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我用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看完第一遍,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就写点读这本书时候的一些心得,以及第一遍阅读时没看懂的地方,但仍有疑惑不解之处,姑且记录之。

作者迈克•贝克特尔(Mike Bechtle),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有多年的大学及政府部门的从业经验,现任富兰克林科威公司(Franklin Covey, 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Stephen R. Covey博士创建)高级培训顾问,先后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2500多场研讨会形式的讲座,是名副其实的金牌培训师。著有《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自信谈话第一书》《疯狂行为学》等畅销书

我把这本书的标签定为:沟通  心理学  社交  人际关系,便以后查阅之。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_第1张图片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本书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我们应该接受并且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去沟通和交流,以维护和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并给予了衷心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

坚持自己的个性,让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很容易处于极端。比如内向的人想要成为外向的人,因为似乎看起来外向的人应对种种的人际关系或是生活总是更为自如灵活。于是很多人煞费苦心地改变自己的性格特征,最后却是努力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变得更加沮丧。

其实无论我们偏向于安静或是表达,这都没有错,极力去改变自我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前提是采纳适合自己的技巧,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和性格特点。后者的优势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前者,比如内向型的人在倾听方面往往更具优势,如此可以借此观察和反思,学习其他人沟通的技巧。


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让自己变得更有趣

孩子是天生就好奇的,喜欢问为什么,自然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如此说我们也曾是孩子,因此我们也曾好奇过,只是我们大多数的好奇心正在衰退,衰退系数和年龄似乎成正比。

成年人最大的障碍在于已经所拥有的价值观或知识体系。在《后会无期》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益”。是的,我们的目的是将工作或学习做好,没有必要挑战不同的方式。面对考试不求甚解,浅尝辄止;面对工作讲究兵贵神速,马到功成,这都在一定程度加速了好奇心的丢失。

充满好奇的往往都是“沟通达人”,越是好奇我们能够交谈的话题越多,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各个话题都精通,但是每个领域略知一二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培养好奇心的几个方法

1.寻找你平时不怎么注意的事物,听听自然的声音;沿着陌生的街道走走......

2.像孩子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

3.探索每次交谈的未知领域,挖掘一开始你并不知道的信息


学会提问,让沟通更加深入

因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

一般来说,封闭式提问只需一两个词语就可以回答,比如“是”或“不是”。如果你需要他人的基本信息,这类提问就是不错的选择。在交谈刚开始的时候,封闭式提问是不错的出发点,这就像打开一个你知道里面藏有宝藏的地下室一样。不过,一旦进入其内,你就想要利用开放式提问开采宝藏了。

开放式提问很难用一两个词回答,回答者自然会拓展其思路。如果运用得当,开放式提问会有很多益处。

有效提问的技巧

1.开始交谈时,不要选择比较难回答或者比较深奥的问题。 一开始就提出比较深入的问题,对方会很吃惊。

2.选择开放式问题时,要确定这些问题的针对性,如果选择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回答也就有了一定的范围。

3.开放式的探索工具:Who(谁)?What(什么)?When(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How(怎么样)?Why(为什么)?

4.仔细倾听对方的回答


拆掉思维里的墙,改变思维模式

当我们不理解他人的观点时,我们会做出各种假设,猜测对方在想什么。而且,一旦做了猜测,我们就会错误地将其当作事实,进而以此为根据采取行动。我们要把自己对于观察的解读和真正观察到的分开,这一点很重要。

需要拆掉的思维之墙

· “别人都自信满满,偏偏我不是。”

· “要想交谈顺利,就得让别人喜欢我。”

· “一定要掌控谈话。”

· “我如此少言寡语,根本无法顺利交谈。”

· “得准备很多话题才行。”

问问自己:“如果接近对方,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尝试一下,看看事实是否和你的假设相吻合。多数情况下,结果都会让你非常意外,非常惊喜。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对方“不来电”,如果如此,你不妨优雅地结束这次交谈,然后尝试和其他人交谈。

改变思维模式 的“镜头”

有一句话说:我们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一定程度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比如今天下雨,有人就觉得这是不好的一天,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思维模式起到了一个镜头过滤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1.接受

接受交谈的结果:要认识到,并非每次交谈都会完美无缺。当我们追求完美时,我们会发现每次交谈都无法如愿,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完美”并能够为每一次顺利交谈或进步而增强自己的自信,你会对以后的交谈无往而不顾。

接受真正的自己:只有先接受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才会产生。要认识到,我们并非粉墨登场的演员,他人也非台下的观众。我们彼此是相互影响,相互分享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收获让人满意的交流,双方才会奉上真实的自我。

2.积极

交谈的目的是建立联系,而不是让他人永远记住你。

如果你本身好静,那就不要将自己和在场最外向的人相比较。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就像拿着苹果和橙子比较没什么两样。关键在于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学会与其和睦相处。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由内而外地形成积极的观点,进而吸引他人。

3.感恩

每个人似乎都很忙,因此,时间也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有人花时间和你交流,他们就是在送给你最宝贵的礼物。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你就会改变和他人交流的方式。


区别“高效沟通”与“有效沟通”

高效和有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说,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回复邮件,将它们从“待办事项”中清除似乎很容易。但是,这些邮件并非件件重要,即使我们迅速回复,我们也很可能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任务。我们将重心放在了“正确处理事务之上”,却忽视了“处理正确的事务”。高效就是“正确地处理事务”,有效就是“处理正确的事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沟通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不管何时,都不要忘记面对面交谈的重要性。毕竟,人际关系中真正重要的是人,技术不过是加强人际关系的工具。

【评点

1.学会认识、接受真实的自己,我们不必一味追寻他人的成功而失去自我,落入循环的痛苦之中

2.沟通也是可以训练的,掌握一些沟通的基本准则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

感悟:

书里有一个关于内向和外向性格的小测验,我们通常以为事情往往是非黑即白,但是却很少考虑第三种情况。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内向型,测试结果发现既不是内向也不是外向,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许不存在绝对的内向与外向性格,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个人的经历与知识也会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其眼界视野、世界观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

重新定义

“内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独处就可以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并不一定很害羞,但是,在和一群人相处之后,他们更需要个人的空间。

“外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人越多,他们越是活跃。

【精彩摘录

1.所有的交谈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真正在意对方,将对方放在你心上。

2.要想人际沟通更有成效,就要具备两个基本的事实: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并接受对方。

3.人们又有怎样的基本要求呢?很简单:被理解,被赞赏。被理解意味着他人将时间和注意力集中于我们,将精力倾注于我们;被赞赏意味着他人喜欢我们,并示意和我们建立联系。

4.对于外在世界,我们要充满期待地去探索。探索是弄清楚自己手中的工具,用这些工具发现和他人的共同兴趣,拓展新的交谈领域;充满期待的意思是期望这场让人兴奋的旅程。

5.希望他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待他人。以己推人,考虑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如果整个交谈过程中你喋喋不休在发表看法,他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6.交谈中你只需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你没有办法控制他人的回复,因此也不要让他人的回复影响你的观点。

7.对于一个经历痛苦的人,不要试图去‘证明’什么,拥抱、紧握对方的手或者一个亲吻就足够了:这些才是悲痛真正需要的,而不是逻辑推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任何人都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