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民到帝王:刘邦和朱元璋就靠一件事

从平民到帝王:刘邦和朱元璋就靠一件事_第1张图片

每逢天下打乱,争天下的胜利者,比如刘邦、朱元璋,都是此中高手。而做了垫脚石的失败者,比如项羽和陈友谅,和胜利者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大多?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英豪纷纷起兵抗秦。刘邦四十八岁起兵,五十六岁便成为了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论从家世还是武力,刘邦和项羽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最终胜利者是刘邦。

朱元璋起兵造反最大的对手陈友谅与张士诚!这二位的水平有多强?陈友谅占着地广土肥的湖广,张士诚拿下富得流油的江南,都是钱粮满仓。武器装备上,张士诚的大型铜炮,陈友谅的城墙高巨型舰队,让讨饭和尚起家的朱元璋只有眼馋的份儿。但是后来却是大明开国,朱元璋成为皇帝。

刘邦、朱元璋和项羽、陈友谅、张士诚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其实他们之间的差距真的不大,会长总结为一件事: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首先说刘邦。

刘邦是古代屌丝逆袭的典范,是历代君王中出身较为低下的,但同时也是最善于知人善任、最会当领导的。

在韩信打下齐国之后,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很麻烦,反复无常,你看它一会儿站在我们汉这边的,一会儿它又站在楚那边,它一会儿又站在汉一边,一会儿又站在楚一边,是反复之国。齐国是反复之国,靠不住,不能再让齐国人在这里做国王了。因此,我韩信想请大王封我做一个假齐王,代理齐王,让我代理一下齐王,把这个地方镇住。

这封信送到刘邦那里,刘邦当时是个啥情况呢?刘邦当时被项羽的军队团团围住在荥阳,就是河南荥阳,急等着韩信派兵来救他。可是收到的信却是韩信说:哎呀,我要当一个假齐王,要当一个代理齐王。所以,刘邦看到这封信以后,浑身气都不打一处来,桌子一拍说:混蛋!

这时他旁边两个人,一个张良,一个陈平,就用脚去踢他,踢完以后两个人附耳对他说:大王,这个时候不能得罪韩信啊!你想想看,我们现在被围在这个地方,他要在那个地方称王,我们管得着吗?刘邦想:对呀,这个时候不能骂他,这个时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经骂过了。”“继续骂。”刘邦继续骂:“混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当王要当真的,你干嘛当假的呢,没出息,是不是混蛋!”派张良赶快拿着齐王的王印送到齐国去,让他当真齐王。

这个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的应变能力极强,马上就反应过来,而且能忍。他虽然这个时候是一肚子气,但他把这个气吞下去,很自然就转变过态度来。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这个和当年韩信忍得胯下之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有一点我们肯定,虽然史书上没写我们猜也猜得出,刘邦心里面对韩信此刻是恨之入骨!你小子敲我竹杠,你勒索我!你想想,一个帝王,一个做皇帝的人,哪个愿意被敲诈,被勒索,有吗?哪个不记这个仇啊,哪个不记这个恨。

在如此的愤恨之下,刘邦做了什么事情?不仅答应他做假齐王,还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地让他做真齐王!

虽然刘邦他是没有办法。但是刘邦不但答应他当齐王,还从假的升成真的了,给他加码。但心里面肯定恨得咬牙切齿,一旦我有了机会,我是绝不会放过你!你等着我翻身以后,我收拾你!秋后咱们再算账!所以,韩信虽然用这种办法弄到了一个齐王的头衔,但也在他和刘邦两个人关系之中种下了祸根!

刘邦封韩信做了真齐王,封完了以后,韩信还是不动。这个时候刘邦被项羽围得简直是焦头烂额,发出去很多的命令,要各路诸侯前来救驾,可是谁都不来,坐山观虎斗,作壁上观。

刘邦没办法,又去问张良:怎么办啊?张良说: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打仗的,他们都想做诸侯王,都想多得到一些土地,多得到一些封赏。马无野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你不给他们吃点胡萝卜,这些马都不往前走。你现在的办法是给他们许愿,说打下项羽以后,平定天下以后,分什么地方给他们。

刘邦立马说,好、好、好。马上就给这些人封官许愿了:说只要我们灭了项羽,这块地方给你韩信,那块地方给你张耳,还有那一块地方给谁谁谁,这块地方给谁谁谁,我们就这样约定了,请你们赶快派兵来。这样说了以后,各路诸侯才纠集起部队,开将过来,与项羽会战于垓下。这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

在这一仗当中,刘邦又用了张良的一个计,让军队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国的歌来,四面楚歌,终于瓦解了项羽的军心,打败项羽,项羽自己也自刎于乌江之口。这个时候天下基本上都归于汉王刘邦了。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

鲁国继续忠于项羽,还要为项羽而战斗。于是刘邦只好又自己带了军队,拿着项羽的人头,去平定鲁国,最后是把这个项羽的人头给鲁国人看了以后,让大家确信项羽已经死了,这才放下武器投降汉王。在这个过程当中,刘邦又做了一件事情,刘邦故伎重演,带着几个随从飞快地打马冲进齐王韩信的军营,又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又把它拿走了,又拿到手上,夺取了齐王韩信的军权。

所以现在这个齐王韩信就成了一个光棍国王了,光棍司令了,没有兵权了。还有一个齐王头衔,就这个头衔,刘邦也不打算给他了。

汉五年二月,刘邦正式登基即皇帝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高祖。

刘邦即位以后,分封群臣,重新论功行赏,一路封下来。封韩信什么呢?楚王。刘邦还是给韩信封了一个王爵,但不是齐王,是楚王。刘邦跟韩信说:“你本来就是楚人嘛,你熟悉楚国的风土人情,做楚王比较合适,做楚王吧。”于是韩信就成了一个没有兵权的楚王。

应该说,刘邦这个举措还是蛮厚道的。他并没有报当年韩信勒索他要当齐王那一箭之仇,不是把韩信抓起来杀掉,他没有这样做。第一还让韩信当了王,应该说待遇等级还是一样的;第二他也没有像项羽当年对待他那样对待韩信,项羽当年对刘邦是很不好的。刘邦是灭秦的第一功臣,项羽要他当什么呢?当汉王。刘邦是楚人,南方人,你把他弄到陕西汉中那个地方,他整个军队的军心都不稳,人人思归故乡,郁郁不欢,用现在的话说是很郁闷。而刘邦就厚道多了,韩信你不是楚人吗,让你衣锦还乡。你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的,现在让你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堂堂皇皇地回到你的故乡去,享受你的荣华富贵。很厚道!

这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刘邦。

咱们再说朱元璋。

至正十六年(1356年),羽翼初丰的朱元璋,发动了对集庆(南京)的总攻!

这一战,朱元璋的目标是赚造反的第一桶金,此后,朱元璋以此为基础,攒下了争夺天下的原始资本积累,这一战本该残酷激烈,但谁知刚开打就有了意外收获:城外元朝守军陈兆先部象征性地招呼了两下,竟立刻送上门来:大哥,我们不打了,老哥我要率领三万六千弟兄投降。

好事啊!乍一看,这是白捡了个狗头金啊。但实际上,这金块非常烫手!战乱年代最不可信的,就是投降乱兵的忠诚度,有兵有粮的军队,那就是乱世中的香饽饽,投降反水那都是家常便饭,至于过河拆桥的缺德事,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一烫手的狗头金,朱元璋麾下将领无不紧张异常,但朱元璋却一脸轻松,径直走进陈兆先营地,迎着三万多人满腹狐疑的目光,大大咧咧吩咐:老子晚上要在你这睡觉。光是在降兵军营睡觉还不算,朱元璋还命自己的护卫队尽数撤走:你狗日的麻利给我找五百人来,带好家伙事给老子站岗。

撤去老护卫的朱元璋,硬生生在一群全副武装的陌生降兵的站岗放哨下,脱衣上床,也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真的能睡着,反正他很快就鼾声雷动了,第二天早晨,太阳晒屁股了,朱元璋披衣走出营房,只见眼前齐刷刷跪了一地!

陈兆先带着降兵们,满眼热泪,齐声高呼:效忠!效忠!……

此情此景,用史书上的话说:感帝大度,效死力。

一支先前定时炸弹般的军队,就这样从此耿耿忠诚,成为取天下的强悍战力。

朱元璋深知一件事:陈兆先们过往很能打仗,但同时也很刺头。但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归属感!朱元璋对症下药:老子睡觉都不会防你,老子是不是把你当一家人?但是朱元璋在此基础上确实更近一步,老子把自己的卫军都撤了,换你的人,是不是把你当成是最亲近的家人?

这就是朱元璋胜利的过人之处: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正是朱元璋送佛送到西的方式给予的陈昭先无比的归属感,在后来鄱阳湖决战时被陈友谅巨型战舰火炮压制的朱元璋,组成敢死队火烧战船,绝地反击扭转战局。担当这九死一生敢死任务的,就是陈昭先的这支部队。

当年惊惧过的陈兆先,更毫不犹豫冲锋在前,壮烈殉难于鄱阳湖。这就是归属感的力量! 放在陈友谅和张士诚身上,这力量就真弱。陈友谅连分兵去围个城,都要提防叛变。后来鄱阳湖决战,刚打没几个回合,基层官兵就组团跑路,仗没打完就快成光杆司令了。张士诚最后守苏州,打的悲壮惨烈,但周边的杭州等要地,基本都是没打几下就挂白旗,没几天就把苏州闹成孤城。

忠诚良将再多,没归属感也拦不住这事。

当然补充说明下,朱元璋敢睡这觉,是因为他了解陈兆先们。换成元朝名将察罕铁木儿,也就是《倚天屠龙记》里赵敏的老爹,打益都时招降红巾军,也是盔甲不穿保镖不带,过去嘘寒问暖,猴急着要建立归属感,却正中了红巾军的套,悲惨遇刺身亡。宁死不降的红巾军,和求归属感的陈兆先,根本不是一回事。

学历史,也最怕这样学形不学神。

好人做到底,诵佛送到西体现在朱元璋起义生涯的方方面面。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十六岁的朱元璋,还是濠州豪强郭子兴的马前卒,事业总算起色,拉了七百多人的队伍。正想干点事业,却不想濠州城各种内斗,包括郭子兴在内五位元帅互相死掐,街头火并了好些场,闹剧内讧来回折腾,好几次差点把自己绕进去。

好比一家公司,好容易升职加点薪,没想到高层内斗白热化,正常运营全瘫,眼看就是要歇的样,不走还等啥? 可想走?造反不是旅馆住店,哪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五个元帅如狼似虎,哪怕名义上的老丈人郭子兴,也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又是被猜忌得极厉害的时候。想拍屁股走人?要么留下你的命,要么留下你的兵。

是老老实实窝在这里,继续跟这没前途的团队等死?还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被抢一样扔下家当,跑别处去从头再来? 朱元璋的回答毫不犹豫:留下兵!而且不仅留下兵,之前积攒下的家业统统不要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全给你!

对这件事,后来的史家也是各种赞,说他厚道的有,说他拿得起放得下的更有,基本都是照着歌颂雷锋的路数赞。但真正决定他后来命运的,是好人做到底之后的一件事!

大气交出七百个兵和自己的家底,哄得名义岳父郭子兴心花怒放,也就换得了一个金子般的机会:贤婿啊,你走之前可以从这七百兵里带点人嘛,路上有个照应,替你扛扛行李什么的也好。

于是朱元璋认认真真,选出了二十四位。这件事有多重要?看看他选的人就知道:徐达,汤和,周德兴,郭英……这不止是他最亲近的童年伙伴,更是有一位算一位,各个军事才能出众的将才,后来横扫南北的顶级军事家。

以犀利的眼光,把一次沉重的吃亏做到更吃亏,但是瞬间化腐朽为神奇的变成大浪淘沙的选拔,真正组建自己最核心的成功团队。好人做到底,不是白白忍受,而是从吃到的亏中,抓住关键的福。

这个大亏的后果,不几个月就立竿见影:离开濠州的朱元璋一路发展,滚雪球般的又有了几万人,然后横扫滁州和州,更在两年后趁郭子兴过世,顺利接管了一切,吃得起亏,就能拿得回来。

有人说刘邦和朱元璋的成功是运气,是偶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假如历史倒退重来一遍,无论时间地点如何改变,唯一不会改变的,只能是结果!

针对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影——《希特勒回来了》,正规片源不知道还能否下载的到,试试用A站搜索一下吧,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个理念,领袖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下依然会成为领袖,因为他的特质,因为时间是有轮回的,就像鸟又变成鸟。

好了,这俩人的故事我讲完了,有会员问:会长,你嘚吧嘚这么一大堆,这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有啥现实意义吗?

这位会员,你这个问题问的好!

当然有啊,比如有人向你借钱的时候:二狗子,你借给我5块钱买早点吧。这时候你怎么办?给他5块钱?

Too youny!这样他很难想起来还你钱的,不如你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铁柱子,咱俩谁跟谁!这是100元,要吃就吃顿好的!有钱再还给我哥们就行!

你觉得他会记得欠你5元还是记得要还你100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平民到帝王:刘邦和朱元璋就靠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