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都把青春献给谁(2)

【记忆】都把青春献给谁(2)_第1张图片
长篇记事连载

上一章在此

小时候那色彩斑斓的梦,小心翼翼的装进玻璃瓶里,希冀打开时,里面有着无数的星星在闪烁。

美国的家庭有禁足,我们家也与时俱进,篱笆架子之后的日子里,三天没能出去玩,每天固定的教室到家里。现在想起来是不是这段时间给我造成的记忆比较深刻,才有了我现在比较宅的一面,尤其是最后在河边被抓住胖揍好几笤帚。

村里的学前班没有正规的授课,只是教授简单的a(啊)、b(波)、c(次)、d(得),我们热衷的是在木板桌子上凿个窟窿,可不是为了看书(到初中才升级成偷偷看小说),是为了能从桌子上面把玻璃球弹进去,谁弹不进去,就挨弹脑门一下,为了不至于被弹脑门,回家在床上也得练上一会,食指指头经常被反震的又疼又麻。

别小看学前班,放学之后回家,只要拿出本子来,大人们可是不敢打扰的,他们对子女的期望都寄托在读书能有出头之日。记得是1987年吧,家里条件很是不好,写字练习的本子都是用的草纸,灰白色的,上面因为漂浆不干净留下一个个凸起凹下,铅笔怎么写都是歪歪扭扭的一行。有一次叔叔家的姐姐来看见一次,教了一招特别管用,用直尺在下面挡着,如此一来整齐的一行行跃然纸上,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初中二年级才改掉。

我的爸爸,少言,个子矮,说话确是个大嗓门。小时候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沉默,只记得和爸爸走的不近,甚至还对着干,有一次问爸爸你怎么这个矮丫,妈妈说:你爸啊,那时候在生产队干活,给压的矮了,小孩子问这干啥,一边玩去。妈妈就这样堵上了我的好奇心,她是从外县嫁过来的,离村里很远,难得有几个年头才舍得回去一次,晕车是一方面,还是不舍得钱,我都知道家里母鸡下蛋她藏在柜子,等镇上赶集的时候才拿出来,那天家里一定有好吃的。妈妈的姊妹兄弟多,舅奶奶家养着6个孩子,有一年特别不好才匆匆嫁过来了,一度村里聊天我还听说妈妈是被买来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沉默又或者装作听不懂的笑笑,特别讨厌这些闲着没事在墙根边乱说话的大娘们。


村里的大场(一家一块地方,整的很平整可以晾晒粮食)是我们最大的乐园,不仅仅在于空间足够大,而且每个季节收获的粮食都会拉到这里来。每年10月,各家各户都忙乎着收割稻子,一镰刀下去就是一把,如今想来那是田地间最优美的姿势了,因为这是食粮。怕别镰刀误伤,我的任务是每收割放好一个堆子,就用两撮稻子一绞,两头一系就成了。

【记忆】都把青春献给谁(2)_第2张图片
收稻子-百度图片

那时节用的是老虎机,别误会啊,是脱稻粒的一种机器,满村就两台,还是从县里借来的,多数人家如果排不上就用滚筒,就是一个滚筒上带了好多漏出来的倒三角,转动起来,拿少许稻子往上一放,突突几下稻粒就下来了。大人们忙的不可开交,后方慢慢隆起的草垛就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园,欢呼着,跳跃着,在草堆里肆意的翻来滚去,嘴里喊着连自己都莫名的词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伙伴陆续回家了,我家里离得远,怕走黑路等着家人一起走,躺在草垛边,耳边是场地机器的轰鸣声,微风袭来,在一片稻香中睡去。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床上。外间依稀有蜡烛的亮光。“孩子今天说要买个书包。”妈妈的声音。隔了好久才传来爸爸的说话声。

“后天赶集去买一个吧,我感觉你缝的那个包包挺好的,还耐用。”

“买就买吧”,我妈说,“看见其他人背着书包,这孩子也眼馋的很,下午地里干活时候老卖力气了,一个劲找我唠叨干好了要奖励下”。

又是安静了一会,“睡吧,明还得早起,孩子如果有这个心,能有出息了,买啥咱都买。”爸说。

蛐蛐不安分的叫着,在陷入一片静谧的夜中,感觉自己在幸福中行走。人生有许多个不同,道路会出现更多的弯折,爸妈的爱一直都在我的身边。这份爱,也许只言片语,更有不经意的表达,却难以磨灭伴随一生。

直到我的弟弟-佳艺的出生,还有小学的开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都把青春献给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