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绿槿红,正是其时”

“萍绿槿红,正是其时”_第1张图片
南阳卧龙区文化社区  王兵摄

“萍绿槿红,正是其时”_第2张图片
售文化社区一楼75平方56万 13中14小学区 电话15638968103

《“萍绿槿红,正是其时”  》 

文/王兵


一、白马传经

梅溪仙子吟南阳贵人乡皇太子刘阳词曰:

鬑鬑初髭白袍身,贤者江山迎圣尊。雷公雨师右相伴,东海之东猎大鲸。    佳气美人逢道泰,火德云官凤凰台。昔日新野曾忆否,平沙渺渺抵钩沉。

东汉第二个皇帝汉明帝刘庄原名刘阳,是南阳的“阳”,也是洛阳的“阳”。刘阳的母亲是鼎鼎大名的南阳新野县名媛阴丽华。

刘阳遣中郎将蔡愔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著共还洛阳,刘阳下诏为他们建精舍翻译《四十二章经》,世称白马寺。

《僧史略》:汉明帝阳城侯刘峻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出家,尼之始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的款识说明它是后汉东海王刘阳的作品。

近年发现之方城小史店摩崖石刻群,北京专家杨廉把造像时间定为北魏至唐,----《南阳宗教志》很早便有这样判断了。阳城侯刘峻出家地点在方城香山寺也说不定,因为谭其骧《陈胜乡里阳城考》述阳城县在今方城境内。

二、开疆拓土

博望侯们在阿富汗发现身毒商人卖中国丝绸,始知他们是循著茶马古道而来,可惜西汉在通西南夷方面建树几微。至到东汉永平年哀牢国内附,刘阳成立永昌郡,大汉的军政势力始达滇西边隅。

西汉的“西北丝绸之路”东起点在南阳缺乏物证,而东汉的“西南丝绸之路”起点南阳,有书证《后汉书》、物证方城摩崖石刻。

三、“白狼歌”

共同致富体现了刘阳实行民族团结政策的远见卓识。

《远夷乐德歌》:“大汉是治,与天意合。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多赠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屈伸悉备。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

《远夷慕德歌》:“蛮夷所处,日入之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深恩,与人富厚。冬多露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渉危历险,不远万里。去俗归德,心归慈母。”

《远夷怀德歌》:“荒服之外,土地土尧土角,食肉衣皮,不见盐谷。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峡,高山岐峻,缘崖石番石,木薄发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赐,怀抱匹帛。传告种人,长愿臣仆。”

四、一国两制

益州刺史朱辅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数岁,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敢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称为臣仆。

刘阳在位,西南夷请求内附是不需要交税的,只要承认是汉帝国的一部分即可享丝绸盐铁之利,至于五十年以外适当加税那是后话了。

五、“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窦宪一举而空朔庭,班固纪功颂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燕然勒石凯旋后不久,窦宪改封冠军侯。方到南阳郡的封地食邑—冠军县,窦宪即被赐死。威名大盛的窦宪结局悲惨,尤可惜文笔酣畅的班固因牵连受禁锢,余七表、天文志未完成《汉书》。

西汉冠军侯霍去病墓在邓州西北四十里,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墓在邓州西北四里。

六、平子“四愁”

张衡字平子,他所作《四愁诗》里的“貂襜褕”从衣字旁,解释为时装很贴切。“明月珠”呢?笔者考证它是一种发饰,语见李斯“宛珠之簪”句。社旗桥头镇珍珠河特产蚌蛤,传说秋夜月明中网之辄得珠粒,大者如黍小者如米,颜色有红蓝黄白,谓之宛珠。

南阳蒲山的青石被大量用于汉画像雕刻,近年南阳的“晚霞红”大理石走俏市场,这两种石材早已见诸《南都赋》“青艧丹粟”句,民国南阳学者张嘉谋对此注释:“县东有青山,石皆作油碧色”。青玉案似指青石书桌,以让受赠人伏案书信、诗赋,符合四愁的语境。

《四愁诗》还有“美人赠我金错刀”一句,有人把金错刀解释为刀币,其实金错刀也是南阳特产“五十炼刀”—炒钢技术一直到今天在南阳民间活动“炒铁花”中还有遗留。“金错”就是在佩刀刀削、刀柄和刀鞘部位镶嵌鎏金纹饰,参照《后汉书舆服下  》,以张衡的级别是享受不了金错纹饰待遇的,仅为“纯黑不半鲛”。

张衡身处庙堂之高,似乎并不缺乏奢侈品,他的“愁”是忧国忧民之愁。

七、鸿鹄之志

汉赋楚辞同是南阳汉画的文学脚本。汉画“两桃杀三士”,故事来源于诸葛亮喜欢的楚歌《梁甫吟》。南阳自古就有诞生英雄的土壤,青年诸葛亮长于斯,岂能不耳闻目睹楚地人改朝换代的壮举而心潮澎湃、引吭高歌?!

“躬耕南阳”,这句话的重心在于励志,----方城人陈胜辍耕于陇上并言鸿鹄之志,诸葛亮在乡野收租行走田间地头时唱著歌,他头脑里挥之不去的则是张楚国旧事。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圆方。”太祖刘邦的“四面”、“大风”语句虽为楚地大白话,然而对盲氓们的杀伤力惊人,堪称古代的中国好声音。汉朝尚黄赤二色,唱红歌能唱出江山来,你不信我信。

八、隐居求志

汪价云:“诸葛亮本琅琊人,徙于顺阳之石峡口,结庐而隐,寻徙入南阳之卧龙岗。(按:今裕州石峡口有小茅庵,唐时石记犹存。)又尝寓居于新野之野白岗,庄宅基址今为玉皇庙,古井尚在。(按:南阳卧龙岗碑阴载,新野地五顷,佃户张某佃种,亦先贤之遗迹也。)又唐县有诸葛庄,武侯之远田也,曾犁出古碑。(按:在县西桐寨铺,去南阳市六十里。)又尝居叶县之平山下,(按:现存隋开皇二年断石幢云:地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今山下少西有诸葛庙。”

九、上屋抽梯

陈寿《三国志》有“上屋抽梯”典故,是说荆州刺史刘表的长子刘琦当时很器重诸葛亮。

诸葛亮择良木而栖,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推测诸葛亮乐于做奔波南阳的小田官,理顺成章。不可避免地,诸葛亮在南阳郡治下的顺阳、裕州、新野、唐县、叶县等地留下了汪价所说的许多痕迹。

又有史料称,刘琦与诸葛亮是表亲关系。“臣本布衣”,实乃谦虚之词。

十、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何做到,诸葛亮补充说:“宠之不喜,辱之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简言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对南阳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的“仁”,孙子的“智”,在这个“千古人龙”身上做到了完美结合,诸葛亮在南阳众多名人中的认可度是最高的。

十一、“新官上任三把火”

典故来自诸葛亮。第三把火在赤壁烧了曹操的舰队,第一把火在博望烧的是漫天的芦苇巴茅,也说得具体。但第二把火烧新野他烧的什么东西?南阳人应该感兴趣。

南阳学者袁祖雨说在新野烧的是柘树,柘树的汁液是黑色的,用柘树叶养蚕所产黑丝的经济价值十数倍于普通丝,阴皇后族人得到这些技术特权似不意外。所以新野城乡到处载满的柘树枝成了诸葛亮退敌的助火之物。赵云用了硫磺焰硝引火后,敌人歼灭了,然而新野丝绸业却灰飞烟灭。

刘备领护著新野民众一路南逃,因为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蜀锦吴绫成为蜀国的国家财源,烧第二把火证明诸葛亮这个新官既懂军事又懂经济。

十二、“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襄阳记》:黄承彦者,高爽开朗,为沔南名士,闻孔明择妇,曰:“吾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不嫌貌丑,欣然许之。黄父即载送之。而时人以为笑谈,坊间流传此谚。

清朝朱子家训说:“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匣。”过踏实日子,贤惠比漂亮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萍绿槿红,正是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