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买名牌

昨天逛了一日的街,觉得还真是无意义和无聊啊。

nike,zara,hm……有时候人们只是在购买符号,而符号,在都市生活里,意味着阶级和入场券,或者有时候是在【假装】某个阶级,而赢得别人对自己高看几眼。它们的价值在于社交价值,不在于实用价值,而这种名牌logo的社交价值,存在于上层阶级群体中。

从辞职到现在,我独处念书,或是与朴实的人们接触。我不需要穿某个logo,去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logo在这个群体里,无知即无效。我可以用自己独到的审美,唤起人们普遍存在的对美的感悟。

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对美的定义,也是存在阶级区别的。

比如我穿着拖鞋大大拉拉地,在社区的人眼里,这是接地气的,但对外来者,他也许觉得这有些许寒碜、不精致和不讲究。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从出差回来之前,化了眉毛和口红。

——人们生活是需要某个群体的认可的,只是取决于什么群体而已。

所以,我在我这个阶级,才会觉得某种高级感生硬又乏善,生硬感,又或许是装成高级感的那个人其实心力还不到,所以才会拧巴。

又想回来,真正内心沉着的人,遇上智者,也无需符号。符号是浅显的,故是留给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深度的人。

所以符号也是重要的。带着logo的消费主义背后,意味着你有消费的能力,消费能力背后是你有的资源。这是粗暴而快餐式的人际交往中很有用的技能,跟会说话表达一样,是你笼络资源卖人设的方法。

倘若把所有名牌堆砌,左Gucci右Dior,中间一件爱马仕,好像整个人在喋喋不休,那要令人倒扣几分了。

在现代广告轰炸下,消费主义的确很容易让人陷入吊诡,认为自己缺这缺那。不买就不是女人。在缺钱的这几个月,我曾有过好几次咬咬牙,在试衣间里,在小吃摊前,忍过了这些,现在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看穿哪些是需要,哪些是盈余时可以买之一乐,是的我并没有否定消费可以带来快乐一说,消费升级的确可以带来便利和高级感,比如我现在很想买个电动牙刷好好照顾我的牙齿。但并不是花越多的钱就越适合你,就越快乐。比如我不太对美容仪感冒,我视之玄学,信则有。1000和399的衣服可能成本价差不多,剩下的只是商家的噱头和褥羊毛(抛去社交属性来说)。我知道我宁愿买性价比高的衣服也不愿买zara质量差的衣服(或许它也还没为我带来社交价值),降价的时候我倒是愿意买,因为我知道它就值这么多钱。

你看,我多理性。没钱修人心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要买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