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 陽光透過葉的細縫中斑駁的景象, 是不需要跑到遠方去看的小確幸。因為春日, 新綠點亮了一座城, 顏色也開始繽紛了起來。即便是蒙蒙春雨, 也飽含著鮮甜的滋味。情不自禁容易跌進去, 跌進無盡的溫柔中去, 跌進碧波蕩漾的滿足里去。
劍橋就是這樣美麗。
在康橋底下, 有潺潺流水, 清澈動人; 泛舟於此, 令人內心會有十足的平靜。輕柔, 舒服, 不難想象, 當初徐志摩先生必定也被這柔, 這美, 這靜觸動心弦, 寫下了那首感動世人, 廣為流傳的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再別康橋》。 任何作品的產生, 都是在某一個時刻, 震撼了創作者的心靈。 也許那天康橋下的水波尤外美麗, 也許那天的清風格外優雅, 徐志摩先生一定覺得那個時光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的應和了他心中對英倫的留戀, 惜別, 和感傷的情愫。 也正是這康河的水, 喚醒了他心中詩人的天命。 他曾滿懷深情的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 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波動的, 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他雖然英年早逝, 但是他戲劇性的一生卻充滿著浪漫, 甜蜜, 深情款款。他熱愛著生命, 讀他的一生, 是過癮的, 也是崇拜的。 作一個多情的人, 總好過做一個淡漠的人。 深情常常伴隨傷害, 但是體驗的過程卻很精彩。 談到徐志摩瑰麗富足的一世, 劍橋必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說到劍橋, 鎖住他當下所有情深意濃的人, 就是今天想要寫的林徽因小姐。
這個皎潔優雅的民國女神, 曾讓徐志摩先生如此感歎:「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 說也可憐, 算是不曾虛度。 就只那一春, 我的生活是自然的, 是真愉快的!」 這份讚揚真誠到了一種極致。 能吸引到徐志摩先生的, 必然不是個普通的女子。 所以她的一生也是一場值得一讀再讀的故事, 但筆觸溫潤柔美, 細膩清新。 這樣的人生精緻素雅, 回味無窮。
林小姐的父親是林長民,是民國初年聞名士林的書生逸士, 又是倡言憲政、推進民主政治的著名政客。 有這般家庭背景, 林小姐成長為如此優秀情有可原。 但她的母親卻常年備受冷落, 這造就了林小姐陰鬱靦腆的個性。 也因為無需花費時間與家族中其他成員社交, 使她反而多出了時間一個人靜靜的讀書。 她曾說:「當我還是孩子時, 我吃過很多食物, 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所以, 讀書奠定了她出色的文字功底, 也跟讓她在不論建築設計, 還是創作文學作品, 甚至是繪畫, 都有不俗的表現。 這不意外, 一個心中有故事的人, 不論用怎樣的表達方式, 都可以得心應手的講述自己的心。因為, 有愛的人, 內心滿是對生活的熱情, 任何一個生活的片段都是可以被記錄, 被描述, 被歌頌的。
1920年四月, 她因為父親去歐洲考察訪問的關係, 隨父親一併去了倫敦, 就讀于倫敦聖瑪麗女子學院。1921年, 對於徐志摩和林徽因都是彼此心中銘記一生的一年。他們相遇, 相知, 相愛。但林小姐長此以往憂鬱的個性, 並不具備與命運抗衡的勇氣, 只得將內心期盼和留戀, 忍痛放手。寫給志摩的分手信中, 邏輯縝密, 心思細膩, 理性, 和深情。 如此周到和確切的表達, 作為一個十六歲的小女生, 該是多了不起的。
翻來覆去, 徐志摩和林徽因各自的感情生活已經被世人說了無數遍, 口口相傳, 褒貶不一。 但如果我們拋開一切世俗的東西, 單從他們的這一段情來講, 和因為這段情而創作出的作品來看, 這是一份世間難得的珍貴的感情。 兩個旗鼓相當, 對待情感品質要求一致的情人, 譜寫的愛情故事自然與眾不同。 在當下彼此的真誠, 和後來珍藏于心的無奈, 雖淒然, 卻美麗動人極了。 所以林小姐也曾說:「人生總在祈求圓滿, 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 好花需要配好瓶, 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 卻不知道, 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 太過精緻, 太過完美, 反而要驚心度日。」
在經歷過這般熾烈真誠的感情之後, 還能保持如此冷靜清醒, 更是覺得林小姐的不平凡。 每個人感情的格局都不相同, 林小姐的一生卻處理的整潔而清爽。 徐志摩先生遇難之後, 她第一時間跑去找淩叔華, 因為胡適先生帶頭想要搜集徐志摩的作品以為出版傳至後人。 林徽因無懼流言, 親自找淩叔華, 並編撰目錄。 這無關乎私人的情感, 而是對文學作品, 和自己曾經所愛之人的敬重。 這份堅持是令人欽佩的。 而說到林小姐重情重義, 則是在徐志摩逝世後, 將一塊飛機殘骸掛在了自己的臥室。
面對逝去的曾經的愛人, 並未掩飾內心的深情, 還得到先生梁思成的理解和尊重, 這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 若一個對往昔沒有留戀的人, 則是一個沒有心的人, 而沒有心的人, 更有什麼值得被愛? 她與志摩, 是彼此愛過的, 那麼自然不能做到完全徹底的忘記。他刻在了她的心上, 也影響了她後來人生的選擇。 任何真摯的感情, 都是人生旅途裡稀有的珍寶。 他們彼此相望, 彼此懷念, 卻也彼此互不再打擾。 然而, 當他先離去, 她則用她的方式, 紀念了他一生。
在她不算長的生命里, 留給我們好多經典和財富。 單單從主要參與設計國徽, 搶救景泰藍工藝, 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的浮雕紋飾...就足以看出她端莊大氣的設計風格。 不僅如此, 她的詩歌, 她的散文, 清麗柔美, 沁人心脾。 這是民國時期的驕傲, 也是被載入史冊經久不衰的理由。
她認真生活, 卻不祈求完美; 看似漫不經心, 卻用心體味每一刻的人生經歷。這樣的女子, 如天邊閃耀的星子, 靜默卻時而閃耀著。 她陰鬱低調的性格令她靜默, 但沉澱出來的卻是不可忽視的光芒。 後人常說她寫的人間四月天是送給她的兒子的, 但我卻多希望任性的想作是她回贈給徐志摩的歲月的禮物。
徐志摩和林徽因, 一段如癡如醉忘我的情, 一份不枉此生四月天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