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重金买素材

吴承恩重金买素材_第1张图片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吴承恩从小爱听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的故事,喜欢看《百怪录》、《酉阳杂俎》这样的小说野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有增无减,因为看得多,也就有了创作的需求。

吴承恩常听长辈们讲唐僧取经的故事,因此对这个故事印象最为深刻。在他50岁的时候,决定创作《西游记》。但他写了前十几回后就写不下去了。原因是他了解到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故事非常粗糙,没有细节,还不连贯,而他能找到的相关资料也十分有限。他觉得只有大量搜集相关资料,等手头上的素材丰富了,再进行艺术加工,才能写出一部完整的《西游记》。

经他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京城国子监和南都(南京)国子监都藏有全套刻印本《永乐大典》,其中收录有元末明初的话本《西游记》和元代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等几种不同版本,这些都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前亟需阅读和参考的。可国子监这种地方根本就不是他这种地位的人能进去的,怎么办呢?正当他茶不思饭不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他的好朋友沈伯生和南京国子监内的一位官员关系交好。他听说后,立马找到沈伯生,要好朋友帮他引荐。朋友虽说帮他写了介绍信,可路途遥远,吴承恩家境又一直比较贫穷,此时连路费都拿不出来。他一度想放弃,可看着写了十几回的《西游记》,强烈的创作欲望让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到南京去。于是他抛开读书人的面子,向亲朋借了盘缠,揣着介绍信,直奔南京而去。

到了南京,吴承恩找到这位国子监官员,可这位官员一听吴承恩的来意,便将头摇得像波浪鼓。原来这位官员本身官位不高,在国子监内并不受重用,再加上国子监的规制又很严格,他很担心违规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吴承恩苦苦哀求,他的执著最终打动了这位官员,再加上他也听说了吴承恩的才华,觉得让吴承恩空手而回,实在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于是他暗示吴承恩,虽然自己不能让他直接进入国子监,但每天国子监内都有太学生们进去读书,吴承恩可花钱请他们帮着抄录。知道了这个办法后,吴承恩便找到了几位太学生,请他们帮着抄录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愿意付出酬金。看在酬金丰厚的份上,这些太学生便每天偷偷利用在国子监读书的机会帮他抄录书稿,而那位国子监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

每天下午,吴承恩就在国子监大门外耐心等候,等那几位太学生将书稿递给他,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揣在身上,唯恐掉了一张。回到借宿的朋友家,马上关上房门,潜心阅读,一句句研究。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朋友,不仅愿意免费给他提供住宿,知道他经济拮据,还垫付了抄书稿的费用。1个月后,他的素材搜集完毕,与朋友依依惜别,回到家乡。虽然后来因生活波折,他停止了《西游记》的创作,但他一直没有放松资料的积累和准备。在他71岁那年,他终于有机会继续创作,并在7年后,完成了这部宏伟的著作。

因为吴承恩一生注重素材的积累,所以他的创作很丰富,不过因为家境贫寒,又没有子女,他的许多作品,如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诗文多散佚,仅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这不能不说是吴承恩的遗憾,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史的损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承恩重金买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