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有风险 凡人须谨慎

创新有风险 凡人须谨慎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星期一|新闻新知|第02篇


最近,原阿里巴巴CTO王坚在阿里巴巴Yun OS大会上批评联想缺乏创新,王坚说:

为什么英特尔、HP跟YunOS会站在一起?是云栖小镇离这个中关村的距离远呢,还是离硅谷的距离远呢?我感觉云栖小镇跟硅谷的距离要远远短于离中关村的距离。有一家公司大家很熟悉,叫联想,它就在中关村,看起来我们的物理的距离很近,但实际上它们的距离比这个硅谷还要远,我想差异就是联想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面对王坚的批评,联想CEO杨元庆在稍后接受《中国企业家》的专访中回应:

那是他不了解联想,我觉得联想从来不缺创新动力,我们的创新源源不断。如果没有联想的话,今天的PC会很枯燥、很单调。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不可能走到第一的位置,比如联想的Yoga平板,以及刚刚发布的Yogabook。包括手机大家都做得同质化,你在市场上见过像Moto Z这样的产品吗?如果这些还不叫创新的话什么叫创新?

我倒是觉得很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瞄准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真正在产品、在技术上面的创新很缺乏。我们之所以今天依然落后于硅谷,就是因为缺乏或者忽视在技术、产品上面的创新,(事实上)不是只有业务模式的创新就够了。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话还是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

且不论王坚的批评是否中肯,杨元庆的回应又是否有力,外界对联想近年来在创新方面的质疑一直不断,似乎联想一直都固步自封,对新世代创新的浪潮和要求视而不见。

不过在百度上搜索“联想创新”,显示的3,230,000个搜索结果中,前十页几乎都是关于联想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相关报道。表面看来,联想似乎并不缺少创新,至少是不缺有关创新的新闻。

创新是对新事物的尝试,成功了,就是创新;不成功,就没有创新。所以外界对联想创新的批评,说到底是对联想不成功的尝试的批评,即是对业绩表现的批评。试想,如果今天联想的业绩能和华为的业绩媲美,还会有这么多声音批评它没有创新吗?

当然,有人会说正是因为缺乏创新才业绩平平。不能否认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对于创新的狂热追逐,可能模糊了我们对真正重要的东西的关注。

创新非常重要,没有人可以否定。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人类现在可能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但当整个社会都落入唯创新论的陷阱中,当创新变成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社会可能会陷入一种“创新浮躁”的状态,各种微创新、伪创新的出现很可能会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造成与我们预期相反的结果。

有多少次,你兴致勃勃地把玩宣称“行业首创”、“颠覆性创新”的产品,发现只是比上一个版本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按钮?

又有多少次,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某高新园区的公司以科技创新骗取政府扶持基金,他们做的其实和家庭作坊出品的东西差不了多少。

我们中的多少人,整天执着于想出一个创新的idea,只为得到同事的认可、老板的赏识、甚至是一次卖掉点子飞黄腾达的机会?

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创新成为对国家、企业、个人价值唯一的衡量标准,这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只会模糊扭曲创新的本质,让伪创新思想横行霸道。

我们都知道,当大妈阿婆们争相去证券公司开户时,行情就快到头了。所以当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创新的论调,我们就要对冠以“创新”的一切东西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对于创新,我们应该清醒客观地认识到:创新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活儿。创新也不是普通人成功的捷径。真正的创新,就是只有少数精英群体才能做到。而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合适的也许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老老实实地积累、精进。

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对于创新有非常独到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

第一,创新总是通过一个协作的网络逐步形成,极少局限于某些单一的学科领域。

第二,创新不是一个孤立天才的灵感迸发,而是一个思想联动的过程。他说:

从根本上讲,各种思想都是其它思想的联动协作。我们充分利用我们时代里的各种工具、隐喻、概念和科学理解,并将其再次融入某种新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基本构件,无论你多么优秀,也无法获得突破。

第三,创新者大多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地带工作的人。

以上三点解读出来,即是:真正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协作过程,且常常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地带。能够做出创新的群体,不但对自己的领域有深刻认识,还具备其他领域的丰富知识基础,且掌握一定资源,能够协调、整合相关资源。

所以对于常人来说,创新是需要资本且具有风险的。能想到一个新点子固然是好事,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也不必指望这个新点子能够帮你一夜间飞黄腾达。简化了对创新的认识,认为人人都能创新,是我们对创新的最大误解,这往往徒增了社会的浮躁气氛。

要想真正做到创新,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积累知识、能力、资源和胆识。当有一天你具备了这些资本也愿意承担风险,创新也许会发生在你身上。

回到联想的例子,我们不能否认联想可能真的为创新做了很多尝试。但这些尝试能不能变成创新,还有赖时间和客户的考验。对任何企业来说,创新始终都是一个手段,而不是其终极目标,毕竟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的职责所在。对企业和个人创新能力的褒贬,不如对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评价。


思考:你身边有“伪创新”现象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喜欢就关注点赞鼓励一下呗^_-

【为时未晚】生命不能重来,人生总可重启,为时未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有风险 凡人须谨慎)