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蒙罗蒂诺合写的一篇文章中,开头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在金鱼的世界里,由于光在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在金鱼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线运动的。而如果金鱼足够聪明,那么,金鱼也可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结出一套物理学规律。虽然,这样的规律对于金鱼缸外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是胡说。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一个更大的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圆形金鱼缸里呢?
其实,人生时不时的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久了便习惯了一种自圆其说的逻辑,高级的还能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洽。
我们的思想犹如玻璃缸,我们犹如那条鱼,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即使看到的事实是一样的事实,然而经过自我思想的折射之后就变成了不一样的事实。
我们要突破的是以下十种思维的谬误:
一、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的谬误,就是由多个(甚至一个)特例试图说明一个一般的陈述成立。
例句:“我见过的河南人都是骗子,说明全中国的河南人都是骗子。”
问题:一个人看见的不可能是所有的河南人,而再多有限的河南人对于全中国的河南人不过是特例而已。(杨老师祖籍就是河南,饱受别人以偏概全的谬误论断。)
二、忽视特例
自然语言中,很多话实际上描述的是通常的情况而不是所有情况,
例如“鸟类会飞”这句话在鸵鸟和企鹅身上就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日常生活中将“鸟类会飞”认为是真命题。然而如果偏偏把这种关于通常情况的陈述应用在特例上面,常常会产生明显的谬误。
三、隐含推论或者前提
隐含推论:有的时候,有些话的结论和前提没有一点关系,却能使人感到似乎也是合理的,尤其是争辩的时候,容易使辩论偏离主题。这种推理,都属于谬误。
例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此推论:以后大家都能富起来!
例如:“我感觉这个人贼眉鼠眼……”,由此推论:要提防着这个人。
例如:“这个女人爱慕虚荣到不管自己爸妈的死活……”,由此推论:这个女人坏透顶了。
上述的三个例句属于隐含推论中的诉诸权威、诉诸直觉、人身攻击等。
隐含前提:是指并没有任何证据的支持,说理时有可能听起来顺理成章,实际已经犯了隐含前提的错误。
例句:“他就是一个伪君子,总是标榜自己爱老婆爱家庭,要不然他为什么还要让老婆拼第三胎生男孩。”(这是2017年网友对于一贯好男人形象黄磊的攻击。)
问题:这句话中隐含的前提是:好男人是不应该让老婆生第三胎的。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例如有可能是老婆自己想生的。
四、肯定后件
逻辑中,对一个假言推理,肯定前件能够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则未必能肯定前件。违反了这条规则,就可能得到谬论。
例句:“只要下雨,地面就湿。现在地面是湿的,说明刚才一定下过雨。”
问题:其它原因也会导致地面变湿(如露水、地下喷泉等)。
五、否定前件
逻辑中,对一个假言推理,否定后件能够否定前件,否定前件则未必能否定后件。违反了这条规则,也可能得到谬论。
例句:“如果飞行器的密度比空气小,它就能自己上升,而这种飞行器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多,所以不可能自己上升。”
问题:浮力只是飞行器自己上升的方式之一。实际上,有动力的飞行器可以自己产生足以抵消并超过重力的升力,而不用依靠浮力。例如飞机可以通过螺旋桨产生前进的推力,再使空气的气压差提供所需的升力。
六、循环论证
一般的论证是从前提条件推导出结论。循环论证的特点是:前提就是结论,结论就是前提。
例句:“心诚则灵。”
问题:这句话等于说: “只有被证明灵验了的心诚才会灵验”。
例句:“足够努力你就能成功。”也是著名的生活中的逻辑谬误。
七、混淆概念
混淆概念也是很常见的产生谬误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自然语言中语素常常不可避免的歧义。
例句:“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
问题:“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这里“人”,指的作为物种整体存在的“人类”;而“所以你不是人”,这里“人”,指的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人体”。一句话里,两次用到“人”这个字,但指代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八、后此谬误
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情的前面,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在经济学中,这样的谬误叫做“后此谬误”。
例句:“据统计,孩子在接种A疫苗后1年内,患上自闭症的概率较大,这说明A疫苗导致自闭症。”
可能的问题:通常来说接种A疫苗的年龄是固定的,而那个年龄恰恰是孩子们容易患自闭症的年龄。
九、合成谬误
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如果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就犯了“合成谬误”。
例句:“美国梦之队的每个成员都是世界一流的球员,所以这个球队一定是世界一流的球队”。
可能的问题:虽然每个成员的个人水平都很高,但是球员之间的配合很差。事实上奥运会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十、拆分谬误
和“合成谬误”相反,把整体的某些性质强加给局部,会造成更加荒谬的结果。
例句:“这座学校已有700年的历史,所以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至少有700岁了。”
问题:学校的组成部分并不一定和学校有一样的属性。实际上,在学校中,所有的教职员工都一定会经历不断的更替,这些局部在年龄上是可以和整个学校很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