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

2018.3.24来北京参加研究生复试,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

复试期间在北京逗留了几天,说说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吧。

住宿

来北京考试,住了中低档宾馆。我之前没在一线城市住过宾馆,感觉价格很贵,可能这就是一线城市的情况吧。但是住宿条件也是醉了,各种无窗而且空间也很窄,让我很不适应。另外房间的隔音效果也不好,不知道是我住的酒店如此,还是这种档次的就这样。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咱不够有钱呢。唉!

吃饭

我爸跟我聊天,问我来北京有没有吃北京的特色美食。我无奈地回答,没有。我感觉北京真正有特色的美食应该要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吃到吧,而我又没有时间大老远跑过去吃(我是来考试的)。所以来北京没吃什么特色美食。

虽然去了一些店,说是北京特色,但我强烈怀疑这些特色的真实性。因为这种店感觉在一线城市都有的,没什么特别的。

有些店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比如兰州拉面、东北饺子馆、湘菜馆、川菜馆。来了北京之后发现这种店也很多,不同的是,比例不大一样。可能北京是北方的大城市,所以比较多北方的人在北京开餐馆吧,所以饺子馆、面馆、饼店之类的比重明显是要比南方大的。

交通

北京的地铁跟广州的地铁差别不大。若说真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可能是北京地铁票是张软卡,广州地铁票是塑料圆币吧。

北京的公交比较奇葩。其他城市都是统一价格的,有两元、有一元。但是北京的公交是两元起步,然后每5公里还要再加一元。这种操作这是奇怪。而且带来的副作用是,有公交卡的乘客,要刷两次卡,上车一次,下车一次,然后据此来扣费。

那没有公交卡的乘客怎么办呢?答案是按路程距离买票。公交车有专门的售票员坐在一个地方负责售票。你上车后告诉他/她你要去哪里,然后按此收费。这是奇葩的操作,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而且公交车上还有专门的治安人员,负责维持秩序。真的有必要吗?

北京的公交很多还不是电动车。不明白为什么北京环境污染那么严重为什么没有大力推行电动的公交车。也许是成本问题,也许是利益集团阻挠,不明白。

另外,北京的地面交通还真是超级堵。非通勤时间,公交都走的很慢,真不敢想象通勤时是什么情况。地图导航经常出现,公交比骑行慢的情况。所以我经常选择骑行,但是雾霾真是太可怕了。

建筑

早就听说北京房子不高,没什么高楼大厦。来到北京之后才发现此言不虚,很多房子甚至只有2、3层。商品楼基本也没有超过20层的。坐在公交上,望向窗外基本没什么楼是看不到顶的。

而且北京因为是政治中心,所以有很多政治、军事相关的建筑,占地很广,但是楼层有很矮。建筑楼层普遍不高,导致北京的空间利用率很低,间接导致北京需要不断向外扩张,进而导致了巨大的通勤压力。如果北京的楼层可以造的高一点,空间利用率高一点,也许人们可以住得更舒服一点,通勤压力也会小很多吧。

雾霾

来了北京的那天,坐高铁从广州过来。高铁过了武汉站之后,天空就越来越灰蒙蒙了,那是因为雾霾的缘故。越往北雾霾越严重,到石家庄站时,已经很严重了。一眼望去,都是黑灰色笼罩着的平原地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到北京辖区后,天空反而变蓝了,是那种淡淡的蓝。一看空气质量,居然是良好!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不错。

之后几天也还能见到蓝天,但是天空越来越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迅速地从一开始的良好变成轻度污染、中毒污染、重度污染。到今天,测量值已经报表了,天空也完全变成了黄色。

短短几天的时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剧烈恶化,真是让人伤不起啊。走在大街上,手机屏幕很快就沾满了灰尘,太可怕了。

总结

来北京之前,对北京充满想象。而且基本想的都是北京的繁华,对北京被人诟病的雾霾却想的不多。毕竟是首都,而且是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是超级高大上的城市吧。

来了北京之后,发现北京没有想象中好,有些失落。而且雾霾真是太可怕了,让人对周围的建筑和景点都提不起兴趣。同为一线大城市,个人感觉广州的生活条件要比北京好。

但是北京应该是有我还没发现的魅力,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忍受高房价、恶劣的环境留在北京。正如得到专栏“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的主理人香帅老师所说,虽然北京雾霾很严重,但是北京有北大啊。这是香帅老师要留在北京(甚至爱上北京)的原因。

每个留在北京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爱上北京的理由。我爱上北京的理由还有待进一步的寻找。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