喜:“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读这小段文字,我总觉得蔺相如有些被秦王的“温柔”给蒙蔽了。

廉颇蔺相如确实都是个人物,也确实能够为赵国支撑一阵子。但要说强秦不敢加兵于赵,怎么看都有些言过其实,要知道渑池之会前,秦赵之间的局部战争赵国可是屡屡败北啊!秦王何等聪慧,不动赵国,不过是当时还有一些比赵国更容易收拾的国家而已。待到弱国收拾的差不多了,赵国算得了什么,你蔺相如又算得了什么。既然暂时不动你,且让你几分颜色,让你过几天安稳日子。

从某种程度而言,一个能让别人感到舒服的人往往能走得更远。秦王对蔺相如的隐忍,相如对廉颇的隐忍,如果抛开国家利益的冲突,而就为人处世而论,是一般无二的。廉颇的直接率性,非常可爱,但这也正是导致他最后不被任用,老于他国郁郁而终的一部分原因。所以,就胸怀气度而言,廉颇不及相如,相如其实不如秦王。

完璧归赵,起于秦王想不费吹灰之力诈取和氏璧。半路杀出个蔺相如,为图大业秦王暂时忍让。而数年后,赵国终于兵败陷落,赵王为保全自己献出和氏璧。虽然,最后拿到和氏璧的,已经不是当初的秦王;但与这个秦昭王的远见,也不无干系吧?

原来,在与蔺相如的交锋中,作者着墨不多,我们同学看起来有些“傻”的秦王,才是背后最大的boss啊。


(注:图片为我校园风景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才是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