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b.cbdio.com/222/index.html 直播数博会 5.27日全天@凯悦酒店负1楼宴会厅2
1、先锋人物主题演讲一:全球区块链技术现状拆解;
2、可信技术——区块链安全是根本的出路;
3、区块链技术改变社会;
4、区块链非线性式爆发式发展;
5、全行业区块链生态系统;
6、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7、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启动仪式;
8、深度对话(圆桌)一:区块链技术的开源vs商业化;
9、先锋人物主题演讲二: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与商业化;
10、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展望;
11、先锋人物主题演讲三:全球区块链技术应用;
12、构筑互联网金融安全新生态;
13、区块链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体系中的应用;
14、区块链平台和关键现实应用;
15、布比区块链的探索;
16、深度对话(圆桌)二: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http://zb.cbdio.com/222/index.html 直播数博会 5.27日全天@凯悦酒店负1楼宴会厅2
1、先锋人物主题演讲一:全球区块链技术现状拆解;
2、可信技术——区块链安全是根本的出路;
3、区块链技术改变社会;
4、区块链非线性式爆发式发展;
5、全行业区块链生态系统;
6、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7、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启动仪式;
8、深度对话(圆桌)一:区块链技术的开源vs商业化;
9、先锋人物主题演讲二: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与商业化;
10、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展望;
11、先锋人物主题演讲三:全球区块链技术应用;
12、构筑互联网金融安全新生态;
13、区块链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体系中的应用;
14、区块链平台和关键现实应用;
15、布比区块链的探索;
16、深度对话(圆桌)二: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11:48 2017-05-27
蔡维德:谢谢主持人!我叫蔡维德,今天很荣幸参加这个论坛的主持人。我刚才跟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老总谈了,他说我们的论坛一定要在12点15分结束,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很快的请我们的来宾上来,就不特别的介绍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听他一言,而不是听我对他的介绍。
首先第一个嘉宾就是Brent Xu,他是Consensys公司的总监,Consensys是以太坊的公司最大的公司,他今天介绍一下关于以太坊方面的信息。
- 第二位是JulianGordon。
- 第三位嘉宾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
- 第四位是量子链的高级工程师徐小龙先生。
- 第五位嘉宾是中国风险及控制服务的合伙人季瑞华先生。
- 第六位嘉宾是IBM公司标准与开源技术的程海旭先生。
掌声欢迎他们!
首先我想问一下嘉宾,刚才我们谈到说很多区块链都是开源的,他们觉得比较难,有的公司做区块链,有的不做区块链,不开源。我想大家谈谈说为什么要开源,为什么不开源,开源的话怎么赚钱,不开源的话怎么赚钱。比如我们怎么样一个合作的模型,因为产学园的合作一直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我在美国教书三十年,很痛苦的三十年,跟牧业界合作一直都是很痛苦的事情,一言难尽。
首先我们先看开源,有没有哪位嘉宾愿意先发表言论?
2017-05-30 雷锋网 区块链开源项目如何实现盈利? | 数博会2017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5月27日,2017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在贵阳举办。会上,Consensys企业总监Brent Xu、超级账本亚太区总裁Julian Gordon、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量子链高级工程师徐小龙、普华永道风险及控制服务合伙人季瑞华、IBM公司标准与开源技术的程海旭出席并参与了“区块链技术的开源与商业化”圆桌对话。主持人是北航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天德科技首席科学家蔡维德。
以下是对话实录,雷锋网AI金融评论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蔡维德:第一个问题是怎么看待开源?
何宝宏:开源现在已经成了整个行业创新的驱动。现在不是开不开源的问题,而是企业要做生态必须要开源,除非它已经成为区块链行业的顶级老大。
徐小龙:我来自于量子链,这个项目来自于开源社区,用到了比特币跟以太坊的开源技术,所以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开源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区块链从诞生开始就自带开源基因,区块链是一个可信任的去中心化的技术。我认为这两个关键词——可信任跟去中心化都依赖于开源方式。如果你代码不开源,那我凭什么相信你?其实代码的开源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如果代码属于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能控制这个软件的走向,但是如果是开源的,我们可以共同来维护这个项目,可以让它变得更好。
季瑞华:我们一直相信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应用系统,并不是把一个商业应用去套到公司业务中,实际上我们真正搭建的是一个生态圈。而开源就显得非常重要。刚刚主持人提到怎么赚钱,可能大家还记得最初玩电脑游戏是要买点卡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游戏是免费下载。所以价值其实会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并不是说开源就不赚钱了,商业模式将发生转变。企业还需要保障区块链的可信,保障它能真正具体到企业价值,盈利模式将不再只是贩卖软件。
程海旭:我在IBM负责开源技术和开放标准。我将从三方面谈为什么IBM选择将区块链开源。
- 第一,从区块链对社会的价值上。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交换信息的方式,而区块链将会改变我们的交换价值。互联网之所以成功,开放标准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认为区块链不应该被一家投资和控制,它应该是开放的,整个社会都能来参与、受益。
- 第二,生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从生态的角度,开源以后,大家能够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然后共享成果。
- 第三,开源就意味着选择。现在如果不做开源,你有可能供应链锁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源给予了更多的选择。就如同无论一家公司有多优秀,拥有多少优秀人才,但一定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
蔡维德:我们的嘉宾都是支持开源的,英文讲就是帮魔鬼说话。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银行最终选择的是不用开源的数据库?所以其实并不能说开源就可信。再举个例子,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开源项目,但知道多少失败的项目呢?大多失败的开源项目根本都没听过。开源与否其实是一个生与死的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随便就说它必须开源,那等于是别人拿走它的技术,因此还是有很多公司选择不开源,特别是小公司,所以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何宝宏:刚才我已经表达了我的观点了,顶级的企业可以不开源。第一的企业从来不开源。一般都是后面的企业抱团(社区)取暖。开源和闭源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问题。开源开到一定程度时,它就又走向了闭源,这是一个螺旋的问题。开源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徐小龙:我个人认为开源有时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看似企业是把自己的技术都开放出来给了别人,但收获的可能更多。尤其区块链技术是刚起步。同样也体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特斯拉。它刚出来的时候就说要全部开源自己的专利,那个时候跟它竞争的不是其他的新能源汽车,而是传统车商比如通用,到现在我们来看他的商业化做得也不错。
蔡维德:有人说开源是羊毛,软件开源后,会有大量的供应商冒出来。所以说开源的企业是羊毛,或者是老大,有钱才开源,不然的话还是存在问题,大家如何评论?
Brent Xu:我讲一讲不同的观念。从以太坊角度上看,我们可以从代币经济的角度去看开源。实际上,我们有不同的方式去接入技术,如果再深入地看这种代币化,可以看到个人是可以参与到这个环境当中,能够接入到不同形式的区块链当中。而且它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实现去中心化。这样一来,所有的编码者不会只受限于一个供应商,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参与方当中去开发和接入。这种新的基础架构就是我们的运作方式,我们希望一起合作,形成不同的动态。这就又涉及到私有化,即信息数据的私有化,以及私有链与公有链平台之间的互动和互操作性。所以我们现在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开源。
目前已经开发了很多的软件,但它们可能无法适应未来的需求。我们期待着区块链的发展,但是任何单个的公司或者研发经费都无法支持区块链的发展,所以开源才是开发区块链的正确方式。
而问题在于具体如何操作。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形式,比如Linux基金会会确保能够保护开发者,也确保各个行业都能够参与。我们要有一个生态系统,健康可信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项目,所以我觉得开源是一个正确的方式。当然具体去做也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区分什么是好的开源,什么是成功的开源,我们认为要做正确的事情,要互信,通过治理来解决信任的问题。
徐小龙:如果一个企业做了一条公有链,但是是闭源的,没有人会用。如果不开源,我觉得很难让自己为更多的人接受,这是目前的局面。但是我不认为开源跟闭源就是完全对立的。开源是个相对的事情,公有链向所有的人都开放代码,联盟链也在合作的企业之间开放代码,这也就是一种内部的开源方式。
程海旭:刚才蔡教授提到,开源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们观察到,若想开源项目成功,就必须是OPEN的治理模式。如果是一个公司自己玩,技术方向还是他自己说了算,这跟闭源没什么区别。而开放的治理模型是让每个贡献者在这个开源社区里面都有声音,对社区的贡献能够被认可,这样才会让开源社区健康地发展,推动开源项目的成功。因此开源是一个生态社区的问题。
11:482017-05-27
蔡维德:谢谢主持人!我叫蔡维德,今天很荣幸参加这个论坛的主持人。我刚才跟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老总谈了,他说我们的论坛一定要在12点15分结束,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很快的请我们的来宾上来,就不特别的介绍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听他一言,而不是听我对他的介绍。
商业化
首先第一个嘉宾就是Brent Xu,他是Consensys公司的总监,Consensys是以太坊的公司最大的公司,他今天介绍一下关于以太坊方面的信息。
第二位是JulianGordon。
第三位嘉宾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
第四位是量子链的高级工程师徐小龙先生。
第五位嘉宾是中国风险及控制服务的合伙人季瑞华先生。
第六位嘉宾是IBM公司标准与开源技术的程海旭先生。
掌声欢迎他们!
首先我想问一下嘉宾,刚才我们谈到说很多区块链都是开源的,他们觉得比较难,有的公司做区块链,有的不做区块链,不开源。我想大家谈谈说为什么要开源,为什么不开源,开源的话怎么赚钱,不开源的话怎么赚钱。比如我们怎么样一个合作的模型,因为产学园的合作一直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我在美国教书三十年,很痛苦的三十年,跟牧业界合作一直都是很痛苦的事情,一言难尽。
首先我们先看开源,有没有哪位嘉宾愿意先发表言论?
2017-05-30 雷锋网 区块链开源项目如何实现盈利? | 数博会2017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5月27日,2017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在贵阳举办。会上,Consensys企业总监Brent Xu、超级账本亚太区总裁Julian Gordon、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量子链高级工程师徐小龙、普华永道风险及控制服务合伙人季瑞华、IBM公司标准与开源技术的程海旭出席并参与了“区块链技术的开源与商业化”圆桌对话。主持人是北航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天德科技首席科学家蔡维德。
以下是对话实录,雷锋网AI金融评论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蔡维德:第一个问题是怎么看待开源?
何宝宏:开源现在已经成了整个行业创新的驱动。现在不是开不开源的问题,而是企业要做生态必须要开源,除非它已经成为区块链行业的顶级老大。
徐小龙:我来自于量子链,这个项目来自于开源社区,用到了比特币跟以太坊的开源技术,所以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开源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区块链从诞生开始就自带开源基因,区块链是一个可信任的去中心化的技术。我认为这两个关键词——可信任跟去中心化都依赖于开源方式。如果你代码不开源,那我凭什么相信你?其实代码的开源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如果代码属于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能控制这个软件的走向,但是如果是开源的,我们可以共同来维护这个项目,可以让它变得更好。
季瑞华:我们一直相信区块链并不是一个应用系统,并不是把一个商业应用去套到公司业务中,实际上我们真正搭建的是一个生态圈。而开源就显得非常重要。刚刚主持人提到怎么赚钱,可能大家还记得最初玩电脑游戏是要买点卡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游戏是免费下载。所以价值其实会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并不是说开源就不赚钱了,商业模式将发生转变。企业还需要保障区块链的可信,保障它能真正具体到企业价值,盈利模式将不再只是贩卖软件。
程海旭:我在IBM负责开源技术和开放标准。我将从三方面谈为什么IBM选择将区块链开源。
- 第一,从区块链对社会的价值上。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交换信息的方式,而区块链将会改变我们的交换价值。互联网之所以成功,开放标准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认为区块链不应该被一家投资和控制,它应该是开放的,整个社会都能来参与、受益。
- 第二,生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从生态的角度,开源以后,大家能够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然后共享成果。
- 第三,开源就意味着选择。现在如果不做开源,你有可能供应链锁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源给予了更多的选择。就如同无论一家公司有多优秀,拥有多少优秀人才,但一定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
蔡维德:我们的嘉宾都是支持开源的,英文讲就是帮魔鬼说话。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银行最终选择的是不用开源的数据库?所以其实并不能说开源就可信。再举个例子,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开源项目,但知道多少失败的项目呢?大多失败的开源项目根本都没听过。开源与否其实是一个生与死的问题。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随便就说它必须开源,那等于是别人拿走它的技术,因此还是有很多公司选择不开源,特别是小公司,所以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何宝宏:刚才我已经表达了我的观点了,顶级的企业可以不开源。第一的企业从来不开源。一般都是后面的企业抱团(社区)取暖。开源和闭源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问题。开源开到一定程度时,它就又走向了闭源,这是一个螺旋的问题。开源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徐小龙:我个人认为开源有时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看似企业是把自己的技术都开放出来给了别人,但收获的可能更多。尤其区块链技术是刚起步。同样也体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特斯拉。它刚出来的时候就说要全部开源自己的专利,那个时候跟它竞争的不是其他的新能源汽车,而是传统车商比如通用,到现在我们来看他的商业化做得也不错。
蔡维德:有人说开源是羊毛,软件开源后,会有大量的供应商冒出来。所以说开源的企业是羊毛,或者是老大,有钱才开源,不然的话还是存在问题,大家如何评论?
Brent Xu:我讲一讲不同的观念。从以太坊角度上看,我们可以从代币经济的角度去看开源。实际上,我们有不同的方式去接入技术,如果再深入地看这种代币化,可以看到个人是可以参与到这个环境当中,能够接入到不同形式的区块链当中。而且它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实现去中心化。这样一来,所有的编码者不会只受限于一个供应商,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参与方当中去开发和接入。这种新的基础架构就是我们的运作方式,我们希望一起合作,形成不同的动态。这就又涉及到私有化,即信息数据的私有化,以及私有链与公有链平台之间的互动和互操作性。所以我们现在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开源。
目前已经开发了很多的软件,但它们可能无法适应未来的需求。我们期待着区块链的发展,但是任何单个的公司或者研发经费都无法支持区块链的发展,所以开源才是开发区块链的正确方式。
而问题在于具体如何操作。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形式,比如Linux基金会会确保能够保护开发者,也确保各个行业都能够参与。我们要有一个生态系统,健康可信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项目,所以我觉得开源是一个正确的方式。当然具体去做也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区分什么是好的开源,什么是成功的开源,我们认为要做正确的事情,要互信,通过治理来解决信任的问题。
徐小龙:如果一个企业做了一条公有链,但是是闭源的,没有人会用。如果不开源,我觉得很难让自己为更多的人接受,这是目前的局面。但是我不认为开源跟闭源就是完全对立的。开源是个相对的事情,公有链向所有的人都开放代码,联盟链也在合作的企业之间开放代码,这也就是一种内部的开源方式。
程海旭:刚才蔡教授提到,开源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们观察到,若想开源项目成功,就必须是OPEN的治理模式。如果是一个公司自己玩,技术方向还是他自己说了算,这跟闭源没什么区别。而开放的治理模型是让每个贡献者在这个开源社区里面都有声音,对社区的贡献能够被认可,这样才会让开源社区健康地发展,推动开源项目的成功。因此开源是一个生态社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