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聊的旅行

     我一度怀疑自己有轻度的抑郁症,因为上大学得到百分百自由之后,我总是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无聊,社团,没劲;上课考试更无聊,兼职,就是为了挣钱啊,还是无聊,所有的事情让我觉得生活都只是指向空虚。

    当然我也没有去做过什么心理测试之类的,因为每次和朋友们吃吃喝喝没心没肺哈哈大笑的时候,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补一句,操,能笑成这样有个毛抑郁症啊,还能吃这么多,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的吧。

    是啊没事干,大学两年把学校附近的小吃店都吃遍了,兼职也换了好几份,本着一糙一天是一天自己对时尚美妆也兴趣不大,最多就偶然看下书,课是没办法认真上的,本身自己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也兴趣不大,加上老师上课的内容自己分分钟都可以睡过去,90%的出勤率是我最大的敬意了。我也知道可以喝的鸡汤很多,但我就是喝不下去。就这样,我盲目地,麻木地,像条咸鱼一样过了一天又又一天。

因为书还是偶尔会看,也常常看游记,朋友圈里面时不时有人晒出了一些风景美照让我不禁觉得,自己如果换个地方呆一段时间是不是就会有所改变。自己也觉得一些“间隔年”和“通过旅行寻找自我”的言论也很酷很有趣,再三思考,大二结束的时候我办了半年的休学手续,用之前兼职存的钱加上父母的一点赞助,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首站是杭州,但我并不打算写游记,在杭州呆了半个多月,算是深度游了。自己也会一个去爬山,一个人去看湖,坐上开的很慢的公交车,到一个古镇再慢慢地走。然后后面的整个路线就是,走了绍兴,苏州,接着去了上海和南京,从南京去了西安,然后去了武汉,从武汉去了厦门,最后从厦门回了广东老家。

    一口气堆砌了这些地方,并不是想说“好厉害啊走了这么多地方”之类的话,这个时代旅行达人比比皆是,而我最多算个半桶水的三流资深游客。因为预算有限,自己所有的吃住行都是按照最便宜的来,幸运的时候可以参加到打工换宿的活动。整个旅程中,一开始的时候新鲜感也是有,也确确实实在看到了一些很美的风景,心里也有过很短时间的平静。但更多的时候,一个人在路上暴走时,看到那些相差无几的古城,小镇,大同小异的商业街,街市里千篇一律的xx特产时,景点旁狂拍照的游客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自始至终像一个落魄的游客,四处游走,好多个离家千里身边也没有一个朋友可以分享的时刻,我反反复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啊,我为什么要一个人来看什么鬼风景,我即不失恋也不失业,连能拍照的单反也都没有,冬天的时候寒风一阵阵袭来,我问了自己一遍又一遍都没有答案。

但是在从每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路上时,我都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真的在前行,在飞机上看窗外的白云的时候,在飞驰的高铁上看到划过的雨水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看到那些慢慢闪过的景色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真的在行走,而不是一个对这个社会毫无输出的loser或者是一个一事无成一穷二白的无知大学生。

    可真的是吗?我真的有所改变吗?回想起这趟旅行的目的,我一开始给自己设定的,就是“没有目的”,看到风景就好,来段艳遇也行,旅途中能碰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好。但我又没有什么志向,打着“自我成长”的旗号四处游走,一开始,大概就是自己在已经上大学两年了自由了两年还只是一直泯然众人,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小有成绩,没有任何可以谈论的资本,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想着通过旅行有所改变,却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没有止境的行走最后带来的也不过是更多的空虚,我还是无处放自己的浮躁。

    临近春节回广东老家过年,不知道是因为思乡心切还是因为走了一些地方自己真的打开了某条神经线,老家的路上一直就零零落落地种了一些不知名的花,回去的时候都开着,这么多年第一次觉得这条走了十几年的路真的很美。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发现,其实问题不在于这趟旅行本身,不在于这个世界的风景本身,在于我自己,我带着一双枯燥无聊寂寞空虚的双眼去看这个世界,带着一个浮躁的心去找诗与远方,想借此标榜自己的青春年华与特立独行——可是哪有那么多诗与远方呢,身边有那么多细小的美好,自己都发现不了,如果自己无法接受平庸的自己,一趟旅行回来自己没有本质的改变的时候依然是平庸,依然是无法接受。生活的问题只能在生活中解决,当我打着“通过旅行去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旗号去旅行的时候,我或许就是在逃避,逃避那些没有声色的生活,逃避那个可能更糟更烂的未来——结果是,我逃不掉的啊。

    很矫情地说,我决定好好热爱当下的生活了,像很多鸡汤说的那样从小事做起慢慢改变,看到这里可能觉得前面废话连篇毫无重点无病呻吟,但这趟旅行并没有那么糟,它告诉我生活就是这样,因为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有点无聊又有点绝望,但你不得不爱它。咸鱼没有翻身,但生活在我眼里终于变得可爱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无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