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六大课改瓶颈呼唤行政组织改革破冰

新论:六大课改瓶颈呼唤行政组织改革破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清晰的目标指向,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统摄,国家将修订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正在推动中国教育的升级换代。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教育中许多问题根源在社会,课改仅靠教育圈内部很难搞定,急需政府、社会全程协同;从单纯的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教育的综合改革,也需教育行政内部组织重组、重构这样,教育改革会走的更远、更稳健!

据笔者观察、调研,当前六大课改瓶颈呼唤行政组织改革破冰。

一、教育部牵头协同相关部委成立教育综合改革协调小组。

拿游学这一举措来说,要打通游学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对侍游学课程,多数学校处于”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随便做“心理状态,就是组织游学,也存在只游不学、只学不游两种极端,多维有序深层次游学还没常态化,症结何在?

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打通游学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怎么打通,教育牵头、政府协调成立游学协调小组,承担如下职能:

开发的相对成熟的自然类、社会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适合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适合研学旅行的路线、景点、项目:有特色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丰富多采的少年宫;名校投资巨大,利用率较低的场馆设施、项目、选修课;高校有个性的校园、校史馆。各地市可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将上述课程资源系统开发,建立城市中小学游学公共课程地图,便于学校之间、跨地市之间资源共享。

若各地市再建成城市中小学公共课程运行电子监控系统平台,对错开研学旅行高峰,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更有帮助。

另外,能否与保险部门协商,政府出资为学校购买游学意外险,解除校长后顾之忧。

二、建立教育综合改合整体建构、统筹实施领导小组。

课改需要下一盘更大棋。现在基层的实际课改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大学三段课改互不衔接,一线课改推行状况逐级递减,课改形式、课改目标定位有的重复,有的盲区,急需立足十六年、三段统筹。

同样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核心素养落地也需要立足十六年、三段整体规划。以核心素养统揽的课标修订、评价改革中小学需要对接,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念各的经。中小学培养的核心素养大学段如何检验,如何借助优良素养进行创新也值得思考!

高校要开设学习学课程,增设游学指导师专业、职业、学业规划专业。高校要解决新入职教师能承担课改、践行核心素养能力,即解决增量素养问题!解决素养时代新教师入口问题;职能部门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整合为培训院,解决传统教师转型问题,即解决存量问题。

总之,课改、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十六年、三段统筹,战略布局!需要下一盘更大棋!

三、尝试省市县教研室职能重构,以核心素养落地统揽综合评价。

省市县三级的教研室职能定位也需要转型,从单一的教学研究重心变为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双向功能。课程整合、课程资源研发、跨学科素养培养、评价急需课程、教学研究室诞生!

班主任工作教研也要纳入教研范筹。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连接。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通过将核心素养与质量标准紧密结合,用来指导教育评价,监测学生核心素养达到的程度,并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要强化对于软技能和软环境的评价,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整个受教育过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过程性保存和追踪,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四、省市县教育局要单列对班主任管理、服务、培训科室,担负班主任专业化指导监控、统筹重任。

班主任工作所要求的素养和能力决不亚于学科教学所要求的素养和能力,班主任工作也属于专业技术活,“一位好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班主任,但一名好班主任往往是一位好教师”。班主任专业化仅限于职能部门捎带、零碎指导培训,教师个体的自主觉悟与修行,这远远不够,还需要省市县教育局要单列对班主任管理、服务、培训科室,担负班主任专业化指导监控、统筹重任。

五、成立区域、学校人才资源协作联盟,破解学科师资浪费、波动难题。

高考制度打破文理分科改革,学生依兴趣、爱好选修课程以成为常态,再加上高考科目组合选报制实施,一所学校因选修人数变化,造成某些年份师资紧缺、浪费所难再所难免,另外农村微小学校、教学点因编制原因,配备专职科学、体、音、美、微机等小学科教师也不现实,为此,打破教师人事编制、工作归学校管理,成立区域、学校人才资源协作联盟,统一调配,农村小学科走校,能破解学科师资浪费、波动这一难题。

六、学校内部科室重组,设立课程资源统筹中心、班主任工作、班组群工作指导中心,放大其协调、服务职能。

一是尽快建立班主任层面的管理、研究、评价新机制。

我在想学校设有年级备课组、校级教研组,聘有学科备课组长、学科教研组长,为什么学校不能设立年级班主任处,校级班研组呢?同时设立年级班主任处长、校级班研组主任呢?也享受相应职位津贴呢?

我在想备课组、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为什么年级班主任处、校级班研组不能开展班情、儿童发展会诊呢?

案例:某校一个教数学非常有想法老师想探究综合项目学习,因他归属数学组,无法协调语文组、理化组等相关的教研组教师,再加上个人无权协调课程调换与课程整合,这么好主题、想法不能实施。

该校因确少课程指导、协调、评价中心这个行政职能结构,跨学科项目学习、混龄学习很难从组织架构上保证顺利实施。

急需将学校教科室转型为课程资源中心及课程实施指导室,从行政机构上确保以核心素养落实来实施项目学习。

案例2:我翻阅初中数理化教材,在同一个年级、同一时间段,三个学科教材均安排有类似的实地观察、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科实践活动,更可笑的是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与上述选题相似。

试想,如果学科教材之间不统一协调,就会出现A科要用B科知识作为学习前提、基础,而B学科还没学或学的简单。某些素养训练、培养多次重复。“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将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整合”正在成为核心素养培育最为主要的路径。

学校组织新样态一一班级教研组功能。

班级教研组主要有本班跨学科任课教师组成,主要为研究“学”而设立的,中心工作主要是研究“学情”,解决“育”的问题。班级教研组可诊对群体或个人进行集体会诊,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学习品质,还要重点研究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觉悟、修养等”成人”问题。即从研究教学拓展到研究教育。班级教研组成员之间可以互通信息,形成育人合力。

班级教研组可以共同承担"小、实、真"的育人或学情研究课题;可以共同研发新三本课程一一班本课程、组本课程、生本课程;可以共同承担学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共同组织旨在增加学生阅历的游学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论:六大课改瓶颈呼唤行政组织改革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