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发表吴波先生对《客家大迁徙》之评论

《广州日报》发表吴波先生对《客家大迁徙》之评论_第1张图片


生命和文明在迁徙中碰撞融合与重铸(图)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近年来,有关“客家人”的书籍不断出版,研究东方“吉卜赛”部落这个项目也成为显学,如被列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的《世界客家文库》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近日,安国强先生新著《客家大迁徙》(上、下卷)同样成为热议话题。当代著名作家张胜友先生把客家人比作东方“吉卜赛”部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中,迁徙是伴随文明进程的生存常态。

据介绍,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诸如“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日益成为社会学的热门课题。梅州客家史研究学者安国强先生数载倾心于此,披阅典籍,纵览古今,编撰上下两大卷、煌煌百万言的《客家大迁徙》,从容回望千年客家的漂泊与酸楚,全景展示万里迁徙的创业与拼搏,探幽涉远,上下求索,既续写了客家史研究的新篇章,又弘扬了华夏文明的传承与接续。

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宽广的视野、酣畅的笔犁记述了秦汉、魏晋以来客家人的迁徙过程,追忆了迁徙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民族悲欢、地方兴衰、家族命运和个体追求,揭示出生命和文明在迁徙中的碰撞、融合与重铸,勾勒出各个时代和不同地域客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痕迹,让人能深刻领悟到客家千年的漂泊与拼搏、辛酸与甜蜜、光荣与梦想。

迁徙——客家历史最突出的外在特征。客家文化传承了中华古老的汉族文化,客家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先民不得已而举族踏上迁徙之途,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战乱、天灾所迫;二是社会政治的原因或人口膨胀的压力,政府进行移民;三是人们出于对幸福家园、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伴随着公元3、4世纪中原民众掀起的大迁徙,汉民族创造文明的步伐由黄河流域向东、向南迁播,华夏文明的中心,也不断向东、向南扩展。在一次次迁徙的大变动中,汉民族衍生出了八大民系,其中北方、吴、赣、湘、粤、闽北、闽南等七大民系皆以地域命名,唯客家民系不循此例,盖因她始终在路上,进而在世界形成太宽广的分布格局。行走是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方式,迁徙更构成了客家历史的重要意蕴。

 《客家大迁徙》从宏观把握。昔罗香林先生提出五次大迁徙理论,广为客家人所知晓,这种提纲式的归纳,虽说极快地普及了客家常识,引领了后世客家学的研究,但也未免使客家迁徙过程太过于简单化。考察复杂的客家大迁徙史,最要紧的是用全球史观去看待历史,突破传统,细化过程。因此,在写作中并不纠缠于客家民系迁徙到底有多少次,不纠缠于哪个家族或个体的迁转流变,不纠缠于客家人相对于各种少数民族的纯洁性,而是着眼于历史发展的全局与大势,摆背景,述源流,讲变迁,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布局与寻找客家人的迁徙轨迹。于是在书中您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大变局下,都有相当篇幅的背景交代,甚至事件的详细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州日报》发表吴波先生对《客家大迁徙》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