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有什么天赋?

孩子,你有什么天赋?_第1张图片

最近带着孩子接连参加了几个培训班的试听课,先是一家小口才培训机构,试听了两次,培训老师欣喜的告诉我们,孩子很有口才方面的天赋,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性好,就是有点怯场放不开,只要稍加培养训练,将来可能成为主持人。她妈妈听了后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她当年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主持人,现在只能主持家里的工作。后来又参加了一家钢琴班的试学。试学结束后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孩子是弹钢琴的料,手指、手型完美,音律节奏感强,关键是弹琴时的状态孩子很享受,只要孩子肯坚持学,将来超过那谁谁谁都不在话下。一席话说的我心花怒放,那谁谁谁可是我的偶像。我一朋友做青少年足球培训的,看了我家孩子,非要让她去学踢足球,说孩子骨骼奇特,是练足球的奇才,看到她就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我就想知道中国足球还有未来么?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培训机构的营销手段,用一大堆他们的专业术语和营销技巧,句句说到了家长的心坎里,家长结合着孩子平时表现,觉着他们似乎说的也有道理,孩子确实有那么点天赋。大部分的人选择相信他们,毕竟人家比自己专业,如果孩子经过他们评估认为有某方面的天赋,而家长不加以引导培养,感觉浪费上天的恩赐,如果孩子评估后被认为在某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需要及时矫正,那家长更要选择参加培训,坚决不能让孩子畸形发展,毕竟都知道孩子小时候可塑性最强,小时候不及时改正,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老师说的再好,也得听从孩子的意愿,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得问问孩子喜欢学什么,孩子很认真地说都喜欢。都喜欢也不能都报,本来已经每周两次的舞蹈、美术课,再报上钢琴、口才,不说孩子学习起来压力大,家长每堂课都陪着也受不了。于是我又深入的问,你为什么想学小口才啊,孩子不好意思的说,因为那里有个特别长的滑梯。原来如此,小口才培训机构在一楼和二楼做了一个滑梯,孩子去总要玩上一段时间才走。我又问她,你为什么想学钢琴啊,孩子说因为她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所以她也想学。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心智还不成熟,这时候表现的出来的某种兴趣,并不一定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我们要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并通过长期的观察,才能知道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在哪。

我小的时候跟着我爸去城里建筑工地打工,那几天正好他们的工程队接了活,帮一个领导的朋友家里装修,也就是贴地面砖,厕所、厨房、阳台贴瓷砖。他们仰着脖子贴瓷砖,蹲在地上贴地面砖,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脖痛、腿抽筋。我没什么事干,坐在沙发上听房主家的一个小姐姐讲她些风花雪月的事。晚上给安排在饭店吃饭,那是我第一次喝饮料,芒果汁、椰子真好喝,比在家里喝的汽水强太多了。晚上坐公交车回工地,公交司机嫌我爸他们衣服脏,不让他们坐座位,我叔给他理论几句,那公交司机说农民工真没素质,最后的情形是,车厢只有我一个人坐着,他们都站着。当时实在太小,不懂事,感觉自己像受了优待。后来上了高中我再回忆起这件事,我想对那司机说,别特么看不起农民,你往上数三代也是农民,没农民你吃啥。农民工怎么了?没农民工你城里住的房子都是谁给盖的。现在我再想起这事,我想的是,能动手,就别吵吵。回到工地,我爸给我说,看到了么,干我们这活没啥出息,回去要好好学习,要不然将来也得出憨力。他的工友起哄说,像我们一样有什么不好,有人管你睡觉,有人管你吃饭,还管洗澡,下了工还能一块打打牌,干什么活不都得出力。那工友问我将来愿不愿来工地打工,我点头表示愿意,我爸气的半天没说话。我特么当时光想着那小姐姐和那些饮料了。

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他们确实喜欢而且肯花时间去研究学习,而且他们喜欢的家长也认为并不坏,我们就要鼓励,引导,重点培养,他们可能在这方面有些特长。

就像纪伯伦的诗《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里说的一样: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缺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现在的比较热的综艺节目的大咖马东,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回忆自己的父亲时说,其实他小的时候看到父亲在家教姜昆、冯巩说相声,整天耳濡目染,马东也想学相声,马季老师始终不让他学,说他嘴皮子不利落,不是说相声的料,可能也觉着说相声比较辛苦,整日奔波在外演出,不想让他受那份罪。后来马东不顾父亲反对,毅然从澳大利亚回国,进入北影学习电视专业,又从事电视方面的工作,马季先生一直不怎么看好,但当他看了马东主持的节目,甚至说的相声,他也承认自己的儿子的确是一个可以靠嘴吃饭的人,所以只要是马东的节目,他都要看,边看边乐。

《人生论》中的一句话:在子女还小时,父母就应当考虑他们将来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培养,因为这时他们最易塑造。但在这点上要注意,并不是孩子小时候所喜欢的,也就是他们终生所愿从事的。如果孩子确有某种超群的天才,那当然应该扶植发展。但就一般情况说,下面这句格言是很有用的:“长期的训练会通过适应化难为易”。

即使再有天赋,也需要不断的坚持学习训练,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练习,才能把天赋转化成自身真正的能力,并长期受用。

我们看到很多的童星,小的时候就有着让人惊叹的才能,后来忙于各种商演的活动,没有继续系统的练习,结果才能都荒废了,留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我三叔是个木匠,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在国营木器厂上班,在当时是个很好的工作单位。我们家盖房子,三叔给我们帮忙,做些房子的门窗。我也跟着他学,拿起那些工具来有模有样,关键是我这小眼睛一闭一睁就能看出来木头直不直,牛掰不牛掰,三叔夸我有干木匠的潜质,我爸也觉着干木匠是个不错的职业,将来还能进国营木器厂工作,于是铁了心地让我跟着三叔学木匠活。头几天我还兴趣盎然,越学越觉着枯燥,加上三叔对我越来越严厉,批评远多与鼓励,我所有的兴趣也都随着他的批评消耗殆尽。最后干脆不学了,一双能看出木头直不直的眼睛因为整天看电视也带上了厚厚的玻璃片,看什么都是弯的。如果当时能够坚持,估计现在也是八级木匠了,相当于高级知识分子。

做父母的不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的身上,让他们去帮自己圆梦,他们并没有这份义务,这就像现在讲的最多的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父母考虑的不应该是出不出贵子,而应该通过父母自身的努力修善寒门,把寒门变成贵门。父母应该帮孩子规划未来,每个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明天,想方设法的给他们铺设更好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电影《摔跤吧,爸爸》是有著名演员阿米尔.汉主演,2016年在印度上映,阿米尔.汉饰演的父亲是名摔跤冠军,但没有取得过世界奖牌,这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也是他的梦想,他本想生个儿子帮他圆梦,结果事与愿违生了四个女儿。他以为梦想再也无法实现,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女儿有惊人的摔跤天赋,于是他与妻子协商以一年为期限,对两个女儿进行魔鬼似训练,两个女儿通过刻苦的训练,加上父亲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及临场指导,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父亲要求两个女儿每天早起训练,甚至剪掉长发,不让她们穿裙子,断绝了女孩对美的所有追求,一度让女儿心生怨恨,逆反心理滋生。但在女儿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朋友的一席话,又让她们深刻的认识到父亲之所以如此的刻薄严厉,的确是在为她们好。印度男尊女卑的环境,女人的地位暂且不讲,每个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前途,这点永远都不会错。这部电影有很多的评论,批评父亲太过的自私,不该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女儿的身上,让她们失去了作为女孩应该有的童年。但它不影响一个父亲为了子女的将来所做出的努力,毕竟父亲和母亲约定的训练期限是一年,从这点出发,父亲是绝对是个好父亲,父亲发现女儿身上摔跤的天赋,并将这种天赋经过自己坚持训练培养,最终女儿取得了成功。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他们的女儿也有可能像印度很多的女性一样,早早的结婚生子,过着黯淡无光的生活。

孩子的教育培养,我们还在路上。相信只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会收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你有什么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