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成长故事——从猪脚粉讲起

钦州是一座温暖又湿润的南方小城。从未出过远门的我,感受不到冰雪覆盖的寒冷和无水下锅的干旱生活的艰苦。

时光流转,我从咿呀学语,摇摇慢步,到一路欢歌,一路悲戚。这是成长的步伐,是光阴的杰作。钦州也与我一起成长,从一只稚嫩的雏鹰,慢慢强壮,慢慢伸展双翅,翱翔天际。

民以食为天,说钦州的成长,我认为从吃的方面说起是有必要的。柳州有螺蛳粉,桂林有桂林米粉,南宁有老友粉,若说钦州便是猪脚粉了。我并不住在钦州市区内,我的家落在钦北区大寺镇。小时候,钦州是一个期盼,城市的期盼。偶尔到来也是去看望外婆时路经市区转车而做的小小停留。印象中的钦州并不是现在这般处处高楼,店铺遍布,而是一排排围绕在车站旁边的小粉摊,这种面貌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城市相去甚远,难免使我在一次次期盼中一次次失望。父亲总爱带着我选择一处小粉摊,坐下来要两碗大大的猪脚粉。自然而然地,钦州猪脚粉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是美好,是噩梦。年纪尚小的我对父亲提出“我们吃猪脚粉好不好?”只敢回答“你说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要知道,这么大碗的汤粉,这么大块的猪脚对于一个饭量不大却要极力表现出自己不浪费粮食的孩子来说是痛苦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只身出入钦州市区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如今成为钦州学院的一份子,却好几年没吃过猪脚粉。也许是童年那奋力下咽的痛苦记忆与份量大到我撑破肚皮的汤粉令我敬而远之。这是主观因素。客观上讲,钦州这些年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的高楼已把猪脚粉的小摊们挤到了不起眼的小巷中。且不说高级酒店、餐厅一家做得比一家好。更有一家家店面整洁,空调开放的快餐店、桂林米粉店、柳州螺蛳粉店......如同开燃的鞭炮,遍地开花。年轻一代的我们或许更爱外来的米粉而非本地的猪脚粉,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猪脚粉着实油腻,并不是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的口味。然而,油腻是它兴起的一大动力。猪脚粉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一批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主要从事搬运工和水泥佬等活计。他们需要油腻的食品以补充大量耗掉的体力。猪脚粉就像是乱世的英雄,应运而生。同时,猪脚粉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口味。由最初的干捞,猪脚皮稍软而腻,适合体力消耗大的人吃,到如今常见的汤泡,猪脚皮脆而少腻,适合大众平民食用。三十年的不断改造,三十年的口味变迁使它没有如柳州螺蛳粉和桂林米粉那样的“正宗”之说。但也由此看得出钦州人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搬运工和水泥佬,而是随着钦州的发展出现多元化。猪脚粉也不单只为补充体力而服务,它已然成为了一道充满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

时光改变的不仅仅是猪脚粉,还有这座小城,她虽没有上海、深圳的摩登,没有北京、洛阳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她却随着光阴的步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建造着自己的特色!她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坚信,她会走得更好,更强大!

吾之有幸,能够与你同成长,吾之何幸,依旧与你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钦州成长故事——从猪脚粉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