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品项王

读《史记》品项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英雄末路无惧,儿女情长动天

    ——读《史记》品项王

                                      文 / 网风

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我最喜欢读得莫过于4个片断: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汇自刎,这4个片断可以用4个词概括:勇猛果敢、优柔寡断、儿女情长和侠肝义胆,虽然这4个片断不足以完全丰满《史记》中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形象,但通过对这4个片断的阅读,一个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的形象便已经跃然纸上,其所言所行让人不由得让你又爱又恨又敬又悯。在这4个片断中,我最最喜欢阅读的就是四面楚歌声中的垓下之围的这个片断,文字虽少,但画面感极强,能给人无穷的联想,稍加推研便会产生身临其竟之感,其悲剧之美更是直抵人心,愈是揣摩愈是欲罢不能,愈是五味杂呈,愈是觉得项羽可亲可敬。

少年时在乡下农村听大鼓书,多是在农闲时夏秋之夜,皎洁的月光如水银泄在地面,与众乡邻光了膀子或蹲或坐在说书人旁围成一圈,在那一声紧似一声“咚咚咚”的鼓点声中,西楚霸王便“闪亮登场”,从少时立志学“敌万人”的兵法开始,到遇见秦始皇巡游天下时夸下海囗说“彼可取而代之”,无不显示着项羽的与众不同。《史记》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过人,即便是随因杀人而潜逃的叔父项梁躲在吴地,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是惧怕他。武功盖世,又玉树临风,如果生在当下,取代姚明那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等到项王的“保护神”——叔父项梁战死,项羽已从一颗小苗去成了苍天大树。在跟随上将军宋义率领军队救援赵国攻打秦国的军队时,一言不合就出手,项羽在早晨参见宋义时当场斩了宋义的脑袋,此举立刻威震了家乡楚国,更是让天下诸候侧目。侍到巨鹿之战时,项羽破釜沉舟,率领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在众诸候的围观下上演了一场惨烈的“英雄秀”,在大战获胜之后,众诸候将领“膝行”跪着进入辕门也就不足为奇了。有兵有枪有骏马有美人,又拥有无人能抵的盖世武功和少有人能及的“颜值”,在四面楚歌之中,怎能不为西楚霸王痛别美人虞姬和骏马骓而惋惜不止,又怎能不为项羽与虞美人的儿女情长而唏嘘不异?

等到读了中学,更是被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所深深打动。待到第一次高考前夕,读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副传世对联时,立刻被这幅对联描写出的决心和气势所鼓舞,在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于次年的复读时光中,我常将此对联抄在不同的笔记本和各科的复习资料的扉页上,也算是从这幅对联中汲取了一点小小的力量。于是,在内心的深处更加崇拜如项羽、勾践等人在勇猛果敢和意志坚定中展现的英雄气概。

《史记》中的原文片断如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悲莫悲乎英雄末路,叹莫叹乎儿女情长。据说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这倒也符合史记记载的言外之义。从“美人和之”多少能推断出虞姬的大义凛然和处便不惊。随着戏剧和演义的盛行,虞姬忠于爱情的美德传颂至今,她的感人故事,虽然基本只是民间流传的传说,但是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现在流行于世的“霸王别姬”,是最为动人民间传说之一,说是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

读《史记》品项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据《史记》中司马迁所言,项羽的眼睛有两个童孔。于是有了后来的这首《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诗的大意是借讽刺围攻项羽的曾经的部将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后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早知如此,还不如像虞姬那样样自刎于楚霸王帐下而百代留芳。

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绝世容貌如何?《史记》并未载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三大优势,不然也不可能让西楚霸王为之钟情。从历史和政治上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开国之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过去,项羽在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这更让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这些后来人觉得项羽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比起刘邦来也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这不禁使我又联想到貂蝉与吕布,勾践、夫差与西施。自古以来,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但在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思想作俑下,男人的占有欲被极大地激发,英雄不是到了末路,又哪能有感天动地的儿女情长?

从《史记》这段简短的文字记载可以推测,在项羽戎马倥偬的一生当中,在紧张的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之时,作为妻子的虞姬,应该是自嫁给项羽后一直在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项羽予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为项羽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或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等语予以抚慰。甚至不排出为项羽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䧟阵。也或许她就是项羽坚强的后盾,是项羽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励着项羽越战越勇。

纵观《项羽本纪》全文,感觉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人,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男人。人性是复杂的,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我曾粗略做过统计,仅《项羽本纪》一文记载项羽亲自参与斩杀、坑杀、烹杀等各类非两军对峙时的残杀就多达13处,少则杀1人,多则杀几十万人,活脱脱一架杀人如麻的机器。这一回垓下之围,起源于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虽然靠着一支画戟,在左右奋力相帮下,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垓下自己的军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这是他自起兵以来少有的失败,也是最大的一次失败。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楚兵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四处逃散…… 此情此景,项羽怎能不夜不能寐?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心潮澎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半夜揽衣起床,帐幕内把酒疗伤,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和给他无穷动力的良人,慷慨悲歌自会应景而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明知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事业就要烟消云散时,项羽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穷途末路,项羽猜想着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所面临的多种可能,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虞姬在旁听了,不可能不产生共鸣,这使悲剧之美达到了极致。据传,虞姬泣不成声,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这使我又想起莎翁笔下的朱丽叶,在从棺材中醒来后发现一旁已服毒殉情的罗密欧时,坚贞地拔出罗密欧身上的佩剑,义无反顾地刺向自己并倒向罗密欧尸体时的勇敢与坚决……

项羽遂后跨上战马,杀出重围后,在乌江边无处可逃,便将爱马乌骓赐予乌江亭长,然后原路返回于汉军交战,怒斩汉军数百人!杀的汉军连连惨叫,自刎于江边之前又特将自己的头颅赠与了叛别的故将,汉军又因争抢项羽的尸首死了数十人,最终抢到的5人得以封侯。据说,这一年项羽才31岁。据说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而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后来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据说宋词词牌名《虞美人》就因此得名。

我没去过虞姬庙,据说此庙有幅对联,上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下联是: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横批犹令人萧然起敬:巾帼千秋。

读《史记》品项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彭城之战中,刘邦从彭城一路落荒而逃经睢水过沛县,在楚军的骑兵追击之下,为了自己活命,情急之下的刘邦竟然将自己亲生骨肉的一对儿女反复推下奔驰的马车,所幸每次都被部将夏候婴扶回。等到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以烹杀刘父威胁刘邦投降时,厚颜无耻的刘邦竟然以“希望分一杯肉羮”作答,这比及霸王别姬之情之景,人格高下立见。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并提倡“立功、立德、立言”,把立功排在第一位也绝非随意而为,在泱泱神州大地之上,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最令炎黄子孙疯狂的绝不是金银珠宝等财富,也不是壮士娇娃等美色,而是权力,因为权力带来的远远不止前两项的“殊荣”。也正是如此,传统文化中常常鼓励隐忍和算计,常常赞扬一切不择手段地追逐和摄取,哪怕在追逐的途中昧了良知,哪怕在追逐的途中流血牺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悲哀所在,也是人性善恶中的悲哀所在。依照这种成王败寇的庸俗的“成功学”的观点,项羽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刘邦在大大小小失败了无数次之后,最终却反败为胜,而项羽仅此一次失败,就葬送了江东八千子弟的“共同梦想”,自信而无耐心,勇猛而无沉静……但天下又有几个完人?项羽令后人敬佩而又令后人惋惜,这是历史和人格的魅力所在,也是李清照那首《夏日绝句》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在今天的我看来,项羽的人生虽热短暂,并且未能最终败刘邦而被定义为失败者,但他的人生依然充满了意义,自信、积极、勇猛、专情……来过、活过、爱过,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出卖自己的良知,还获得了忠贞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威震亚、欧、非三洲的凯撒大帝,在临终时对待者说:“我死后,请你们把我的两只手放在棺材外面,我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看看,世界上自以为是很伟大的人,如我凯撒大帝一样,死后的我们都是两手空空。”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从更广阔的时空看,每个人不过是宇宙或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埃,终究要如烟云般飘散。

窗外骄阳似火,虫声唧唧,我在想:如果凯撒大帝重新活过来,如果项羽不在垓下被围,他们的一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2018.8.3以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记》品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