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课程分享

今天下午我花了2个小时与公司同事们分享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作为公司的内部讲师,能体会从课程准备到现场互动再到课后回顾的全过程,经验积累需要把每次的分享心得写出来,于是乎就有这篇文章.

思维导图课程分享_第1张图片
思维导图

准备工作:

1.我大概是2周前开始准备课程大纲,在这之前自己阅读过大概4本思维导图相关的书籍,N多篇文章介绍,相当于一次主题阅读了.

2.自己试用过多款思维导图软件,最早是MindManager,然后是Xmind,还有Imindmap,现在转用幕布.但作为第一次分享,应该强调手绘而不是软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3.参加过一次思维导图外训,也学到如何来安排一次思维导图分享.

以上经历能让我从整体上把握对于一个新手,应该如何让他接受/认识思维导图.

除了白纸和画笔外,最重要的是就是练习,只有自己画过,实践出真知.因此,我放了至少1小时的练习时间.

为了表述清楚,我还准备了大概20页的PPT,主要是为了引入思维导图的重点,大脑的思维方式,以及展示他人的手绘图.


现场互动-1:

2点05分开始,但仍然有人缺席,现场共分为4组,每组3-4人,不能再少了.我将课程大纲打印出来,提醒自己讲解的时候不要遗漏.

1.先请大家手机调静音//振动,强调下纪律,然后说明本次分享所用的工具:白纸和画笔.让大家开始关注这两样东西,明确目标和输出结果.

2.从提问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力,什么是思维导图?各位对它的印象是什么?

3.加上PPT展示,说明本次分享的主要内容,让大家心里有数,这样有人提前离场也能知道会有哪些分享要点.

4.关于大脑的思维方式的介绍,在白板上列出3项对比,让大家从心里上认同这一观点

    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

    文字与图片

    直线与曲线

大脑更倾向于后者,而我们都知道大脑善于思考,而不是记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载体来存储我们的记忆.这是一个转化,为了减少转化过程的信息丢失,我们需要用大脑喜欢的方式来输出和读取.这也是为什么思维导图是这样子的原因.

5.虽然我已经尽力缩短理论的讲解,大家看起来仍有些注意力涣散,于是,上图!通过几张TVB配角的照片,请大家辨识,基本上都能答上来是什么角色,或是脸熟,但问到这些演员的名字,基本上都说不上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印证,即大脑天生喜欢记图片.

第二波仍然是电视剧演员,大家都能集中注意力到图片上了,引起了一些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

前2波是先放图片,再放文字,第三波则反过来,先放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再上图,三重确认.我相信大家很容易就接受前面的观点了.

6.接下来是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我没有搬理论,而是不断在展示别人的手绘,通过图片请大家总结这些画的特征,即中心图像+分支+关键词+色彩.而且,从不同的手绘上也能总结出,思维导图的应用广泛,画风各异.少一些无意义的说教,多一些直接有效的沟通.

第一阶段花了大概40分钟.大家已经基本清楚思维导图是个什么样的工具了,目的达成.


现场互动-2:

1.这一阶段是集体创作思维导图,4个小组花1~2分钟时间讨论出一个中心主题,然后给定20分钟画出思维导图.

2.允许大家翻手机查看近期的热搜词和搜索排行榜以确定主题,这一步大家花了较多时间,实际要用5分钟才定出来.

3.20分钟的手绘时间还是很充分的,有一个小组甚至先画一个初步,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了更新版.

4.在这期间巡视各小组的进度,并且在剩余10分钟,5分钟和2分钟的时候加以提醒.基本都未超时.

5.完成手绘后,请各小组起身参观其他小组的成果,对比自己的,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


现场互动-3:

1.剩余的时间刚好可以再进行一次手绘,这次改为个人创作,每个人自己想出一个中心主题.

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大脑放空,然后跳入脑海中的第一个词选为中心主题.在刚才练习的基础上,大家慢慢能摸到门路了.

2.每桌上是5张白纸,集体创作用掉一张,余下4张刚好一人一张.

3.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关键词,然后我写在白板上.计时开始,20分钟都用不到,很多人的速度加快了.

4.完成后,请大家在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肯定他们的成果和成绩.


最后,强调思维导图并不是结束,而是停顿,今天大家的手绘只是第一版,需要用PDCA的思维,不断地更新,完善,画出更好,更优秀的思维导图来,让自己的大脑对这一主题印象不断加深,先有思考,而后有图,形成良性循环.

课程结束后,请大家带走自己的手绘,相信大家会主动将思维导图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次分享只想让大家有一个印象,思维导图并不神秘,也不难,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具,你想用就能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课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