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 - No Fear in My Heart

   

<冈仁波齐> - No Fear in My Heart_第1张图片
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电影直接用西藏神山的名字命名,几乎可以猜到电影的内容,一定是关于西藏,关于转山。确切的说,西藏有不止一座神山, 在当地人心目中甚至是山皆有神。但冈仁波齐是地位最高的一座,被称为“第一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苯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开始,西藏西南部芒康普拉村的尼玛扎堆最先决定带着叔叔去转山,村子里陆续有其他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也因为各种原因加入进来,最终大约10个人开始了朝圣之旅。先是一路磕着长头走了1200多公里来到拉萨,转过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然后又从拉萨出发去冈仁波齐转山。他们最早在村子里边聊着家常边决定一起去转山,那种随意的感觉,就像是相约明天一起去县城赶集,而并非要开始什么艰难险阻的漫长征途。

      途中第一个让他们略有犹豫的阻碍是一条河,这是一条很浅但是有10米左右宽的河,挡住了他们前进的路。稍作商量后,他们就决定继续磕着长头涉水而过,男女老幼都一次次扑向水中,再把头磕向水中。当时,我听到影院中的观众不约而同的一阵窃窃私语,可见大家都一样,感动于他们的执着 。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在距离拉萨还有100多公里的地方,一辆吉普车撞翻了他们载着生活必需品的拖拉机。机车头受损严重,一时很难修好, 所以他们决定丢下机车头,自己拖着装物资的车斗继续前进。于是,几个男人拉着和推着车斗走,女人和孩子跟在后面继续磕长头。看到这里我惊讶于他们的随遇而安和对外物的淡然处之,没想到,在走出四五百米后,他们放下车斗,折返回拉车出发点,再一路磕着长头过来。然后就这样,一路反复,直到拉萨 。或许前面在画面上看到小河时,我已经猜到他们的决定,所以有了感动的预期;而在这里,则完全没有料到他们会这样反复折返着前进,震撼已经超过了感动。

      在过去的几年里,西藏已经成了一种特别的题材,很多创作都喜欢拉上西藏或西藏元素,这样一来,即使作品本身很平庸也能借着“纯净”“信仰”故弄玄虚、引来一些至少是好奇的观众。《冈仁波齐》从一开始就和那些作品划清了界线,开头的十几分钟,没有摄人心神的美景、没有满脸沧桑的藏族老人,普拉村看上去就像一个内地一个普通的村子,人们盖房子、洗衣服、做饭、宰牛......唯一不同是他们讲着藏语。所以 ,观众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看下去。

      在刚开场时,小贝问我:“这是一部纪录片吗?”我说:“不是,纪录片都是记录真实的生活或事件,这个电影是演员演出来的,虽然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又问:“那这是什么片?”我想回答是艺术片,但又觉得也不那么确切,只好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等我们看完电影讨论一下”。看完电影,贝爸坚持认为这就是一部纪录片,至少是有纪录片元素。又查了纪录片的定义,:“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是为本质......”如果这样,《冈仁波齐》确实是一部关于西藏和藏族人的纪录片,没有煽情和渲染的纪录片,有一首好听的片尾曲的纪录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冈仁波齐> - No Fear in My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